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的区别
褶皱是一个地质学名词,褶皱是岩石中的各种面(如层面、面理等)受力发生的弯曲而显示的变形。[1] 它是岩石中原来近于平直的面变成了曲面而表现出来的。形成褶皱的变形面绝大多数是层理面;变质岩的劈理、片理或片麻理以及岩浆岩的原生流面等也可成为褶皱面;有时岩层和岩体中的节理面、断层面
褶皱
或不整合面,受力后也可能变形而形成褶皱。因此,褶皱是地壳上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1] 它在层状岩石中表现得最明显。有些褶皱的形成就像用双手从两边向中央挤一张平铺着的报纸。报纸会隆起,隆起得过高以后,顶部又全弯曲塌陷。这就说明了两种力对褶皱形成的作用。一是水平的压缩力,一是其自身的重力。另外,褶皱也并不都是向上隆起,褶皱面向上弯曲的称为背斜;褶皱面向下弯曲的称为向斜。一般褶皱很少由一种力量而形成,往往是多种力量造成的。有些褶皱并不明显,有些褶皱很显著。它们的大小也相差悬殊,大的绵延几公里甚至数百公里,小的却只有几厘米甚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很多大的褶皱顶部因为表面被风化侵蚀掉而露出岩石的剖面,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褶皱的样子。
岩石中
褶皱示意图
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中心部位为较老地层,两侧为较新地层,称为背斜;褶皱中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为老地层,称为向斜。在地层未发生倒转等其它特殊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背斜和向斜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褶皱的规模差别极大,小至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的显微褶皱,大至卫星相片上的区域性褶皱。
1、读音不同。
邹读音:zōu
皱读音:zhòu
2、偏旁不同。
邹偏旁 :阝
皱偏旁:皮
3、词性不同。
邹做名词和形容词使用。如:邹马、邹书,邹查(小语声,悄悄话),邹搜(气势不开阔)。
皱做名词和动词使用。如:皱皮(皮肤上的皱纹),皱文(皱纹),皱白(指残花),打皱(起皱纹),衣裳皱了。
4、意思不同。
邹
1、周朝国名,在今山东邹城一带。
2、姓。
皱
1、皱纹:上了年纪脸上就会起~。
2、起皱纹:眉头一~,计上心来。衣裳~了。
百度百科-邹
百度百科-皱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