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纪晓岚和刘墉的官职在我国历史上,分别是什么品级?
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一段时间里,全国上下一片祥和,大清王朝国力强盛。许多人都认为,乾隆年间的繁荣都是依靠雍正皇帝打下的基础,因为乾隆皇帝宠信和珅这样的贪官,并不算是一个贤明的皇帝。有关乾隆皇帝的故事被拍成多部影视作品,其中要数和珅、纪晓岚和刘墉出场次数最多。那么和珅、纪晓岚、刘墉谁官职最高?
和珅
和珅作为常年被安置在反派角色,有些可恶也有些可爱。他的出身十分高贵,是钮钴禄氏旗下的,作为贵族的他本来应该是养尊处优的。可是因为童年时父亲的离世,和珅的人生遭受了重大的轨迹变动,从此之后他就更加努力的学习,做到了真正的满腹经纶。
据说他不但精通传统的四书五经,而且还会四种不同的语言。就正是靠着这份才华还有不懈努力的精神,让他日后在官场上被重用。
进入宫中的和珅从一开始的侍卫做起,慢慢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和珅后来逐渐展现锋芒,还没年满三十岁就做连任三职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并且被赏赐一品朝冠,并且可以在紫禁城中骑马的特权。虽然 后来和珅的职位起起落落,可是一直被乾隆所看好,即使不幸跌落也很快可以东山再起。
后来乾隆八十多岁坐上了太上皇,能够和乾隆交流自如的也只有这么多年一直陪伴的和珅了。和珅每天上早朝的时候都站在乾隆身边,将乾隆的意见表达出来,可见地位非同一般。
因此由于和珅的摄政地位和皇上齐名,被称为“二皇帝”地位极高。
纪晓岚
与和珅不同,纪晓岚出身在官宦之家,与和珅的后天努力不一样,纪晓岚早在六岁的时候就被人们冠上了“神童”的美誉。可是后来他的命运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一直以来的美誉让他有些骄傲,再加上突然出现的丧母之痛,纪晓岚科考了十余年才终于考上了二甲。在之后的四十余年里,纪晓岚也只是 参与了书籍的编写工作,其中包含重要的典籍《四库全书》。
后来纪晓岚的官职也有所变化,但是一直比不上和珅,再加上和珅是钮钴禄氏出身,纪晓岚只是汉族,所以于情于理是不可能做到像电视剧里那样捉弄和珅。
刘墉
这位在山东出生的大人祖上世代为官,在乾隆十六年参加科举考考上了二甲第二名,从此开启了官场生涯。然而和前两位不一样,刘墉被皇帝调到外地二十多年,自己的官职也从打拼下慢慢从学政做到了总督。但是在乾隆四十八年的时候,因为一直犯错,受到了皇帝的批评。可能因为自己本身不喜欢官场的内斗,也或者是长年累月的思维不够迅捷,导致乾隆一直看不上他,他的官场生涯也是平平。
一直到后来乾隆去世,嘉庆帝亲政,刘墉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清查大臣和珅的财产。对此性格耿直认真的刘墉并没有怠慢,立刻查处了和珅的二十多条罪行,最后和珅被嘉庆帝赐予自尽,希望他最为宠臣最后能够体面地离开。
在嘉庆帝九年的时候,刘墉在家中安然离世,非常的安详。这位一生尽职尽责的大臣前一天还被夸耀身体硬朗,后一天就驾鹤西去,令人十分突然。
刘墉一生的官职最高也就是太子少保,和纪晓岚的官职差不多。但是刘墉所干的很多事情都比较有实质性,而纪晓岚很多的贡献都体现在学术领域,两人各有千秋。但是论官场地位的话还是刘墉要高于纪晓岚。
总结,和珅的官职最大地位最高,其次是刘墉,然后是纪晓岚。这三人都是乾隆手底下最杰出的大臣,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乾隆在位期间可以让国家安康。
历史上和珅、刘墉、纪晓岚的官职分别是什么品级
说到和坤和慈溪这两个人,其实大家一定不陌生了。一个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统治者,一个是巨大的贪官,两个人都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贪,确实,当时的和坤不仅非常有钱,而且还把钱全部藏起来。连当时的皇帝也不敢说什么,足以看出和坤的厉害,那慈禧就更不用说了。慈禧是当时的统治者,用的吃的都是最好的,死后的陪葬品可以充当两个军队。为什么说慈禧是和坤转世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和珅与慈禧:公元1799年,中国历史上胃口最大的贪官和珅被迫自杀于狱中,死时50岁,他虽然彻底消停了,但是清朝的野史专家、民间艺人却没有消停,一直拿他的故事当原料,不断地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就连一百多年的慈禧太后也不幸和他扯上了关系,被说成是和珅转世,专门到世上来折腾大清王朝来了,于是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小朋友倒了霉,爱新觉罗家的260年大业就这样被毁了。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故事是胡扯,但是为什么一个老婆子和一个大帅哥能扯上关系呢?这得从和珅的临死前的一首诗说起。话说大清第一贪官和珅临死之际,不念嘉庆皇帝免了他的凌迟之刑,居然丧心病狂地提笔写了首七言绝句: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这首诗翻译出来的意思是:我和珅活了50岁,跟做梦似的;虽然我现在死了,但是我还会再转世回来的,我转世后将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诸位可一定要认清楚啊。
和珅本来是表露下自己的不满和复仇心理,但是野史学家们却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最大马力,编出了两段传说。先说前两句,话说同时期的人实在搞不懂和珅为什么那么受到乾隆宠爱,就拿风流情种乾隆说事,故事情节如下:
在乾隆未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年少冲动,看上了老爹雍正貌美的小老婆马佳氏。而马佳氏也对他暗生情愫,两人干柴烈火地后宫着了起来。这对年轻人只知道放火,不知道灭火,烧得后宫乌烟瘴气,皇后钮祜禄氏被熏得差点断气,恼怒万分之下,把马佳氏于月华门自尽。乾隆恰好不在宫里,知道后马上赶往月华门,可此时乾隆尚幼,皇后不会容许他救下马佳氏,他只好眼睁睁看着爱人死去。
哭完了,伤心够了,心有不甘的乾隆咬破手指,滴血在马佳氏的遗体额头,许愿如果马佳氏能投胎,来世使此印记与乾隆相认。后来,弘历当了皇帝,是为乾隆,可他依然想念马佳氏,苦等二十年,且南巡好几次,始终没遇见额头有红记之人,就在乾隆快忘了这事之际。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在侍卫中无意看见和珅,当时和珅不过是世袭之轻车都尉,但乾隆凭和珅额上的红记认定他乃马佳氏投生而成,于是擢升和珅为御前侍卫,值乾清门,并兼任正蓝旗副都统。正因有这一段渊源,在野史中才会传出和珅与乾隆关系不正常,两个是同性恋,不知是哪位史家率先“编撰”了这一故事,总之,这个故事影响极广,后世史家,尤其是民间野史都承袭了这种说法,这就是和珅亡命诗的前两句的最佳解释。
后两句“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就更曲解得离谱了,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和珅诗中"水泛含龙"用的是夏后龙嫠的典故。大意是说夏朝末年,夏帝从两条龙那求得龙嫠(即龙的唾液),锁在一个椟盒子里,日后代代相传没人敢打开,此椟似像西方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可周厉王偏不信邪,他打开盒子,里面的龙嫠流出化为玄鼋,玄鼋进入一童女体中。此女无夫受孕,产有一女,是为褒姒,也就是后来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女子,也是导致西周灭亡那个褒姒,而"香烟"在古文中是传宗接代的意思。于是乎,有人把两者串联起来,说和珅死后也会化身为褒姒似的女子来祸害大清帝国,这个女人当然就是慈禧了!
另一种说法是说夏桀不但残暴,而且荒霪,他宠爱妺喜和一个半人半蛟龙的女子"蛟妾",二人不但在一起荒霪无度,而且,"蛟妾"每天还要保持人形,夏桀也一并满足。最终,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就此断送在夏桀手中。有人便据此解释道,和珅死后要化身为"蛟妾"式的妃子,来祸乱大清帝国,此说与上一说实乃同出一宗,不过典出不同,一为褒姒,一为蛟妾,可以说,实际是解释方法和途径不同。
还有一种说法是"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三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此,有人对"他日水泛含龙日"意思是说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时要转世为生。不知是史家的附会,还是历史的巧合,道光十二年,黄河再度在河南决堤,同年十月,一个小女孩哇哇落地,这个女孩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果然,慈禧不负和珅前世重托,想尽一切办法,先是把亲儿子同治逼成了梅毒患者,葬身于青楼,然后逼着干儿子光绪阳痿早泄,死在了自己前面,最后把一个烂摊子扔了小屁孩溥仪,没过4年,大清朝就倒闭了。
无论如何,和珅和慈禧作为清朝的两大历史罪人,一个从财政上腐蚀,一个从政治上腐蚀,二人一前一后让清朝少活了几十年。
和珅(正一品)、刘墉(正一品)、纪晓岚(从一品)。
1、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
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2、刘墉
刘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3、纪晓岚
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从一品),以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
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
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扩展资料:
清朝官员品级列表:
一、正一品:
1、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2、文职外官:经略大臣(通常由大学士兼任,因事特设,事罢即撤)、大学士衔总督
3、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4、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二、从一品:
1、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2、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兵部尚书衔)
3、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4、武职外官:驻防将军、都统、提督、巡抚(加提督衔)
三、正二品:
1、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
2、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山东巡抚、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例兼副都统衔)
3、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4、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盛京总管(副都统衔)
四、从二品:
1、文职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2、文职外官:巡抚、驻藏帮办大臣(侍郎衔)、布政使
3、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4、武职外官:副将
五、正三品:
1、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2、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
3、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冠军使、王府长史
4、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六、从三品:
1、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2、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3、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4、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七、正四品:
1、文职京官:佥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2、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3、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4、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八、从四品:
1、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2、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3、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4、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九、正五品:
1、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
2、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3、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4、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十、从五品:
1、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各部员外郎
2、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3、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4、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十一、正六品:
1、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太医院左右院判、国子监司业、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2、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3、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4、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十二、从六品:
1、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2、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3、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4、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十三、正七品:
1、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监察御史、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各部院七品笔帖式
2、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巡盐御史、巡江御史、巡茶御史
3、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4、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十四、从七品:
1、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2、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3、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4、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百度百科——和珅
百度百科——纪昀
百度百科——刘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