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人的风俗习惯
一、婚俗
在木里境内,居住着藏族的一个分支“旭米”人,他们除了语言上与当地其他藏族稍有差异外,其装扮、宗教信仰等并无两样。他们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奇特婚俗,至今仍保留相当完整。
二、走婚制风俗
在木里的屋脚乡境内,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的社会形态,家中由女性主事,家庭成员中只有母系的姐妹兄弟和子女。父亲是另一个家庭的成员,只有在夜晚才能过门,在清晨则要离去。这便是传统的“走婚制”形成的家庭格局。
三、燃灯节
木里的藏族人民,在每年的藏历十月二十五日的燃灯节,都会点燃明灯、念诵经文,来纪念缅怀雪域智者顶严、文殊化现、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
四、布扎舞
木里的藏族人民都会跳布扎舞。布扎舞的上身有鹿头、下转指、狮子头、双飞燕、双摆手、双绕推手等手势变化;动作有弹腿纵身前跳、跳十字、跳喜旋、正反跨腿旋转、拉弓射箭及高举腿(勾脚外开)等等。
五、彝族换裙礼
木里的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童裙,梳的是独辫,耳朵挂的是穿耳线。
六、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也是木里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百度百科-木里
百度百科-彝族风俗
政区风貌木里藏族自治县
2015-04-29 地名文化网
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之西南,是凉山州下辖的一个自治县。地理坐标东经100°3′——101°40′,北纬27°40′——29°10′之间。北与理塘、雅江接壤;东北与九龙隔雅砻江相望;东接冕宁,南依盐源,西和西南分别与云南省宁蒗、丽江、中旬相连。面积13252平方千米。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乔瓦镇。
乔瓦镇在县境东南部,东距西昌市公路里程254公里。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辖6个居民委员会,32个居民小组。1953年为第二区区公所和博凹乡政府驻地。1961年县政府由瓦厂迁此,1984年建博瓦镇,后更名乔瓦镇。
镇区地处博凹河西岸阶地,海拔2350米,群山环抱。1953年以前,博凹仅住有18户农民,有一座小经堂,常住喇嘛1人,是接待来往官员的驿站。1961年镇内人口达到2500人,1990年达2702户、7987人。
70年代,镇区仅两条街,1990年为5路、2街。全城共有各类房屋720幢,房屋建筑总面积29?22万平方米,其中私房占1?1万平方米,镇区人均居住面积达13?69平方米。
乔瓦镇为木里县商贸、工业中心。木里为州内著名牦牛肉和皮张产地,中药材有麝香、贝母、鹿茸、 虫草等名贵中药材,销往省内外各地。土特产品中以松茸为大宗,年创利百万元,销 到日本、香港市场。工业中以黄金、木材驰名省内外各地。镇区建有森工、松香、建材、食品等工业企业,县食品厂进行沙棘系列产品开发,列为省“星火计划”项目。1990年开始建设省内最大的木里纸浆厂,年产纸浆能力1万余吨。
木里县为州内唯一藏族自治县,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崇信藏传佛教黄教。
阅读原文阅读 10赞 投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