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如何鉴别钩虫卵与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泡在奶味里11个月前 (12-06)阅读数 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线虫钩虫

在厚涂片中,尤其是要注意钩虫卵容易与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混淆。二者主要区别是①卵壳:受精蛔虫卵壳厚呈双线层,而钩虫卵卵壳似乎增厚,但仍是单层。②内含物:钩虫卵内含数个灰色分裂的卵细胞,受精蛔虫卵内含一个卵细胞,由无色微细颗粒状物集于一团,呈一圆形内含物。如果是未脱蛋白质膜的受精蛔虫卵,还可以见到卵壳外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痕迹。植物线虫卵两端钝圆,卵壳薄,内容物为单细胞期、多细胞期、桑椹期及至子虫期,可与钩虫卵区别。

一、蛔虫

(一)形态:

1.成虫:大小,体形,体表特征,唇瓣,雌雄区别

2.虫卵:形状,大小,颜色,卵壳,内含物(要点),三种蛔虫卵的区别要点

(二)生活史

1. 虫卵在外界的发育:(条件:O2、温度、湿度。时间:2~3周)

2. 幼虫在体内移行:感染期、感染途径与方式、移行过程(肺内幼虫蜕皮二次)。

3.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寄生习性、产卵量、虫卵的排出途径。

(三)致病

联系生活史的特征,分析蛔虫对人体的危害

幼虫期:以肺部病变为明显,患者可出现肺部症状。

成虫期:肠粘膜破坏引起消化道症状、变态反应、并发症。

如何鉴别钩虫卵与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四)诊断

粪检虫卵的主要方法:直接涂片法(排卵量大),定量透明法

(五) 流行与防治

分布

流行因素

防治原则

二.钩虫

(一).形态

1.成虫:主要特征,两种成虫鉴别要点(外形、口囊、交合伞和背肋)

2.虫卵:根据虫卵鉴别要点,与蛔虫卵区别

(二).生活史

(与蛔虫生活史比较)

1. 体外发育:虫卵—Ⅰ杆状蚴—Ⅱ杆状蚴—丝状蚴

(条件:相对湿度60%~80%、温度、O2,时间:1~2周)

2.幼虫在体内移行:感染期 、感染途径与方式、移行过程(肺内无蜕皮,一过性)

(三).致病

1.幼虫:根据幼虫感染方式和体内移行途径,阐明幼虫致病特点

2.成虫:根据成虫口囊、咽管结构特征和寄生活动特性,阐明成虫致病特点

(四).诊断

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

这是什么生物 ?两厘米长 比牙签还细

钩虫又叫钩形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它只有1cm左右长,似绣花针大小,寄生于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里。每条钩虫一天就可产卵上万个,这些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孵出幼虫。

线虫 线虫是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系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营寄生生活中,只有极少部分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此类线虫在中国已发现有35种。目前流行的线虫有蛔虫 鞭虫 蛲虫 钩虫 旋毛虫和类粪圆线虫。中文学名线虫拉丁学名 Aschelminthes 界动物界门线虫动物门纲线虫纲分布区域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 1概述编辑原虫幼虫亦称圆(原、幼)虫(roundworm)。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不少学者为之另立为一门。系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线虫对生命体造成各种伤害。甚至在加工过程不科学,工艺要求不合格的醋和啤酒这样稀罕的地方亦可见到。已知约有13,000种。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体腔)。一般为雌雄异体,有些则为雌雄同体(即个体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大小由肉眼不可见至长7公尺(约23尺)不等,最大者系在鲸体内发现的寄生型。所以被寄生者生命力与寿命都会下降。营动物寄生者几乎见于寄主所有器官,惟最常寄生于消化、循环与呼吸系统。部分种类以钩虫、后圆线虫、蛲虫、粪类圆线虫、鞭虫与小线虫等俗称为人所熟知。线虫且为丝虫病、蛔虫病与旋毛虫病等种种疾病的根源。线虫种类繁多,为害家畜的线虫分属于杆形目、圆形目、蛔虫目、尖尾目、旋尾目、丝虫目、毛首目、膨结目和驼形目。其形态和生活史既有共同点又有某些区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