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如来佛和弥勒佛有什么区别?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8)阅读数 15#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如来佛弥勒佛

1、如来即是佛,如来和佛实际是一个意思。一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有十大名号。但是,虽称十号,一般皆列举十一号。《佛说十号经》云:“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2、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在大乘佛教经典中,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

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扩展资料:

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神奇传说。?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法。?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

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

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作“春节”。有人说,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参考资料:

人民网-弥勒佛和如来佛的故事(陕西版)

百度百科-弥勒佛

百度百科-如来佛

如来一词,是指“自心如来”,是指每个众生均有的实相心------“如来藏”。如来是诸佛的通名,只要获得佛果的,就可称为如来,因此“如来”是“佛”的另一种称号。“如”是修行圆满后以最高的智慧体证的真理,也叫真如,“来”是获得、具备的意思,如来就是具备真如智慧的意思;也有说,“如”是真实不动的意思,“来”指佛的智慧光无所不在、都照到。

你所说的释迦牟尼佛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佛、佛陀,释迦是族姓,“能仁”的意思,指佛所具足的悲德,能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众生;牟尼是“寂默”的意思,指佛所具足的智德,能以本具的智慧光明,断除烦恼,智慧圆满。释迦牟尼原名乔答摩悉达多,乔答摩是姓,悉达多是名,他出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他是佛教的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佛。

弥勒,意译作慈氏。依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即不食肉,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大日经疏卷一,谓慈氏菩萨系以佛四无量中之慈为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种,故称为慈氏。

释尊曾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称作一生补处菩萨、补处菩萨、补处萨埵;至彼时已得佛格,故亦称弥勒佛、弥勒如来。据此而有二种造像。

据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平等觉经卷四等所说,弥勒与佛陀之另一弟子阿逸多为同一人;然据中阿含卷十三说本经、出曜经卷六及大毘婆沙论卷一七八等所说,则以弥勒与阿逸多为不同之二人。

在密教中,弥勒菩萨为胎藏界曼荼罗中台九尊之一,位居大日如来东北方;于金刚界曼荼罗则为贤劫十六尊之一。关于其形像有种种异说,如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及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载,身呈金色,左手持军持,右手掌向外上扬,作施无畏之势。三昧耶形为瓶或塔,密号迅疾金刚。

中国一般寺庙供奉之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为五代时之契此和尚,因传说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供奉之。而往生兜率天之信仰,自古与阿弥陀信仰同为佛教徒所重。

如来佛和弥勒佛有什么区别?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