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和妻在地位上有什么区别?
妻和妾在地位上有很多区别,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1、嫁娶
妻,齐也,意为男子的配偶。古代男子的妻子只有一个,叫做正妻,是双方父母做主商定的,需要有媒人、聘礼,接亲时可使用八抬大轿从正门迎进家中,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
妾,主要指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妻的,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娶妻需要父母同意,而纳妾则可以不经过父母。
2、子嗣
妻子所生的儿子为嫡子,享受第一继承权。同时,妻还是男子所有孩子的嫡母,无论是否亲生,并且有抚养照顾他们的义务。
妾所生的孩子与妾只有血缘上的母子关系,而没有宗法上的母子关系。妾同时也没有抚养照顾男子其他妻妾的孩子的义务。
3、家庭地位
妻作为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是家庭内部事务的决定人,享受的是主人的待遇,有财产以及下人的支配权,也有照拂整个家庭的义务。娶妻、休妻都有宗法制度的约束,男子不能随意做主。休妻要满足“七出”,即夫妻离婚的七个基本条件,妻子至少需满足一条男子或其家族才能休妻,能使女子最低限度地免于任意被夫家抛弃的命运。
而妾从本质上说还是奴才,是下人,需要侍奉包括妻在内的主人。妾属于丈夫的私有财产,丈夫可以随意处置甚至变卖、处死自己的妾而不受法律制裁。
4、与夫家的连带关系
妻家和夫家是正式的姻亲,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往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比如夫家犯了罪连坐时,妻家也是要承担犯了罪的后果。
妾家与夫家是没有正式关系的,即夫家不承认妾家亲戚关系。夫家犯罪时,妾家也不会受到牵连。
扩展资料:
除了妻、妾之外,与男子有关系的女子还有其他几种类型的称呼,比如姨娘、陪房、通房等等,但本质来说她们都是男子的妾。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古代还有一种大房、二房的说法,此处的二房却不是“妾”,而是“妻”,宗法上也是承认的。
比如红楼梦中,尤二姐就属于贾琏的二房,也是贾琏的妻子,所以凤姐即使心里恨,表面上也要与她姐妹相称。
男子休妻的标准“七出”包括:
1、不顺父母;
2、无子;
3、*;
4、妒;
5、有恶疾;
6、口多言;
7、窃盗。
参考资料:
正常情况下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称为嫡妻(我说的是古代啊 下同)正妻不能降为妾,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况下才能被休弃,而有些朝代还规定,即使犯七出,但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一条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经历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丧礼;第二,娶时男方地位不高,后来富贵的,也即是所谓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则无家可归。除正妻以外的其他合法配偶就是庶妻,但通常称作妾或侧室。媵在周代盛行,周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媵(正妻的同族陪嫁女子),后世鲜见。(记得以前北方的民歌里面还有唱的 带着你的妹妹什么的...)妾一般是男子娶地位低于自己的女子,不经过三书六礼(就是明媒正娶的意思 也就是现在说的“五子登科”),而以较简单的仪式纳为配偶,称为纳妾。妾可以买卖,但妻子不行。宋元以前,妾不能为妻,否则男方可能被处以一年半的徒刑。宋元起有男子在正妻去世或休弃之后把妾立为正妻,需要经过一重仪式,称为扶正。明清时代,嫡庶区分不再森严,把妾扶正的情况更普遍,也有男子买卖妻子的情况出现。另外亦会有一些没有经过正式婚姻仪式的女性,多为婢女或妓女等贱民女子,近似现代的情妇,有时也被称为妾,或称侍妾。婢女则是男子纳地位卑贱的女子,比如家里的婢女或者买来的歌妓,这些女子因为身份原因,属于贱民阶级,不能做士人之妾,只能做婢女或宠姬,近似情妇。妾和婢女之间有区别,地位不能互换,以婢为妾也是犯律,只有在婢女生子以后,才可以立为妾。古代社会 男子的配偶 地位不一样 她们的后代在继承权力上也不一样 您可以参考这个网页的: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0/Chinese_heir.jpg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