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部尚书和检校礼部尚书的区别?
“检校”,是“诏除”(皇帝下诏单批)而非“正命”(通过人事部门正式任命)的“加官”。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检校礼部尚书就是两个加成
礼部尚书是什么级别的 从一品吗
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和文化部长。
礼部
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厅,仪制、太常、光禄三司及礼器库、礼学馆。宣统三年(1911),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
礼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礼仪、祭享、贡举之政。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
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外国夷狄之事,即国家民族外交工作,称为主客曹,东汉分为南、北主客曹。魏晋南北朝时扩建为祠部,又兼任了太常、大鸿胪、光禄勋的职务,开始管理礼仪、教育和膳食。经隋朝稍加改变,改称礼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
礼部尚书主要掌管检查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并管理全国学校、科举考试,和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费等等。
属官有礼部侍郎,属下四司:
礼部司→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
祠部司→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
主客司→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
膳部司→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宴席)廪饩(粮食)牲牢(牲畜)事务
你好,你的问题如下:
1、礼部尚书在不同的朝代,级别不一样,有的朝代是正二品,有的朝代是从一品。
2、相当于现在的分管文化工作的国 务 院副 总 理(国 务 院 委 员),级别比现在的文化部长级别稍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