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女人怎么梳头

乐乐1年前 (2023-12-10)阅读数 8#抖音技巧
文章标签头发梳子

每个女性都有一头秀发,当你在梳头发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不仅仅是为了出去的一种装扮,而且也是一种养生的习惯,因为全身大部分的经络都汇集在头部,我们 通过梳头会刺激到头部的经络和穴位,这样能够促进气血顺畅,增强人体免疫力!

怎么梳头才科学?如何才能“梳”通经络、梳出健康呢?

一、选对梳子

梳子最好选用木质、牛角等天然材质的,塑料梳子容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污物,对头发、皮肤有损伤;天然珍贵木质的梳子尤其适合疏通经络。养护头发最好挑选宽齿梳、插齿梳或具有弹性的护发梳,才能确保梳头有力度而又不伤头发。此外,梳齿不要太尖利,以免把头皮划破。

二、找对时间

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梳10分钟,如果中午有时间,再梳5分钟更好。早晨起来梳头,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神清气爽;晚上睡前梳头能缓解压力和疲劳,易于入眠。需要注意的是,梳头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用对力度

疏通全身经络就必须稍稍用力梳,梳到头皮微热,才能调动人体的阳气。梳子刺激头皮和穴位,使头皮微微发麻,就会感到轻松舒服。

四、使对手法

讲究手法,才能梳得有效。前后左右,顺梳逆梳,从额到颈,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双目微闭,心无杂念,专心梳理。

五、梳对重点

根据自身体质和状况,有重点地梳理。容易感冒的,可着重梳头正面专门抵御风寒的膀胱经;经常头晕的,常梳督脉这条中间线,不仅缓解头晕头痛,还会越梳越精神;胃肠不好的话,在发际线上下一寸左右的部位来回多次梳理,可缓解症状。

疏通头部经络是身体健康的开始,而且梳头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养成一个梳头的好习惯,长期坚持的话,不见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能永葆健康和活力。望采纳!

梳发,是保持美发不可缺少的日常修整之一。梳发可以去掉头及头发上的浮皮和脏物,并给头皮以适度的刺激,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头发柔软而有光泽。

使用的梳子应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洗发之前或大风的天气里,梳拢披散的头发时,使用粗纹的动物毛制成的刷子最好,既不会伤害头发,又能对头表皮起到按摩作用。

女人怎么梳头

梳拢头发的作用,可使硬发变软,使软发挺起。正确的梳拢方法是,首先从梳开散乱的毛梢开始,用刷子毛梢轻贴头皮,慢慢地旋转着梳拢。用力要均匀,如用力过猛,会刺伤头皮。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梳,朝相反方向,再沿发际从后向前梳。然后,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最后让头发向头的四周披散开来梳理。在梳头时,同时将身体向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效果会更好。一处每次梳5~6次,整个头发平均一天梳拢100下左右为最适宜。

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每天早晚用牛角梳或黄杨木梳,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轻轻触及头皮各梳刮数遍,可疏通经气,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防止头发营养不良而致的白发、黄发和脱发,同时可消除用脑过度导致的头胀、麻木等。梳头的时候要用力平均,仅让梳齿轻轻接触到头皮便可以,绝不要让梳齿划破头皮。

如果你的头发是干性的,梳的时候要多用些力;头发是油性的,梳的时候用力越少越好,如果用力太多,会刺激皮脂增加分泌。

无论你的头发是干性、油性或中性,都要沿用上述的手法从容而有节奏地梳。

此外,借着梳头的动作,如果单纯只用梳子梳,并不能梳掉头发上的污垢,而让污垢转移地盘而已,它并没有离开你的头部。所以应当把梳齿插进尼龙丝袜里往梳背梳上十多下,你会发现污垢点在尼龙丝上,那时另换一片干净的再梳,这样既可梳掉污垢,也可以保护梳子的清洁。有些人在梳齿间夹着棉花,但这并不比尼龙丝袜好用,因为脏了的棉花纤维,最容易留在头上。

梳头用的梳子清洁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头皮病都是由梳子作媒介传染的,因为污垢留在梳子上时间一久,会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梳子要勤洗。洗梳子的方法是先在肥皂水里浸上十分钟,然后用旧牙刷擦洗,洗过再用清水冲冲,然后插在筒子里或杯子里。如果发现梳齿弯曲不直,应当另换一把。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