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东汉三国时期的太守,刺史,州牧各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0)阅读数 14#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太守刺史

对东汉、三国时期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想必一定听过太守,刺史,州牧这些官职,但大部分人搞不清楚这些官职到底是干什么的,今天夜读史书就来为大家一一解读。

要详细说清楚这个话题,首先还是得来说说东汉时期的行政区域划分。当时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分别是:幽州(今辽宁、河北东部和北部、朝鲜半岛北部),冀州(今河北南部),并州(今山西大部分、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部分地区),凉州(今甘肃、宁夏),青州(今山东东北部),兖州(今山东西部、河南东北部),豫州(今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徐州(今山东东南部、江苏北部),扬州(今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浙江、福建),荆州(今河南西南部、湖南、湖北),益州(今陕西南部、四川、云南),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中北部),司隶(今河南西北部、山西西南部、陕西中部)。从行政区域来看,当时的一个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省。

十三个州各有一名朝廷派遣的刺史(司隶为司隶校尉),负责监察、纠风工作。因此刺史虽然会冠以各州的名号,比如幽州刺史、冀州刺史,可实际上却并非是地方行政官员,而是朝廷特派的监察官员。从职能来看,刺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巡视专员。

州的下级行政单位是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郡的最高长官为太守(也称“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郡的下级行政单位是县,人口多的县领导称县令,人口少的县领导称县长。县以下就靠地方的乡绅、宗族族长进行自治了,因此古代有句话叫“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就是这个道理。

古代交通不便,行政效率低下,因此作为各郡最高长官的太守很容易大权独揽,形成割据势力。朝廷派刺史到地方负责监察工作,也正是为了防止太守形成个人势力来对抗中央。可是负责监察工作的刺史(官秩六百石)官位远低于太守(官秩二千石),资历也比太守浅。在国家安定的时候,刺史凭借特殊身份还可以震慑太守。可到了国家动荡的时候,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太守往往就不受刺史约束了。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刺史与太守狼狈为奸,盘剥百姓的事情。

因此到了东汉末年,刘焉(刘璋之父)向朝廷建议派清名重臣到地方担任州牧,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镇守地方安定天下。于是,州牧就从原先的虚职摇身一变成为了州的最高长官。从职能来看,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省军区司令员。集一州的全部大权于一身,封疆大吏莫过于此。

东汉三国时期的太守,刺史,州牧各是什么官?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

参考文献:《三国志》

州牧,是封疆大吏,掌握一州(东汉末全国分13州,州下设郡,郡下设县)军政大权,相当于现在的某军区总司令兼几个省的政治财政第一长官。

刺史,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派遣监督州牧、太守的官员,汉朝刚刚设置时相当于后世的参军一样的官员,官位不高,却可以直接上达天听,因此后来渐渐做大,不过名义上仍然只是个类似于监军一样的官员,俸禄只有六百石。

太守,是郡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某市市长,俸禄二千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