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sci检索难投还是ei检索难投
一定要比较的话 是SCI的难些。
那什么是SCI、EI检索呢?
1论文进入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意义
1)加大论文信息传播的力度、速度和广度,吸引读者,拓宽国内外的读者面,提高论文乃至期刊在国内外的被引频次;
2)引起期刊重视,提高作者论文的采用率;
3)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科学研究工作;
4)促进论文编写格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与国际文献接轨;
5)提高论文乃至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6)提高作者、期刊、工作单位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2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
1)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见下文)。
2)美国《工程索引》Ei(见下文)。
3)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CA。CA报道的化学化工文献量占全世界化学化工文献总量的98%左右,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收录最全、应用最为广泛的查找化学化工文献大型检索工具。
4)英国《科学文摘》(ScienceAbstracts,SA;或INSPEC)
--《物理文摘》(SectionA-PhysicsAbstracts,PA);
--《电子与电气文摘》(SectionB-ElectricalEngineering&ElectronicsAbstracts,EEA);
--《计算机与控制文摘》(SectionC-ComputersandControlAbstracts,CCA);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
5)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Journals,AJ)或РЖ(共220余卷),被称为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统。
6)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orrentBulletinonScienceTechnology,CBST;为印刷本,共12分册)。
现扩充为大型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JapanInformationCenterScienceandTechnology,JICST)。被称为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系统。
国际部分重要检索系统名单,参见附录A。
3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简称SCI)于1957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在美国费城创办。40多年来,SCI(或称ISI)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一项重要依据。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3.1SCI来源期刊的两个档次
nSCI。是SCI的核心库,产品代码K(内圈);
nSCI-Expanded(简称SCI-E),又称SCI-Rearch。是SCI的扩展库,产品代码D(外圈)。
内圈与外圈都是精选的,同等重要。其区别在于:影响因子、地区因素、学科平衡等。
3.2SCI产品的6种版本
①SCIPrint印刷版。1961年创刊至今。双月刊。现在拥有3700余种期刊,全为内圈。
②SCI-CDE光盘版。季度更新。现在拥有3700余种期刊,全为内圈。
③SCI-CDEwithAbstracts,带有摘要的光盘版。逐月更新。现在拥有3700余种期刊,全为内圈。
④MagneticTape磁带数据库。每周更新。现在拥有5700余种期刊,外圈。
⑤SCISearchOnline联机数据库。每周更新。现在拥有5700余种期刊,外圈。
⑥TheWebofScienceSCI的网络版。每周更新。现在拥有5700余种期刊,外圈。
3.3SCI数据库的分类
目前,SCI数据库分为两类。
3.3.1引文索引数据库(CitationIndex,简称CI)
(1)CI的内容
1)期刊论文的相关信息--作者姓名,论文题名、出处,英文摘要;
2)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2)CI的学术领域
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产品代码为K)3500种期刊;
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SSCI(J)1700种期刊;
3)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HumanitiesCitationIndex,AHCI1150种期刊。
4)其他专业引文索引
①计算数学引文索引CompuMathCitationIndex(4);
②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引文索引Biochemistry&BiophysicsCitationIndex(BB);
③生物技术引文索引BiotechnologyCitationIndex(HI);
④化学引文索引ChemistryCitationIndex(CD);
⑤神经科学引文索引NeuroscienceCitationIndex(MD);
⑥材料科学引文索引MaterialsScienceCitationIndex(MS)。
3.3.2现刊题录数据库(CurrentContens,简称CC)
现刊题录数据库共分7个组别。另外还有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ndextoScientific&TechnicalProccedings(ISTP);
--社会及人文学会议录索引IndextoSocialSciences&HumanitiesProccedings(ISSHP)。
3.4SC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主要收录数学、物理、化学等学术理论价值高并具有创新的论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论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美国《工程索引》(Ei)
4.1美国《工程索引》简介
美国《工程索引》(EingineeringIndex,简称Ei),在1884年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InformationInc.)创办,是一个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被称做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
4.2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
4.2.1EiCompendex标引文摘。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主题词和分类号,进行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
4.2.2EiPageOne题录。不列入文摘,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不进行深加工。有的PageOne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
对Ei收录论文两个档次区分的示例,参见附录B。
4.3Ei发展的几个阶段
①创办初,月刊、年刊的印刷本(EiCompendex),1884年至今。
②70年代,电子版数据库(EiCompendex),并通过Dialog等大型联机系统提供检索服务。
③80年代,光盘版(CD-ROM)形式(EiCompendex)。
④90年代,提供网络版数据库(简称CPXWeb),推出了工程信息村(EngineeringVillage:
EiCompendex+PageOne);
1999年,中国18所高等学校联合购买网络版数据库的使用权,镜像在清华大学图书馆;
2000年8月,Ei推出EngineeringVillage2新版本,于2000年底出版。
4.4Ei把收录的期刊分三个档次
①扩充期刊,约2800种。它只收录题录(EiPageOne)。在Ei的扩充版中,1999年收录我国期刊156种;《计算力学学报》被列入EiPageOne。据悉Ei的扩充版将于近几年被取消。
②选做期刊,约1600种;其论文只选择收录,作为EiCompendex。《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被列为选做期刊。
③核心期刊,约有1000种;每期所有论文均被收录。《金属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为核心期刊。
我国1996~2000年被EiCompendex收录的期刊(②+③)数请见表1。
表1EiCompendex收录中国期刊统计
名称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10月末
中国期刊80899094
高校学报17182023
大连理工大学(105)(120)(190)(124)(64)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4)(21)(79)(49)(8)
东北大学学报(0)(0)(0)(59)(63)
注:1)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0卷第5期开始进入Ei;
2)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和《材料科学与工艺》
将于2001年1月1日被Ei列入收录刊源;
3)扩号内的数字为收录摘要的篇数。
4.5Ei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如:
--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电气工程、电厂、电子工程、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计算技术、软件、航空航天技术等;
--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燃烧技术、生物技术、轻工纺织、食品工业;
--工程管理。
Ei不收录数理化、生物学、医药、农林等学术理论论文。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有创新。
5论文编写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SCI、Ei有关规定
5.1基本要求
必须满足国际检索系统对论文格式的要求,至少应包括下列几项(英文):
论文题名、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工作单位、论文摘要、文献出处、参考文献。
5.2论文题名
题名应简明、确切,不要太长、太笼统。英文题名可以省去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如the、a、an等。
题名内不应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以及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
5.3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应按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建议:
作者姓氏在前,全大写。名字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其间加半字线。如;
林皋LINGao,钟万勰ZHONGWan-xie,欧阳华江OUYANGHua-jiang。
请勿将姓氏写在名字后:Ming-shengWANG,MingshengWang;
请勿将名字缩写:WANGM.S.,MSWANG。
多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LINGao,ZHONGWan-xie,OUYANGHua-jiang
5.4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要规范、统一、稳定,英文译名结尾处应加"China"。如: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不要只写"工程力学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rchitecture,DalianUniv.ofTechnol.,Dalian116024,China)。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勿写成大连化物所或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对于多作者、多工作单位,应写成
LIZhi-gang1,CHENXiang-dong1,WANGPing2,ZHANGYU-shun3
(1.StateKeyLab.ofStruct.Anal.ofInd.Equip.,DalianUniv.ofTechnol.,Dalian116024,China;2.Inst.ofEng.Mech.ofState
Earthq.Bureau,Harbin150080,China;3.Inst.ofEarthq.ofGuangdongProv.,Guangzhou510070,China)
5.5英文摘要
国际重要检索系统通常采用英语。它们在收录一篇论文摘要时,主要看英文摘要写得好不好。所以提高英文摘要编写质量非常关键。它包括:摘要内容、格式、语句的时态和用词的准确性。
--摘要的内容:对于报道性文摘,应当列出研究课题"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
--摘要的长度:100~150个词,不应出现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第一句不应与题名重复。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Ei对英文摘要的撰写要求,请参见附录C"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书写规范化"。
5.6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要精选,应规范
--引用文献中书刊的层次、数量、出版年份要仔细挑选核实,因为它可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如果引用一大堆教科书,SCI是不会收录这篇论文的。
--参考文献的编写,应遵循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正在修订之中)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把文后参考文献编写好。
--SCI则特别要求把文后参考文献全部译成英文。
5.7加注论文来源
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重要论文,不要忘记在篇首页地脚注明标准的资助项目名称,并在括号内写出批准号,以证明论文价值。因为这类论文,其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论证后批准的课题,受到国内外检索系统的重视。
6投稿途径
论文被SCI、Ei收录,学术水平是基础,编排格式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论文的学术水平再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对,根本不能被ISI、Ei收录。建议通过以下五种方式投稿。
1)投向《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已被EiCompendex收录。好文章投给我校学报,可以牢固树立学报的学术地位,引起SCI、Ei重视,形成良性循环。
2)充分利用已有渠道
如果您的论文曾经被SCI、Ei收录过,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人头熟,对刊物编排格式适应。
3)投向国内期刊
稿件多,要分流;不能全在本校学报发表,应向国内已经被SCI、Ei列入刊源表的期刊投稿。注意:
--SCI的来源期刊名单每年都在我国许多报刊上刊登,但有许多错误。如1999年底以来在各大报刊上公布的、由美国ISI提供的中国期刊名单多出6种(非中国期刊),丢了8种。经过近一年核实,现提出"美国SCI数据库1999年收录中国期刊通讯地址和E-mail",见附录D,供参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第9期公布了"美国EiCompendex(光盘版)1999年收录中国期刊名单和篇数"。但是,Ei2000年对中国期刊进行了调整:淘汰了14种,新增加了6种。向这些期刊投稿时,还应注意:①有些高校学报不接收来自校外的稿件;②要向核心期刊投稿;③可向选做期刊中收录篇数较多的期刊投稿。投稿时参见附录E"EiCompendex收录篇数较多的中国期刊编辑部的通讯地址"。
4)投向国际期刊
由于语言上的障碍,采用英语的国际期刊比中文期刊容易进入SCI、Ei,但其学术水平不一定都比中国期刊高。中国期刊进入SCI的数量有限;在这种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度较大。应把部分稿件向国际分流。目前,许多高等学校都在对SCI、Ei的刊源表进行研究,并加整理;我校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我已掌握了SCI大部分核心期刊的通讯地址和E-mail,可帮您提供捷径。
5)争取使您的论文进入国际会议论文集
SCI、Ei都收录国际会议论文集。应主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果您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机会少或经费困难,应争取参加在国内,特别是在校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并积极投稿。SCI、Ei对这种国际会议论文集是很有兴趣的。最近赴美国考察有一种感觉,与中国期刊相比,这种论文集进入SCI、Ei要容易得多。
附录A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名单
A1法国《文摘通报》(PASCAL),世界三大综合检索系统。
A2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ScienceAbstracts,CSA;下设52个数据库)
1)美国《金属文摘》MDX或MEDADEX;
2)美国《工程材料文摘》EMA;
3)美国《铝工业文摘》AIA;
4)美国《世界陶瓷文摘》WCA;
5)美国《腐蚀文摘》CorrA;
6)美国《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文摘》CISA;
7)美国《电子与通讯文摘》ECA;
8)美国《超导文摘》SS/SA;
9)美国《水生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
10)美国《生物科学与生命源》ASFA1:BSLR;
11)美国《海洋技术,政策与非生命源》ASFA2:OTPLR;
12)美国《水污染与环境质量》ASFA3:APEQ;
13)美国《水文摘》ASFAAA;
14)美国《海洋生物技术文摘》ASFAMBA;
15)美国《海洋文摘》OA;
16)美国《健康与安全科学文摘》HSSA;
17)美国《污染文摘》PollA;
18)美国《农业与环境生物技术文摘》AEBA;
19)美国《动物行为文摘》ABA;
20)美国《社会学文摘》;
……
A3国际数学、力学检索系统
1)美国《数学评论》MR;
2)美国《最新数学出版物》CMP;
3)德国《数学文摘》ZBlMATH。
4)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MR。
A4国际化学化工检索系统
1)英国《分析文摘》AA;
2)英国《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文摘》CEABA;
3)英国《化工商业新闻数据库》CBNB;
4)英国《化学品安全新闻》CSNB;
5)美国《石油文摘》PA。
A5美国《世界纺织文摘》WTA
A6英国《英国海运技术文摘》BMTA
A7美国《环境文摘》EA
A8国际医药检索系统
1)美国《医学索引》IM或NLM;
2)荷兰《医学文摘》ES;
3)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PA。
A9国际农业与生物学检索系统
1)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s;
2)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
3)美国《生物学文摘》BA(BIOSIS);
4)英国《动物学记录》ZR(属于BIOSIS)。
稀气为惰性气体,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是,如果工业使用后,产生的废气则对人体危害很大会造成矽肺、眼部损坏等情况。
稀有气体的应用 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稀有气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医学、尖端科学技术以至日常生活里。 利用稀有气体极不活动的化学性质,有的生产部门常用它们来作保护气。例如,在焊接精密零件或镁、铝等活泼金属,以及制造半导体晶体管的过程中, 常用氩作保护气。原子能反应堆的核燃料钚,在空气里也会迅速氧化,也需要在氩气保护下进行机械加工。电灯泡里充氩气可以减少钨丝的气化和防止钨丝氧化,以 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光。世界上第一盏霓虹灯是填充氖气制成的(霓虹灯的英文原意是“氖灯”)。
氖灯射出的红光,在空气里透射力很强,可以穿过浓雾。因此,氖灯常用在机场、港口、水陆交通线的灯标上。灯管里充入氩气或氦气,通电时分别发出浅蓝色或淡红色光。有的灯管里充入了氖、氩、氦、水银蒸气等四种气体(也有三种或两种的)的混合物。由于各种气体的相对含量不伺,便制得五光十色的各种霓虹灯。人们常用的荧光灯,是在灯管里充入少量水银和氩气,并 在内壁涂荧光物质(如卤磷酸钙)而制成的。通电时,管内因水银蒸气放电而产生紫外线,激发荧光物质,使它发出近似日光的可见光,所以又叫做日光灯。 利用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混合气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就是其中之一。氦氖混合气体被密封在一个特制的石英管中,在外界高频振荡器的激励下,混合气体的原子间发生非弹性碰撞,被激发的原子之间发生能量传递,进而产生电子跃迁,并发出与跃迁相对应的受激辐射波,近红外光。氦-氖激光器可应用于测量和通讯。 氦气是除了氢气以外最轻的气体,可以代替氢气装在飞船里,不会着火和发生爆炸。
液态氦的沸点为-269℃,是所有气体中最难液化的,利用液态氦可获得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超低温。氦气还用来代替氮气作人造空气,供探海潜水员呼吸,因为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用普通空气呼吸,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处上升,体内逐渐恢复常压时,溶解在血液里的氮气要放出来形成气泡, 对微血管起阻塞作用,引起“气塞症”。氦气在血液里的溶解度比氮气小得多,用氦跟氧的混合气体(人造空气)代替普通空气,就不会发生上述现象。温度在2.2K以上的液氦是一种正常液态,具有一般液体的通性。温度在2.2K以下的液氦则是一种超流体,具有许多反常的性质。例如具有超导性、低粘滞性等。它的粘度变得为氢气粘度的百分之一,并且这种液氦能沿着容器的内壁向上流动,再沿着容器的外壁往下慢慢流下来。这种现象对于研究和验证量子理论很有意义。 氩气经高能的宇宙射线照射后会发生电离。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在人造地球卫星里设置充有氩气的计数器。当人造卫星在宇宙空间飞行时,氩气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照射得越厉害,氩气发生电离也越强烈。卫星上的无线电机把这些电离信号自动地送回地球,人们就可根据信号的大小来判定空间宇宙辐射带的位置和 强度。 氪能吸收X射线,可用作X射线工作时的遮光材料。 氙灯还具有高度的紫外光辐射,可用于医疗技术方面。氙能溶于细胞质的油脂里,引起细胞的麻醉和膨胀,从而使神经末梢作用暂时停止。人们曾试用80%氙和20%氧组成的混合气体,作为无副作用的麻醉剂。在原子能工业上,氙可以用来检验高速粒子、粒子、介子等的存在。 氪、氙的同位素还被用来测量脑血流量等。
氡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氡在作用于人体的同时会很快衰变成人体能吸收的氡子体,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一般在劣质装修材料中的钍杂质会衰变释放氡气体,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体外辐射主要是指天然石材中的辐射体直接照射人体后产生一种生物效果,会对人体内的造血器官、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损伤。 然而,氡也有着它的用途,将铍粉和氡密封在管子内,氡衰变时放出的α粒子与铍原子核进行核反应,产生的中子可用作实验室的中子源。氡还可用作气体示踪剂,用于检测管道泄漏和研究气体运动。编辑本段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学家在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合成了惰性气体元素氩的稳定化合物——氟氩化氢,分子式为HArF。 这样,6种惰性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和氡中,就只有原子量最小的氦和氖尚未被合成稳定化合物了。惰性气体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光学应用等领域,合成惰性气体稳定化合物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惰性气体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技术。 在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中,电子在各个电子层中的排列,刚好达到稳定数目。因此原子不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也就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这些元素被称为“惰性气体元素”。 在原子量较大、电子数较多的惰性气体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离原子核较远,所受的束缚相对较弱。如果遇到吸引电子强的其他原子,这些最外层电子就会失去,从而发生化学反应。1962年,加拿大化学家首次合成了氙和氟的化合物。此后,氡和氪各自的化合物也出现了。 原子越小,电子所受约束越强,元素的“惰性”也越强,因此合成氦、氖和氩的化合物更加困难。赫尔辛基大学的科学家使用一种新技术,使氩与氟化氢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了氟氩化氢。它在低温下是一种固态稳定物质,遇热又会分解成氩和氟化氢。科学家认为,使用这种新技术,也可望分别制取出氦和氖的稳定化合物。
自19世纪末以来,稀有气体元素不能生成热力学稳定化合物的结论给科学家人为地划定了一个禁区,致使绝大多数化学家不愿再涉猎这一被认为是荒凉贫瘠的不毛之地,关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研究被忽略了。尽管如此,仍有少数化学家试图合成稀有气体化合物。1932年,前苏联的阿因托波夫(A.R.Antropoff)曾报道,他在液体空气冷却器内,用放电法使氪与氯、溴反应,制得了较氯易挥发的暗红色物质,并认为是氪的卤化物。但当有人采用他的方法重复实验时却未获成功。阿因托波夫就此否定了自己的报道,认为所谓氪的卤化物实际上是氧化氮和卤化氢,并非氪的卤化物。
1933年,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L.Pauling)通过对离子半径的计算,曾预言可以制得六氟化氙(XeF6)、六氟化氪(KrF6)、氙酸及其盐。扬斯特(D.M.Younst)受阿因托波夫的第一个报道和鲍林预言的启发,用紫外线照射和放电法试图合成氟化氙和氯化氙,均未成功。他在放电法合成氟化氙的实验中将氟和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铜电极间施以30000伏的电压,进行火花放电,但未能检验出氟化氙的生成。扬斯特由于对传统观念心有余悸,没有坚持继续进行实验,使一个极有希望的方法半途而废。一系列的失败,致使在以后的30多年中很少有人再涉足这一领域。令人遗憾的是,到了1961年,鲍林也否定了自己原来的预言,认为“氙在化学上是完全不反应的,它无论如何都不能生成通常含有共价键或离子键化合物的能力”。 历史的发展颇具戏剧性,就在鲍林否定其预言的第二年,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合铂酸氙(XePtF6)竟奇迹般地出现了,并以它独特的经历和风姿震惊了整个化学界,标志着稀有气体化学的建立,开创了稀有气体化学研究的崭新领域。 在加拿大工作的英国年轻化学家巴特列特(N.Bartlett)一直从事无机氟化学的研究。自1960年以来,文献上报道了数种新的铂族金属氟化物,它们都是强氧化剂,其中高价铂的氟化物六氟化铂(PtF6)的氧化性甚至比氟还要强。巴特列特首先用PtF6与等摩尔氧气在室温条件下混合反应,得到了一种深红色固体,经X射线衍射分析和其他实验确认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O2PtF6,其反应方程式为: O2+PtF6→O2PtF6 这是人类第一次制得O+2的盐,证明PtF6是能够氧化氧分子的强氧化剂。
巴特列特头脑机敏,善于联想类比和推理。他考虑到O2的第一电离能是1175.7千焦/摩尔,氙的第一电离能是1175.5千焦/摩尔,比氧分子的第一电离能还略低,既然O2可以被PtF6氧化,那么氙也应能被PtF6氧化。他同时还计算了晶格能,若生成XePtF6,其晶格能只比O2PtF6小41.84千焦/摩尔。这说明XePtF6一旦生成,也应能稳定存在。于是巴特列特根据以上推论,仿照合成O2PtF6的方法,将PtF6的蒸气与等摩尔的氙混合,在室温下竟然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种橙**固体XePtF6: Xe+PtF6→XePtF6 该化合物在室温下稳定,其蒸气压很低。它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四氯化碳,这说明它可能是离子型化合物。它在真空中加热可以升华,遇水则迅速水解,并逸出气体: 2XePtF6+6H2O→2Xe↑+O2↑+2PtO2+12HF 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个含有化学键的“惰性”气体化合物诞生了,从而很好地证明了巴特列特的正确设想。
1962年6月,巴特列特在英国Proccedings of the Chemical Societ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短文,正式向化学界公布了自己的实验报告,一下震动了整个化学界。持续70年之久的关于稀有气体在化学上完全惰性的传统说法,首先从实践上被推翻了。化学家们开始改变了原来的观念,摘掉了冠以稀有气体头上名不副实的“惰性”的帽子,拆除了人为的樊篱,很快形成了一个合成和研究新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热潮,开辟了一个稀有气体化学的新天地。 认识上的障碍一旦拆除,更多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很快被陆续合成出来。就在同年8月,柯拉森(H.H.Classen)在加热加压的情况下,以1∶5体积比混合氙与氟时,直接得到了XeF4,年底又制得了XeF2和XeF6。氙的氟化物的直接合成成功,更加激发了化学家合成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热情。在此后不长的时间内,人们相继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价态的氙氟化合物、氙氟氧化物、氙氧酸盐等,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本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大大丰富和拓宽了稀有气体化学的研究领域。到1963年初,关于氪和氡的一些化合物也陆续被合成出来了。至今,人们已经合成出了数以百计的稀有气体化合物,但却仅限于原子序数较大的氪、氙、氡,至于原子序数较小的氦、氖、氩,目前仍未制得它们的化合物,但有人已从理论上预测了合成这些化合物的可能性。1963年,皮门陶(Pimentaw)等人根据HeF2的电子排布与稳定的HF-2离子相似这一点,提出了利用核反应制备HeF2的3种设想:(1)制取TF-2,再利用氚〔3H(T)〕的β衰变合成HeF2:TF-2→HeF2+β;(2)用热中子辐射LiF,生成HeF2;(3)直接用α粒子轰击固态氟而产生HeF2。但毛姆等人则认为,HeF2和HF-2的电子排布虽然相似,但HF-2可以看成是一个H-跟两个F原子作用成键,H-的电离能仅为22.44千焦/摩尔,而He的电离能却高达 801.5千焦/摩尔,因此是否存在HeF2,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氦能否形成化合物,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制成 1962年6月,英国青年化学家巴特利特发表了合成Xe(PtF6)的简报,使科学界大为震惊,从此打破了人为划定的不存在“稀有气体元素”化合物的禁区,使“稀有气体元素”化学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至今,已合成了四百多种“稀有体元素”化合物,其中有的并不需要精密的实验设备,如氙和氟的混和气体只需要放在日光下照射,即可生成二氟化氙。 稳定的氙碳化合物首次制成 1989年,联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首次制备出一种稳定的氙碳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在乙腈液体中和0 ℃下,使二氟化氙和三(五氯酚氟代苯基)甲硼烷反应生成的。研究人员已用核磁共振装置研究了这种含氙碳键化合物的结构。 低温下稳定的氪氮化合物制备成功。
1988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施陶贝根宣称,他首次制备并表征了含有氪—氮键的化合物。他用二氟化氪(KrF2)和质子化的氢氰酸盐进行反应,把这两种化合物放入氢氟酸中,并以液氮冷却。然后让反应温度缓慢上升,使这两种化合物溶解,并发生相互作用,在约-60 ℃时生成含有氪—氮键的白色固体化合物。这种氪—氮化合物与其他氙同系物相比是相当不稳定的,它似乎不能在高于-50 ℃的温度下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Xe可与F2发生反应,生成三种稳定的Xe的氟化物。XeF2、XeF4和XeF6: Xe+nF2→XeF2n(n=1、2、3) 其中XeF4在碱性溶液中迅速分解. 6XeF4+12H2O→2XeO3+4Xe+24HF+3O2 XeF6不完全水解,产物为XeOF4 XeF6+3H2O→XeFO4+6HF Xe的含氧化物除了XeO3,XeOF4外还有XeF4,HXeO4-和(XeO6)4-等 XeO3+OH- →HXeO4- 2HXeO4-+2OH-→(XeO6)4-+Xe+O2+2H2O 氙金属化合物 三氟化金与氙和原子态氢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黑色晶体,经检测发现这种晶体的成分是新的化合物四氙化金。
氯是卤族元素氙为惰性气体,在正常情况下氯和氙是不会发生反应的,在自然界中也不存在氯和氙的化合物,但在高压和强电场作用下氯可以接受氙的一个电子,形成氯化氙分子,氯化氙不稳定维持的时间很短,很快会解离成为氯和氙,这中不稳定的分子称为准分子,由不稳定的氯化氙准分子受激发而发出的波长为308nm的紫外线激光。 稳定的氙碳化合物首次制成 1989年,联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首次制备出一种稳定的氙碳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在乙腈液体中和0 ℃下,使二氟化氙和三(五氯酚氟代苯基)甲硼烷反应生成的。研究人员已用核磁共振装置研究了这种含氙碳键化合物的结构。 氟化氙分三种:二氟化氙,四氟化氙和六氟化氙。他们均为无色晶体,其中二氟化氙熔点为129℃,四氟化氙为113℃,六氟化氙为89℃。XeF2在碱溶液中易被还原成Xe。XeF4则在水中岐化为XeO3+Xe。XeF6则水解成XeO3。氟化氙能被氢气还原为Xe。XeF2能将Cl-变为Cl2,BrO3-变为BrO4-。都可以用氙和氟直接化合生成,也可做氟化剂。
易升华,前二者气态无色,后者**。化学活泼性、氧化性和氟化性依次递增。如XeF2 和XeF4 不和SiO2 反应,而XeF6 最终反应生成XeO3 。XeF2 可用作有机物的氟化剂,选择性较好,产率较高。XeF4 及XeF6 和某些有机物接触会引起燃烧或爆炸。改性的XeF6 为有前途的氟化剂。XeF2 可用作氧化铀的氟化剂,以分离铀235。用生成氟化氙除去核反应堆裂变产物放射性氙的小型试验已获成功。用135 XeF4 作核反应堆的减速剂正在试验。控制不同的温度,压力等条件,可由氙和氟直接反应制得上述三种氟化氙。还有氧气。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