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和刺青哪个痛些? 还有,纹身时间长了会不会掉啊?
“刺青会很痛吗?”这是许多想刺青的人,常会询问的问题。。
刺青是种以暴力手段进行破坏的美感重建。人们将绘制纹身的感觉描述成像被蜜蜂蜇、日晒或被紧压一样。有些人觉得像轻微地挠痒或者像针扎。个人对疼痛的忍受能力,纹身的大小与类型和纹身师的技巧决定着纹身者所要承受的痛苦。纹身的部位也会有差别,通常骨头正上方的皮肤更为敏感.事实上每个人的痛感觉并不相同,以前较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在竹签上绑上绣花针,或拿刀片便刺出想要的图形。现在多以专业刺青电动器械,机种由美日进口,刺青的疼痛也就为“忍得住”的那种等级。一般来说,大部份人刺青,面积普遍在10平方公分左右,半个钟至一个钟头即可完成;而1.5~2个钟头是大部份人的耐痛时间。具有好手艺的刺青师往往能表现出作品的神韵,以针流畅地划出伤口,渗墨进入皮肤;而技法强调接缝点完全无空隙,颜色一致;单色层次以自然渐层较优)。
手臂是最常纹的部位,手臂肌肉较为结实,因此较好纹,也是普遍反映比较不痛的地方,而每个部位因人而有不同难度,原则上皮肤变形程度愈大愈不好纹,像腹部算是最难纹的部位,尤其是肥胖的人脂肪过多,更加棘手。每个人对痛的忍受程度不同,基本上神经分布愈多的部位愈痛,如指尖、臀部、腋下、大腿内侧和手臂内侧,以及少接触刺激,显得较嫩的皮肤。纹身一般多选择手臂,刺脚踝和颈部显得比较特别。
文身和纹身两个都对。
“文”字的本义就有“文身”的意思,出现得很早;“纹”字则是后来出现的。两个字原本相通,在古代并无“纹身”对错的困扰,而在现代汉语当中,“文身”的用法更为常见。
在权威字典的收录中“纹身”被写为“文身”,而网络用语和日常用语中,这个纹身就是指纹身。
习俗
文身代表一个人的个性和信仰、文身产生于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文饰肤体的习俗。在18世纪前文身都被称为刺青(在文身机出现前及18世纪前,文身都是通过针刺到皮肤上,所以文身又称刺青),即经针或文身机在身体某部位留下不褪色的图案。
花纹有鸟兽花卉或图腾、经文、八卦等。反映其审美意识及宗教观念。在中国,高山、德昂、黎、独龙、傣、布朗、基诺等族皆有文身习俗。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