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和痛的区别
一个是表面的,一个是内在的
我觉得“疼”是一个很简单的词,虽然疼的理由和感觉有很大差别,但加上一些“非常”啊、“十分”啊,也大概能体会到八九分。而“痛”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思想中觉得疼,在反射到身体中就是痛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心痛”,是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感觉,虽然肢体上没任何问题,可还是能折磨得人精神不振,这个比身体的疼严重的多。疼可以很快忘去,可痛却可能缠绕终生。
这么一说,那疼和痛加起来岂不是人生最大的灾难之一?疼痛!如果从一个患者的角度出发,从患处疼反射到思想疼,再反射到认为患处痛,将是一种莫大的煎熬,人也容易变得脆弱,极有可能诱发心痛。所以……突然觉得自己还算有好的精神状态,室友看见我困难的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问我痛不痛,我只是苦笑说是为了其余9999个人可以行动自如。也许感谢我的家乡吧,没有教我常把“痛”挂在嘴边。这么说我来自的地方人人都很坚强?这个升华还是算了吧,有点儿牵强。
看到这个标题后,有人可能会问:“疼”和“痛”不是一样的吗?
唉?其实还真的不一样哦!
疼和痛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
其实你仔细回味一下就会发现,当你身体感觉疼跟痛时,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从表面意思来看,“疼”发的声音是二声,上扬的,开放的;而“痛”的发音是四声,降调的,内敛的。
你且仔细回忆一下,当你小时候因为淘气打屁股的时候,那种感觉是什么?是不是叫的特别惨烈?声音非常的尖锐上扬,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听见你的惨叫过来救你,那种感觉就是“疼”。
所以,“疼”代表的就是:表面的、开放的、阳性的、尖锐的、灼烧感的,这就叫“疼”。
痛则不一样,你再回忆一下,当你身上长了脓疮,那种叫“痛”,感觉是深层的、往里走的、下沉的、内敛的,当你感到非常悲伤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所以古人们叫它“沉痛”而不是不叫“沉疼”。
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不管是内在的生理还是心理,被堵塞了会有“痛”的感觉。
“疼”和“痛”还有一种肢体语言和情绪上的区别。
当你“疼”的时候,你的头会不自主地向上扬,身体向后倾,表达的是一种释放的情绪。
而当你感觉“痛”的时候,通常会低头含胸,身体向前倾,做蜷缩状,表达的是一种内敛的情绪。
其实,我们的祖先从字面上就早已给了我们答案。
“疼”,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病字框+冬天的“冬”,代表冰、寒、凉、冷,冰为阴火为阳,冰刚好对抗疼的灼烧感—“火”,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牙疼或者外伤了要拿冰块儿来敷,以缓解这种灼烧感,这就止疼了。
“痛”,也有两部分组成,除了一样的病字框外,里面是一个甬道的“甬”字,在古代“甬”有通道、管道的意思,所以把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堵塞而产生的不适感称为“痛”,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来源于此。所以,要想止痛,就得先把身心的瘀堵清除掉,使之通畅。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当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古人精湛的医术也许就藏在这些文字里,来等我们发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