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溃疡、胃癌应如何鉴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14)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黏膜胃溃疡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癌,临床上均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若不加以注意或各自症状不典型时则极易混淆,造成误诊,从而误导治疗,延误病情。

故临床工作中应将这三种疾病仔细加以鉴别。

(1)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饭后饱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上腹疼痛不适等。

辅助检查如下。

①胃液分析。胃酸范围正常,可高或可低。

② X 线征象。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增粗、紊乱。

③胃镜。胃镜和组织活检可确诊本病。慢性浅表性胃炎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及附着性黏液增多。

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胃溃疡、胃癌应如何鉴别?

(2)胃溃疡。上腹部疼痛是胃溃疡最主要的症状,呈节律性、周期性、季节性发作。胃溃疡疼痛多出现在餐后0.5 ~ 1.5 小时,持续1 ~ 2 小时,在下次进餐前自然消失。亦可伴发不典型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胃溃疡有时易出血。主要体征是上腹部压痛。胃液分析:胃酸过多或正常。胃溃疡确诊主要依赖X 线检查和胃镜检查。胃溃疡X 线征象是龛影,龛影突出于胃腔外,直径< 2.5cm,溃疡口光滑,无半月征,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星状排列;附近胃壁柔软,蠕动可以通过。胃镜征象是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基底光滑,为坏死组织覆盖,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时呈褐色;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略隆起;胃皱襞放射至溃疡壁龛边缘。

(3)胃癌。胃癌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甚至毫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消瘦、食欲减退、呕吐、出血及黑便等症状。其中上腹部疼痛是胃癌最常见症状,也是最无特异性而易被忽视的症状,早期腹痛可类似慢性胃炎或溃疡病,后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各种疼痛治疗效果均不明显。故对40 岁以上,无胃病史,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反复出现腹胀、上腹隐痛等症状者,应予高度警惕。胃癌早期缺乏体征,可仅有上腹部深压痛,时伴轻度肌肉抵抗感,晚期可出现上腹部肿块、脐周肿块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

辅助检查如下。

①胃液分析。胃酸减少或正常。

②潜血试验常持续阳性。

③ X 线表现。充盈缺损或龛影。龛影特征:直径> 2.5cm,溃疡口不规则,有半月征,四周黏膜皱襞粗乱或消失,至溃疡周围中断,附近胃壁僵硬,蠕动不能通过。

④胃镜。胃癌患者镜下可见如下征象。

A 隆起型:病变多发生于幽门前窦部、贲门附近及胃体上部的后壁部分。黏膜呈息肉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色红或有糜烂,与周围正常黏膜无明确的分界。

B 平坦型:病变略突起或低于周围黏膜,其主要特点是黏膜表面色泽的变化及粗糙不整的颗粒感,病变部的黏膜可呈局限性或较广泛的发红、变色或褪色。

C 凹陷型:病变好发于幽门前区、大弯侧及贲门部。凹陷区与周围正常黏膜有明确的分界,病变部黏膜皱襞呈现不规则的凹凸不平,失去正常的黏膜色泽,而有异常发红或褪色等色泽变化,且常有污秽的渗出物或出血点,向凹陷区聚集的黏膜可骤然变细或不规则地增粗,甚或突然中断。其边缘部黏膜常有结节状不整齐的颗粒。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