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中“儒林” “外史”各是什么意思?
在《儒林外史》中:
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
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扩展资料
一、儒林的古代其他解释:
1、指儒家学者之群。
《史记》有《儒林列传》。 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汉书·杜周传赞》:“迹其福祚,元功儒林之后莫能及也。”?
释义:分析他的福气,元功儒林的后无人能及的。
2、指儒家著作。
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既游精於万机,探幽洞深;复逍遥乎六艺,兼览儒林。”
释义:将精力放在国家事务上,深刻探索;通宵六艺
3、指儒家经学。
清·钱谦益 《新刻<震川先生文集>序》:“儒林道学,分为两科,儒林未可以盖道学。”?
释义:儒林道学是两种文学,儒林并不包括道学。
4、指学官。
《南史·孝义传上·朱文济》:“自卖以葬母,太守谢蘥命为儒林,不就。”
释义:为了埋葬母亲而去卖身,太守谢蘥让他做儒林,他不去。
二、外史的古代其他解释:
1、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区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周礼·春官·大宗伯》:“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释义:外史,外史,掌管书籍的官职,掌管四方的书本,掌管三皇五帝的书籍。
2、指稗史及某些旧小说。如旧题汉代·黄宪的《天禄阁外史》、 清代·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
3、旧时文人常用作别号。如,元朝·张雨称“句曲外史” , 清代·恽格称“白云外史”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儒林外史》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