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辩题“大学生是重在学习还是锻炼”,我是反方,重在锻炼,请问应该怎么辩论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4)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的人是指

大学是一个自由度很高的地方,而上大学的人已经面临就业问题,这个时候,大学生学习锻炼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判断何者更重要,显而易见,并不应该局限于在大学生活中,而应该着眼于人生,着眼于社会。 我方之所以认为锻炼更重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锻炼比学习更有利于与社会接轨。现代社会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已经众所周知,这个时候企业往往会挑选有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实践经验的人。这不仅因为有经验的人能快速高效的参与工作当中,更因为高分低能的普遍性让更多人望而却步。

2锻炼比学习更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人锻炼的过程中,遭受过困难,遇到过麻烦,更能理解团结的重要性也具有更强的沟通能力,这个时候对将来的人际交往与工作需要都有很大助益。而学习注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先不说无法与实际交规的弊端,长期的自我封闭生活无法与别人功耗的沟通,甚至无法与人合作。更有甚者恃才傲物,严重破坏工作进度。

3锻炼比学习更有助于磨练心智,走向成熟。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家长宠着惯着,在校老师打不得骂不得。很多人也因此养成了自我的性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人依然任性,从为了ipod卖肾陪睡事件上就可以看出一二。这样下去,一旦毕业,面临着社会带来的突如其来的压力与挫折,如何能承受得住?社会的未来有如何交付于其?在这种时候,大学生已经要学会长大了,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锻炼就很好地起到了这样的效果,成为学习生涯和社会生活之间过渡。

我们说锻炼更重要并不代表学习就不重要,更不代表我们应该逃课旷课,科科挂科。上课是学生的本分。我们诚然在学习时间认真学习,更应该在课余时间参加诸如实习,实践,义工等锻炼。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

锻鍊和锻炼的区别是什么?

锻炼与锻练的区别如下:

一、书写规范

锻炼是规范的写法,锻练不是规范的写法和读法。

二、词义不同

锻炼:

1、利用计划性的、结构性的、以及重复性的肢体活动来提高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的健康状况的体力活动;

2、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

3、锻炼还是一个养生学词汇。

锻练:

通过军事训练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每个早上进行走路上班的锻炼;磨炼他这几年锻练得很不错了;锻造,冶炼。

三、词汇构成上不同

1、“锻练”的练:是指反复学习,多次操作;

2、“锻炼”的炼:是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

 两个都没错,但是用法不一样。锻炼指的是1、锻造或冶炼。2、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品德:体育锻炼;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工作实践,使觉悟、工作能力等提高。锻练指罗织罪名,陷人于罪。

 锻练与锻炼具体区别:

 首先锻练与锻炼的用法不同:锻炼是指通过训练或运动来増强体质,还可以指来培养勇敢、机警和维护集体利益等优良的品德,也还包括在心理上的觉悟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而锻练是指反复学习,多次操作。

 然后锻练与锻炼的出处也不同:锻炼这一次最早是出自南朝宋未范哗的《后汉书韦彪传》中的一句话:“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近薄。"而锻练是后来才有的词语,其实它的大部分意义跟"锻炼"是一样的。

 锻练与锻炼其实是书写规范的问题,锻炼是规范的写法,而锻练不是规范的写法和读法,相当于错别字。

辩题“大学生是重在学习还是锻炼”,我是反方,重在锻炼,请问应该怎么辩论呢

 它们的词汇构成上也不相同,“锻练”的练:是指反复学习,多次操作。而“锻炼的炼:是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坚韧、浓缩。

 同时它们搭配的对象也不同:锻练的搭配对象常常是和身体、体质、健康有关的。而锻炼的搭配对象还可以是和意志、能力、品质有关的词语。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