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区别在哪里?
有朋友问,为什么古诗词都押平水韵。
声韵学隋唐到宋不断发展,最终南宋人刘渊修订编写了《平水韵》。因为这刘渊是平水人,所以称平水韵。这部韵书集前作大成,后来的诗人一般都沿用了这本韵书。这个就类似于宋之问,杜审言搞出来的近体诗的格律,后人一直沿用,直到清末白话入文,格律和声韵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这里有个关键点。《平水韵》成于南宋,这是在盛唐诗歌大发展后,还有宋朝理性诗的飞速延伸后总结出来的声韵规律。也就是说《平水韵》是在唐宋诗词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口音也没发生变化,那么近体诗(格律体)自然就合《平水韵》了!是从诗词出的声韵学,到了元明清才是诗人根据《平水韵》来写诗。等到熟悉之后,也有很多人不严格死守一本韵书,毕竟写诗不以词害意。何况经历各种战乱,各个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互相融合,《平水韵》作为类官方的唐宋口音整理出来的韵书也慢慢有了局限。
唐宋古诗必然合《平水韵》,因为《平水韵》是从当时的语言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中华新韵》就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而且不断在更新调整。根据新韵写出来的诗歌就有一点好,只要学过汉语拼音的读者就可以正常阅读,不会产生阅读和理解的困难,更加有利于诗的传播和诗学的昌盛。
那么问题来了,就是在普通话已经完全流通的今天,为什么还有诗人坚持使用《平水韵》写作呢?第一点,这些作者相对来说水平是比较高的,有对古意的近体诗(唐宋诗)的内心向往和追求。第二点,这些作者自成一个圈子,互有交流切磋,对新韵的不足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近体诗既然诗体和现代诗不同,语言格律也更严谨,声韵上也该遵循古制才对。
诗词文艺创作,一是大众艺术,以方便交流,万众共欢为主的,便多用新韵。另外有一些并不在乎读者是否读得顺畅,以追求自己心中向往为第一要义,便抱着《平水韵》继续用,何况也可以使用《平水韵》中与当今语言相似的韵脚。这就是高手。另外还有语言学家,声韵学家也是《平水韵》的研究者。
两派人也有一些争执,但是近来慢慢平息了。
各取所需,一起发展,百花齐放,和谐社会,挺好。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