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以”和“而”作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介词“以”是由动词虚化来的。动词“以”基本义为“用”,引申可据上下文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例如: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论语·八佾)
子曰:“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
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连词“以”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也可以连接分句。所连接的前后成分有多种意义关系。
1)手段和目的关系
“以”字前项是手段,后项是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例如: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五年
2)原因和结果关系
有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情况,“以”可译为“以致”“因为”等。例如:
象有齿以焚其身3)连贯关系
“以”字前后的动作行为一先一后,或者前项是后项的方式、状态。例如:
余折以御。(左传·鞌之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4)并列关系
“以”字前后成分分不出先后,“以”相当于连词“而”。例如:
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荀子·解蔽)
5)偏正关系
“以”字前项用作状语修饰后项。“以”或不译,或可译为“地”“着”等。例如: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修饰指动词前面的词语,做动词的状语,表示这个动作的情态、时间、地点、方式。承接是指“而”前后两个动作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即前面的动作发生,后面的动作接着发生了。
而拼音:ér
释义: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连词(表平列,如“多而杂”。表相承,如“取而代之”。表递进,如“而且”。表转折,如“似是而非”。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表(从……到……):从上而下。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5、姓。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而今[ér jīn]?
现在;如今。
2、然而[rán ér]?
连词。但是;可是。对上文表示转折。
3、而且[ér qiě]?
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
4、继而[jì ér]?
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5、幸而[xìng ér]?
副词。幸亏;多亏。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