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和五味温经片有何区别?
桂枝茯苓丸
[成 份]: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功能主治]:中成药名。为理血剂,具有活血、化瘀、消症之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五味温经片
[成 份]:五灵脂、蒲黄(炭)、龙血竭、九香虫、白芍、山楂、桂枝、木香、橘核、甘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理气止痛。用于痛经、经期紊乱、经期胀痛、月经瘀块、经色黑、阴道出血、子宫肌瘤、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面色痿暗等。
(茯苓, 桂枝) 共15个方剂使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麻黄升麻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桂苓五味甘草汤,防己茯苓汤,茯苓泽泻汤,桂枝茯苓丸,侯氏黑散,薯蓣丸,肾气丸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 2)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4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5.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6.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 6)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 7)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 8)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1条.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 9)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 10)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5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 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8.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二两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24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9.桂苓五味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7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10.防己茯苓汤:防己三两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第24条.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11.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8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12.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2条.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13.侯氏黑散: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穹 穷三分 桂枝三分
?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14.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5.肾气丸: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 2)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第3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 3)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9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