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歌词的区别
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一般泛指可以吟诵的文学样式,但细分起来,它们却各具自己的特点。
诗 古代以不合乐为“诗”,合乐的为“歌”。诗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新体诗)之分。古体诗指汉魏六朝以前的诗作,它句式较自由,不讲求对仗、押韵;近体诗指唐代开始形成的律诗和绝句,也包括排律,它们在字数、句式、格律、押韵上都有严格的要求;现代诗指以现代汉语写成的较自由的诗,它可根据需要,尽情地抒发感情,讴歌生活。
词 是从诗发展而来的,有“词乃诗之余”的说法,是按照某个词牌所规定的平仄、字数、句数填写的,所以写词又叫“填词”。它要求严格,讲究格律,五十八字以内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个字的叫“中调”,九十一字以上的叫“长调”。
歌 古代把合乐供演唱的诗称为“歌”,后来又常同诗一起称“诗歌”。此外,还专指某一类型的诗作,如“儿歌”、“民歌”、“山歌”、“情歌”等。它们既可像诗一样可供阅读欣赏,谱上曲调还可演唱。
赋 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求文彩,文词华丽。“赋”的称谓,汉代称“古赋”,篇幅较长,篇中多用问答式表现内容;六朝的称“排赋”、“骈赋”,讲求骈偶;唐宋的称“律赋”,是科举应试的一种试体,讲究格式,对仗工整。
(周惠斌 《中国中学生报》第1014期)
--------------------------------------------------------------------------------------------------
http://www.21nianhua.cn/bbs/dispbbs.asp?BoardID=34&id=1119
古典诗、词、曲、赋、风——简介
其一:诗 古典诗歌的种类:按体裁分,有古体诗(包括乐府歌行)和近体诗。唐人把前代所产生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把唐代所产生的新诗体称为近(今)体诗。如按每句言数(一字为一言)分,则有五言、七言和杂言诗。把言数同体裁结合起来划分,则又有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五言近体,七言近体。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即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古体诗:这是相对于近体诗(格律诗)而言的一种诗体。一般来说,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又叫做古风,它用韵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又可平、仄互押,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的区别,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有骈偶而不讲求严格的对仗,可骈可散,对仗的位置也不固定,不求工整,不避用同字;字数可以五言、七言、四言、三言、五七杂言、三七杂言、三七五杂言等,但以五言为最常用。总之,古体诗不象近体诗有规矩极严的格律,只是用韵时一般要求双句押韵。 近体诗:这种诗体主要兴起于南北朝而盛行于唐代。唐初的沈佺期、宋之问创作律诗,开风气之先,对格律诗的最终形成有推动作用。宋元以后近体诗也一直流行很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格律诗。
其二:词 我国古代韵文的一种重要体裁。原称为曲子词、曲、曲子、曲词,或称杂曲、歌曲、琴趣、长短句、诗余、语业、乐章等。到南宋时称为词。词本是一种配乐的诗歌,它是按一定的曲谱填写出来的歌辞,所以作词又称为“填词”。词很讲究声律,可以上口演唱,所以又有人称之为“乐府”。事实上它也是由古代的乐府演变而来的。清人宋翔凤《乐府余论》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词的曲调有很广泛的来源,有的来自域外乐曲、边疆民族音乐,有的来自中原内地的民间歌曲,有的则是文士或乐工的制作。词所用的曲调清新流畅,它出现于唐代,而在晚唐形成一种新的韵文体裁,至宋代大为流行。
其三;曲 流行于元、明时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又称为“词”、“乐府”等。曲是和乐的诗。也属于韵文的一种。曲与词一样,本都是配乐的诗歌,曲形诸文字之后,就与词相近似。曲和词都受格律的限制,但它在某些方面比词的制作要自由些。曲的篇幅一般来说较词为小,它往往是“单调”。曲一方面要配乐,按一定的曲调演唱,每一种曲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曲的用韵有独立的体系,对声调的运用也比较严格。作北曲时参用的韵书主要是元人周德清所撰的《中原音韵》,作南曲则依照明初的《洪武正韵》,作曲与填词一样,前者有“曲牌”,后者有词牌。
其四:赋 诗中的一种体裁,是韵文与散文结合的一种创作形式,它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而比较接近于诗。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代盛行赋体,它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的写作特点是重在铺陈其事,排比绮丽之词,更着力于追求词藻的华美玮奇。赋与诗不同,它一般不合乐。《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战国时已有赋的作品,如荀子作有《赋篇》(共十篇,今存五篇),宋玉也是作赋的名家。写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作品。到汉以后,赋体盛行。 赋的写作体式,多是骈散结合、句法参差,并且往往有韵。赋家喜用僻字,后起的赋且多用典。后人按照赋发展的不同情况,区分为古赋、俳赋、文赋、律赋四种。
其五:风 《诗经》中体裁的一种,风也就是土风、民间歌谣,它包括西周或春秋时代十一个属国的民间乐曲的歌词,合称为十五国风。国风比较广泛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中的“大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
诗和词有什么区别
亲。100%写曲的填音符。写词的填歌词。编曲的领域简单来说,是如何决定一首歌的精神风格,它的味道及乐器搭配的种类。换句话说,我们决定一首歌它是快歌、慢歌、摇滚歌曲,还是慢板的舒情歌曲,或是儿歌,这些构思想法有可能是最初我们在写词作曲时,就已经安排好的,这些原素也是早就被决定好的,也可经由编曲者加以发挥而更俱特色。另一种情形是当词曲创作人本身对编曲的观念不是那么重时,就需要一个编曲者来设想安排,设计出适合他们曲子的风范。假设一个不会编曲的人,是一个不会说故事的人,他尝试着告诉我们他发生的事情,但他不懂讲话技话没有组织能力,就会让听者觉得厌烦。如果是一个好的编曲者,我们就形容他是个会说故事的人,他就像是一个说演艺术家引导你进入他故事的主题,让你体会故事中的喜、怒、哀、乐,换成音乐的角度,他就是一个成功的编曲者,因为他有他的敏感度,及成功所俱备的要件。大家应该知道一首曲子如果没有经过编曲的修饰,是很容易被埋没的,一首毫无特色的歌曲,也很有可能在一个编曲者手里欲火重生,在老歌新唱里,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一首歌的特色价值又该如何来认定呀?音乐和艺术是一样的,绘画上来讲不管是素描、山水画、油画只要能适度的表现出力与美,在感情的收与放都拿捏的很好,让听者产生共鸣,就称得上是上等的作品。不论长度段落只要是完整的呈现我们都说是上成的作品。由流行歌曲看编曲:现在就让我们真正进入编曲的境界。先锁定流行歌曲的范围,为什么针对流行歌曲?大概是国内演唱卡拉ok的风气非常盛行,大家演唱起来似乎都很有共鸣,我附带提到一点,为什么我们要学编曲?-我们拿到歌曲后,必先反复聆听,试着从歌曲中找寻所俱备的元素,从旋律当中找,从歌词当中抓,也就是说你能否把重点找出来,找到重点后,就能知道它的类型,构想在这些当中我们可适用的乐器又有哪些,如果是古典风格,当然是以弦乐为主角,如果是摇滚乐那当然是以电吉他为主,如果是名歌,那木吉他就是主角了。如果可以掌握这些重点,那一首歌的特色也就被我们掌握住了。编曲者的工作:现在我只是在编曲的外围与大家介绍,真正接触一个歌曲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平常要做的功课了,例如流行歌曲里我们除了听它的主旋律它的歌词之外,我们有没有注意去听它的前奏它的尾奏,一首歌的前奏与歌词、曲、旋律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什么,是对比、是落差,还是相互呼应的感觉,乐器之间相互协调,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处理,至于一首歌的-点,通常在2/3的地方,处理的方式恰当吗?反复的副歌是否重复太多次,这些大大小小的事项,决定歌曲的style,安排乐器的种类,乐器间的协调,主歌副歌间奏它们的功能性质又是如何,这些都是编曲者的工作。编曲者需具备的能力:当然一个编曲者本身俱备的能力有很多,对乐理方面的知识,-的组成及熟悉每一项乐器的特色功能,再来是对每一种类型的歌曲编曲,都要能拿捏到那种气味。现在科技日渐愈益,在音乐上面我们也不落人后,利用电子合成的声音来取代乐器,当然最合宜的是两者并用,用不同的个性来处理不同的音乐形式,是最好的选择。
诗词的分别:时间上讲,一般认为诗开张在战国,词发于残唐五代。对于古代大多数的士大夫来讲,诗关乎功名利禄,文人作诗都是在作文章的另一体,是主业,词是副业,诗主而词辅,有写诗不作词的,而作词不写诗的就很少,所以词还有一个名称:“诗余”——到清代有一点不同,词格外获得妇孺的热爱,“清词“中有好几位有名的姐姐就没有什么诗作流传。诗和词的区别,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很明显,好像有位先生是这样皆是的:“用对比来讲: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性别上(来由和归属),诗男,词女。”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还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还有一点,就是我又找出第二个答案了,请看:
诗: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诗。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广义地说,楚辞和乐府诗也都可算作古体诗。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创造,成为一种有浓厚色彩的新诗体。篇幅、字句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方言,大量用语气词"兮"。如《涉江》。
乐府诗:"乐府"原指掌管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词的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开始建立),后来也指采集来配乐的歌词及后人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所写的作品。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五言、三言、四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汉代以后的文人,如曹操父子、李白、杜甫摹仿乐府写的诗也不乏佳作,白居易的"新乐府"(《卖炭翁》是其中一首)更反映了乐府诗的发展,写时事、创新题。他们的作品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语言通俗明快,富有音乐性。歌、行、曲、引、吟、叹、怨、操等都是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并沿用后代。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阴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词。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曲。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
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
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
杂剧是戏曲,有唱词、科介、宾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四折加一个楔子。一折相当一幕,楔子在开头或四折中间,相当于序幕或过场。全剧由科介、宾白、唱词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角色有旦、末、净、丑。全剧曲子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