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成立!和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8月1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拟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注册资本高达111.5亿元,一直在说的养老第三支柱将开始加速!
那么,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和我们平时说的养老保险公司有什么区别?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
本文来为大家解读一下。
我们首先来说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是一个怎样的构成。
从成分上来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股东实力非常雄厚,总共包括17家发起人。
其中 11家为银行系,2家券商系、1家险企和3家国资背景资本。
从出资比例来看,17家发起人是比较均衡的。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诞生,和我国老龄化加剧的背景关系莫大。
根据七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老年抚养比高达19.7% 。
与之相对应的是,青壮年劳力人口比重出现较大下滑。
为了应对老龄化危机,我国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发力第三养老支柱。
2018年5月1日, 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先行 税延养老保险,推出 A、B1、B2、C类 共四类产品,以税收优惠刺激投保,在做 个税申报 时,还可以抵扣一定的税额。
去年10月,银保监会在2020年 金融街论坛年会 上提及以专属养老保险等形态满足养老需求;同年12月,银保监会在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上提出即将推出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更加灵活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今年2月, 人社部在新闻发布会称 ,将建立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自愿参加、国家财政税收支持,资金形成市场化投资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
当月,《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征求意见。
在 “十四五”规划纲要 中,也明确提到要求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今年5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正式发布。 从今年6月1日起,在浙江(含宁波)和重庆就将开始进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
和意见征集稿相比,正式稿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核心并没有变,主要还是5条:
从近两年密集发布的政策来看,国家是卯足了劲要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了!
有人可能还不太理解什么叫养老第三支柱,这里稍微解释一下。
养老“三支柱”的概念,最早是在1994年由世界银行提出来的。
其中第一支柱是由 政府管理 的强制参与待遇确定型公共养老金制度,第二支柱是 雇主发起 的职业养老金制度,第三支柱是 个人自愿参加 的养老储蓄计划。
我国也有自己的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但是经过将近 30年的发展,我们还是过于依赖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缓慢,第三支柱更是才刚刚起步。
和美国的养老“三支柱”体系比一比,我们可以和明显地发现,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要均衡得多。
当然,美国自1935年通过 社会 保障法案,正式引入公共养老保障制度以来,养老保险已有86年的 历史 ,我们是从1996年开始强制实施社保的,发展时间尚短,潜力巨大。
最后,我们简单说说,国民养老保险和现有的商业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首先,我国现存9家养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平均约35亿元,最高50亿元,而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高达111.5亿元,资本雄厚。
其次,国民养老保险涉足了两个新领域,分别是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和保险兼业代理。
再加上国民养老保险背靠数十家银行系股东,未来和银行的合作空间被大大打开,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势必会对现有商业险企的业务造成冲击,但在国资背景支持下,也将助力我国养老第三支柱产业加速发展!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中关于地区人口数据,展现了31个省份不一样的人口家底。
统计显示,在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两个,人口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人口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人口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
广东拔头筹,已连续14年全国第一
在31个内陆省份中,广东和山东位居第一梯队,人口过亿(见图表)。
“七普”数据显示,广东省人口总数超过12601.25万(126012510)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的人口规模大增了20.81%,10年平均增长率1.91%。
广东不仅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同时还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不只是2020年,广东自2007年首次超过河南成为人口第一大省后,人口总量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省5月15日公布的“七普”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杨开忠的判断。公报显示,珠三角核心区共有7801.43万人,占广东总人口的61.91%;其次是沿海经济带东翼地区一共有1632.11人,占了总人口12.95%;沿海经济带西翼地区一共有1575.82万人,占了总人口12.51%;北部生态发展区一共有1591.89万人,占总人口12.63%。
从城市来看,广州人口依然最多,共有1867.66万人,占广东总人口14.82%,相较于10年前,占比上涨了2.65个百分点;深圳以1756.01万人排名第二,相较于10年前上涨了3.94%;东莞以1046.67万人排名第三,并且突破了千万人口大关,相较于10年前占比上升了0.43个百分点。
从上面这些城市数据不难看出,目前深圳已经开始成为广东吸引人口的主力城市。“除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还是长期经济发展的结果。”杨开忠说。
山东在全国内陆31个省份人口榜单中位列第2位,也是除广东之外,全国第二个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
山东省政府5月2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显示,山东省常住人口总量为10152.7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573.4万人,增长5.99%。
从人口增量看,济南、青岛的常住人口10年增加均超百万,两市合计增加244.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增量的42.7%,表明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两大主要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山东人口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
山东“七普”数据显示,临沂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地区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省前五,常住人口1101.8万人,稳居全省第一,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9.75%,高出全省3.7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东营人均GDP全省第一,常住人口全省最少,但增速较快,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7.77%,高出全省1.78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4位。
江苏、浙江经济充满活力,吸纳人口强劲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省人口总量8474.8万(84748016)人,居全国第4位,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1位,超过了四川省。
江苏人口增长之所以强劲,跟近年来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密切相关。
在5月18日江苏省政府举办的“七普”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王汉春表示,10年来,江苏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目标,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强,人口集聚程度高,高质量发展推进有力的特征越发显著,在人口与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人口集聚、劳动力供给、人口素质等方面,均处于全国前列。
从数据来看,10年来,江苏经济发展“稳”字当头,人均GDP保持各省区首位。具体来看,江苏GDP总量连续跨越6个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10.27万亿元,人均GDP达12.13万元,连续12年居全国各省份第一。人口与经济 社会 协调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第二梯队中,10年来,浙江也充分展现出了超强的人口聚集效应。
从常住人口总量上看,2020年浙江省人口总量是6456.76万(64567588)人,超越湖北、安徽,位居全国第8位,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2位。
“七普”数据显示,浙江常住人口比2010年的“六普”总量增加了1014.07万人,增长18.63%。此外,浙江人口年均增长比上一个10年的1.53%高了0.19个百分点,也大大高于全国10年年均增长0.53%的水平。
“过去10年浙江人口较快增长主要原因之一,是充满活力的浙江经济吸纳了大量省外劳动力来浙江就业。”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张兴华在5月13日举办的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浙江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 社会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人才和创新强省等战略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全省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7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5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20年比2010年的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增幅比全国高出近10个百分点。
“普查结果全面详实地反映了当前浙江人口的基本情况及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总的来看,过去10年是浙江经济 社会 持续稳定发展的10年,也是人口增长较快的10年,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位次上升;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均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在城乡和地区间合理流动,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张兴华表示。
福建、贵州、重庆、新疆、上海等5省份实现人口“逆袭”
先来看福建。2020年福建常住人口4154.01万(41540086)人,居全国第15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2位,超过了黑龙江和陕西。
不仅如此,福建“七普”发布数据显示,福建省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从2010年“六普”的2.75%提高到2020年“七普”的2.94%;10年人口增量居全国第6位;年均增幅1.19%,居全国第7位,比全国年均增幅0.53%高0.66个百分点。
福建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陈立华在日前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福建人口增量和年均增速居全国的位次,与福建经济总量及年均增速均居全国第7位基本吻合。
再来看贵州。根据“七普”结果,2020年贵州常住人口3856.21万(38562148)人,居全国第17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2位。
重庆也实现了人口“逆袭”。“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常住人口3205.42万(32054159)人,居全国第19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1位。
在5月13日举办的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人普办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项铁林通报称,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84.62万(28846170)人相比,增加320.8万(3207989)人,增长11.12%,年平均增长率为1.06%。
新疆人口增加尤为凸显。“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的常住人口是2585.23万 (25852345)人,居全国第21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4位。
出人意料的是,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也实现了人口“逆袭”。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87.09万(24870895)人,居全国第23位,比2010年“六普”前移1位。与2010年相比,上海10年共增加185.17万 (1851699)人,增长8.0%,年平均增长率为0.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4%下降2.6个百分点。
杨开忠将新疆、重庆和贵州等西部地区人口上升的主要原因归结为3个方面:一是西部大开发,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三是少数民族差别化的多胎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少数民族可以生两个甚至多个。
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城镇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只准生育两个子女,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符合特定条件的可再生育一个子女。
贵州的大致规定是:少数民族可生育两个孩子;有特殊情况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经过批准多生育一个孩子。对总人口很少的民族不限定生育指标。
宁夏、青海、西藏人口虽少于1000万,但呈增长态势
先来看宁夏。“七普”数据显示,宁夏2020年常住人口720.27万(7202654)人,居全国第29位。虽然全国排名跟“六普”一样,但是0.51%的全国占比,高于2010年“六普”的0.47%。
从人口总量看,相比“六普”的630.12万(6301350)人,10年来,宁夏人口增加90.13万人。
青海的人口排名紧随宁夏之后。“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青海常住人口592.4万(5923957)人,居全国第30位。这一排名跟2010年“六普”相比也没有变化,0.42%的全国占比跟2010年“六普”也相同,但是人口总量相比“六普”的562.67万(5626722)人,增加了29.72万人。
西藏在全国人口排名中垫底。“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西藏常住人口364.81万(3648100)人,居全国第31位。虽然排名与2010年“六普”一样,但是0.26%的全国占比,高于2010年“六普”的0.22%。
人口占比的增加,意味着10年来西藏人口也在增加。在5月19日西藏自治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区统计局局长索朗扎西表示,从人口总量上看,全区常住人口总量为364.81万人,增长21.52%。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之间,全区人口增加38.58 万人。两个1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净增加了26.01万人,这表明西藏人口总数仍保持持续增长。
宁夏、青海和西藏这3个西部省份人口增加,跟“七普”公布的区域数据相吻合。
“七普”数据显示,西部地区人口为38285.2295万 (382852295)人,占27.1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虽然比不上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但是相比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已经是上佳表现。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