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爱在电脑上走象棋呢?
因此,这种消遣就比看花赏月费脑筋了。恰好是因为下象棋不仅仅是有着统筹策略、深思熟虑的乐趣,还具有独身指挥千军万马、择戈沙场的毫爽,因此下棋成了我一辈子唯一喜欢玩的游戏。下中国象棋从开局到棋局结束全部在于下棋的人各自的下棋技术怎么样,是很公平的,它不像纸牌、麻将那样靠运气赢就自鸣得意,那种纯净的生存状态、那一种一如既往生存和死亡的搏杀,我相对比较欣赏。我的一些休息时间,无庸讳言,喜欢玩网上游戏,每逢周末假日,藏在小楼了,不管春夏与秋冬,总是喜欢玩网络游戏,当冲进了中国象棋的网络游戏中,像与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那样,在网上和那一些又陌生有遥远的象棋玩家们拼杀到不分白天黑夜,每天玩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有时会到天明,玩得自己忘记吃饭和喝水;下得我头昏脑涨、颈脖发硬,游戏页面上非常多次出现提醒我游戏严重超时的警示语,我当看不见,继续玩下去。偶尔当等待对方的时候,我抬头看到电脑上显示出我赢得多输得少的时候,心里感觉到很欣慰,晚上睡觉都会睡得很香,梦里都在下中国象棋呢。在网上玩的时间久了以后,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那就是我突然间觉得,下棋有非常多的地方类同於现实中的平常日子。不论你遇到君子、还是小人,无论你是赢了还是输了,无论你的心情是好是坏,你都会接着和棋手比赛下去,因为你非常喜欢下棋。现实中的平凡岁月里,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严寒酷暑,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不管你是学者还是文盲,你都会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向着前方走着、走着,因为你要活下去,因为你要活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探讨的问题和案例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棋手在线上和线下均为独立思考,纯人下棋。线上对弈借助外力从而导致与线下对比反差强烈,则另当别论。
我想以寒冰国象俱乐部一位进步很快的学员作为典型案例和切入点。这位学员级别并不算高(与参赛较少有关系),但一年前,在线上线下比赛中就曾多次战胜战和高级别对手,疫情期间在几次高水平的网络赛中也均有优异表现,名列前茅。
当时这位学员还在提高班学习,因此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与他家长联系,在网上约了两盘棋,想亲自测试一下,看看他是否能够破格升入高级班学习。对弈的过程和结果让我大吃一惊,第一盘差不多均势的棋我在残局中取胜,第二局我开局走错次序一路落后,最后在残局侥幸成和。
可以说,除了残局功夫略逊之外,这位学员在对局其他阶段几乎滴水不漏,俨然大师水准。对弈期间,他妈妈在旁监督,给我发来一段段小视频,包括第一局最后走错导致输棋时抹眼泪的画面等等。两盘对局结束,我给他妈妈发了一条微信感叹:"如果不是你全程在旁监督,我绝对会怀疑他借助了软件"。
7月份,寒冰国象俱乐部与美国Bright Chess Club的网络交流赛,这位学员面对级别高于自己的对手,以极高的对局质量连胜两局。作为比赛的后台管理员,在第二局比赛期间,我收到智赛网发来的一条检测信息,大意是"这位选手的着法和软件的重合率超过80%,请密切注意"(即可能使用软件作弊)。然而,这位学员当时就在我的眼皮底下进行比赛(因为我们把所有参赛选手集中到俱乐部一起进行比赛,便于监督),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就在前天,这位学员参加了疫情以来济南市第一次大型的线下赛事--2020年济南市国际象棋大奖赛,比赛按等级分组。赛前,俱乐部的很多学员家长都很看好他,认为以他的水平而言,参加他所在的组别比赛,理应是夺冠大热门。但我和他妈妈却有着共同的担心--在这学期升入我执教的高级班学习之后,他在内部训练赛中已经多次输给实力一般的对手,线上线下反差强烈。果然,比赛过程和结果也印证了我们的担心,虽然成绩还算不错,但毕竟未进前三名,和预期有着明显的差距。
早在训练赛连续输棋的时候,我让他自己总结原因,他说了几条,但意思差不多都一样,即"缺乏适应"。特别是有一次输棋之后,他跟我说:"这盘棋用的棋子是大号的,之前从来没用过,有点看不过来"。当时在场的其他学员和家长都付之一笑,以为他是在找借口,但是我却认为,这个原因是真实存在的。
在前天的比赛中,这位学员输掉的一盘棋是因为把对方的一个象看成了兵,造成了丢子。在丢子之后,他顽强抗争,连续弈出好棋,几乎挽回了败局,但终因前面亏损过大,在残局阶段因为少一步等着而惜败。
现在我们回到要探讨的话题,其实线上线下对弈的差别是很大的,这位学员所说的"不适应"肯定是原因之一。线上对弈,面对的是电脑,电子棋盘,而不是一个鲜活的人。这个时候你是全神贯注的,不受身边其他因素的影响;而线下比赛,当对手坐在你面前时,可能产生的各种心态、情绪等方面的影响,是线上对弈时根本体现不出来的。对手的一举一动,包括赛场其它声音,都可能影响到你的正常思考。简单来说,线下比赛对选手的抗压(或抗干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这样的能力,在线上对弈时是很难得到锻炼的。特别是如果线上对弈不是比赛而只是普通的对弈练习,棋手对比赛结果不会那么在意,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压力了。
至于这位学员说的看不清棋子,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笔者平时在国际象棋工作之余还喜欢下中国象棋,如果长时间网上下棋而不现场对弈,突然参加一个线下比赛,也会有不适应的感觉。中国象棋的棋子是平面的,和网上下棋无甚区别,但拿在手里也会感到别扭;而国际象棋线上线下对弈,棋子有平面和立体之间的区别,棋手猛然间感到无所适从就更不足为奇了。
无独有偶,俱乐部一位优秀的国外学员,之前也在网络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对弈质量很高,但近期回国参加了一个比赛,成绩也是差强人意,和她家长交流,原因也大抵相同。孩子在比赛结束之后表示,长时间线上对弈之后回到线下比赛,除了棋子看不清之外,还对棋钟很不适应,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自己钟面时间流逝就很慌,而在线上对弈时,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此外这位家长还提到一件事,就是这次比赛有一盘因为摸错棋子导致了输棋,其实这也是线上线下比赛的区别之一。线上对弈时,你点了一个棋子,还可以不走,重新去走其它棋子;而在线下比赛中,"摸子走子"则是初学者都懂得的基本规则--如果你在线上对弈时因此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到线下比赛,其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吧,但我想列举以上几点已经足够了,最终我们需要证明的是--线上对弈和线下对局完全是两码事。线上对弈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非常重要的辅助训练方式,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取代线下对弈。
有很多家长表示困惑,说孩子对棋也很感兴趣,每天也在网上下很多盘棋,怎么水平不见长进,一到现场比赛就拉胯呢?我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释吧!
另外谈到线上对弈,这里还想稍微展开谈一下,即如何使用软件辅助训练。我们之所以把线上对弈和软件训练放到一起来谈,是因为这都是现今辅助训练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但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训练和对弈。
在人工智能日益强大的今天,软件使用对于棋手训练、棋力提高带来的作用已经无需多言,对于专业棋手来说,为了匹配高速运转的软件引擎,甚至对于使用电脑的配置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有不少前辈都提到,现在有些年轻棋手过度依赖软件,会间接导致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下降,不利于提高水平,笔者对此表示赞同。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