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点和副作用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板蓝根作用

板蓝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斑疹、流行性腮腺炎、痈肿疮毒等病症的治疗。板蓝根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是抗菌消炎、止痛、退热的传统中草药。此外,板蓝根内含有多种抗病毒物质,对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及流脑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板蓝根与贯众、金银花、野菊花等合用,用于治疗某些传染病及热性病。

一、板蓝根的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志贺、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 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 a 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对流感病毒pr8 株和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试管内板蓝根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2、对心血管的作用

实验证明:该品能使离体兔耳和大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 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 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

3、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板蓝根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从板蓝根中分得尿苷、次黄嘌呤、嘧啶、水杨酸等对at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也都表现一定的抑制活性,在0.21mg/千克浓度时其抑制率分别为18.2%、24.2%、10.8%和20%.

4、解毒作用

有报道认为, 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g/千克),能解藜芦毒, 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 效果亦不好。

二、板蓝根的功效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肝、胆经。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肝炎、颜面丹毒、热病发斑等。虽然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对多种病毒与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味苦寒药物。所以,对于上述疾病,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 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点和副作用

预防用板蓝根3钱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治疗用50%或200%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ml肌肉注射,每日2~3次。

或用板蓝根煎服,昏迷者行鼻饲,12岁以下每日2两,13岁以上2~4两,1次顿服或2次分服,连服2~3周。亦可每2小时服1次,成人每次用2~2.5钱,15岁以下用1~2钱,待体温降至正常后酌减剂量及次数,2天后停药。治疗过程中需配合必要的针灸、西药等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板蓝根在临床上清热凉血、抗病毒抗菌作用明显,用量大,堪称中成药之最。研究结果表明,板蓝根具有显著的清除体内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热原作用,并已分离得到这种活性物质。板蓝根的退烧作用即是通过杀灭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清除引起发烧的过氧自由基和热原等因素而实现的。在低烧的情况下,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不但能够有效的退烧,同时,还能够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免疫力抵抗力的增强。早期应用,同时配合对症处理,可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②防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板蓝根100~200克,小儿减半,每日1剂煎服。

同时可将板蓝根配成30%溶液涂患处。

③治疗感冒(包括流感)

用100%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视年龄及病情每次1~6ml,每日2~4次。

④治疗传染性肝炎

用板蓝根50克,每日1剂煎服。或用板蓝根6斤、蒲公英3斤,糖适量,制成煎剂1000ml,日服2次,每次50ml,15~20天为-疗程。

⑤治疗暴发性红眼

用板蓝根制成10%或5%眼药水,每日滴眼4次。

⑥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

取板蓝根50克,制成60ml煎液,1~3岁小儿每次10~20ml,日服3次。

⑦治疗扁平疣等

用50%板蓝根注射剂肌肉注射,每次2ml,每月1~2次,10~20天为-疗程。儿童可用成人剂量。

三、用药禁忌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体质素虚,经常感冒者、慢性胃肠炎患者、低血压、精神不振者、过敏体质者、患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他如患有胃下垂、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减退、心律失常等疾病,也要慎用板蓝根。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每次5~10克为佳。不过儿童不宜长期或超量服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