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细胞的渗透性是怎么样的?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马铃薯黑穗病

前面的实验告诉我们,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那么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渗透性吗?下面这个实验将告诉你答案。

实验材料和用具:马铃薯、白糖、烧杯、电炉子、刀、盘子

实验步骤:

1.取两个大小基本相同的马铃薯,将其中的一个煮上放在烧杯里置于电炉子上煮20分钟,算是把它“杀死”。

2.把两个马铃薯的两头用刀削平并掏一个凹口,然后将它们下半部的外皮整个削去。

3.每个马铃薯的凹口处放一勺颗粒白糖。

4.大盘子中装上水,将两个马铃薯放在盘中24小时。

观察结果,可以看到生马铃薯的凹口处充满了水和糖而熟马铃薯中的白糖没有任何明显变化。

这就是植物的活细胞的吸水性,称为“渗透性”。因此,如果我们煮熟马铃薯,“杀死”了细胞,就不会出现渗透现象了。

一、区别

1、定义

细胞的渗透性是怎么样的?

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

己唑醇:米**疏松粉末,属三唑类杀菌剂,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对真菌尤其是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引起的病害有广谱性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2、性状

戊唑醇: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2.4℃,蒸气压0.0133mPa(20℃)、溶解度(20℃)、水32mg/L,甲苯50-100g/L。

己唑醇:纯品为无色晶体,熔点111°C,蒸气压0.11mPa(20°C) 25°C,密度1.29g/cm3。溶解性(20°C),水0.018mg/L,甲醇246g/L,甲苯59g/L,稳定性,室温(40°C以下)至少9个月内不分解,酸、碱性(PH5、7-9)水溶液中30天内稳定。PH7水溶液中紫外线照射下10天内稳定。

3、防治对象

戊唑醇:小麦散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等。

己唑醇:有效地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尤其是对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优异的保护和铲除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

二、联系

戊唑醇和己唑醇都属于三唑类杀菌剂,都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百度百科-戊唑醇

百度百科-己唑醇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