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与初级会计师有什么区别?含金量如何?
中级会计与初级会计都是财会职称类考试,无论在考试难度、含金量等方面,中级会计都要比初级会计要高,那么两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区别?
行业方面
自从会计从业证书取消后,初级会计职称证书已成为会计人员入行必备的“敲门砖”,考取初级会计证书也是财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如今,随着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大,前来面试的求职者基本都持有初级会计证书,因此,仍未取得初级证书的你,会显得非常吃亏。
而中级会计证书则相当于初级证书的升级版,考点方面更侧重于对考生的实操能力,对于已经有一定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士,而且想晋升到更高的岗位层次则必须要持有中级会计证书。
考试科目方面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方面,一共只有两个科,分别是《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参加初级会计考试的考生,必须要在一年内通过所有科目考试,才能取得初级会计证书。
而中级会计考试方面,一共有三个科目,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规定考生必须要在两年内通过所有科目才能取得中级会计证书。
由于两门考试的科目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以有条件的考生可以一次备考两门考试。
报考条件方面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条件在众多考试里面,可是说是最低门槛的,只需要达到高中或以上的学历要求,即可报名参加初级考试。
而中级会计职称它的报名条件会稍微提高一点点的要求,最低学历除了要满足大专以外,还需要具备5年或以上的相关会计工作经验才能进行报考。
就业方向方面
初级会计与中级会计因为考试难度不一样,因此其对应的证书含金量也都不一样。初级会计方面,对于取得初级会计证书的考生,一般会从事会计行业比较基层的工作,就业方向主要是出纳、会计助理、财务人员、会计等。
而中级会计方面,就业方向会比初级会计稍微提高一个档次,主要的就业方向以会计中高层职位为主,包括有财务主管、财务经理、总账会计等。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有何区别
没有区别.两者只是叫法不同.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简介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
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设《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三个科目。
《财务管理》、《经济法》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为3小时。
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三)对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初级资格的人员,并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四)报名条件中所规定的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合计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8009f0100d7gt.html
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简称为CPA。中级会计师就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1、证书类型不同;2、报考条件不同;3、考试科目不同。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的区别
1、证书类型不同。
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证书,分为非执业和执业。中级会计师属于职称类证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
2、报考条件不同。
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不需要工作年限和专业的限制;而中级会计师必须满足一定的学历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要求。
3、考试科目不同。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共六个科目:《会计》、《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中级会计共三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成绩有效期两年。
注会与中级会计考试科目的关联性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的部分科目关联性较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注册会计师《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基本包含了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考试的内容。具体如下:
《中级会计实务》与注会《会计》重合的内容大约80%,重合内容大部分的会计处理相同,注会考试的试题难度较大,中级考试难度相对较低,并且注会和中级的重要考点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不同科目备考时,应有所侧重。
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重合的内容大约90%。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几乎包括中级所有的内容。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只占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内容的40%,剩余的60%则是注会独有的内容。所以不同科目备考时,应有所侧重。
中级会计《经济法》与注会《经济法》的经济法部分重合的内容大约80%,且重合内容的经济法部分内容基本相同,考试中注会《经济法》的考查难度较高。
中级会计《经济法》与注会《税法》的税法部分重合的内容大约85%,重合内容大部分的规定相同,注会《税法》教材收录的更加全面。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建议
1、注会《经济法》+注会《税法》+中级《经济法》
中级《经济法》分为经济法和税法两部分,经济法部分占比较高,税法占比较少。注会的考试难度大于中级,建议学习的时候以注会为主,学完注会的知识点后再去看中级的内容相对来说就会简单一些。
2、注会《会计》+中级《中级会计实务》
针对有基础且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先学习注会《会计》的课程。在学习完注会《会计》的课程后,针对两个科目的不同点,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即可。零基础或者是基础薄弱的考生,建议先学习《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因为注会《会计》科目相对较难。
3、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中级《财务管理》
对于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重复章节,考生可以先学注会的内容,以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为主,之后再结合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整合。对于不同的章节,需要进行单独的学习。
注册会计师与中级会计的考试时间
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2022年8月26日-28日;中级会计考试时间:2022年9月3日-5日。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