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识 意识?究竟是什么呢
佛教唯识学,是佛三转@@之时,为地上菩萨详说悟后实修、地地增上的内容;是真正的“了义法”;凡夫不可能实知,须是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实证其中的微妙;故凡夫只能通过熏习建立知见,可于将悟、已悟之时,自行修证(辨别所证是真是假)。
如上所说,未证者解说常有错误;学习唯识,也能对佛法之“甚深及甚深”,有个大致的感受。而“八识心王”,是唯识学最基本的知见,也是很重要的知见;末学根据真善知识解说,整理略说如下。愿大心学人不厌其烦:
关于“八识心王”:
有一首偈这样说:“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
其中含义是:一切人皆是八识同时同处而共同运行,故名八个兄弟共一胎。八识之中,第七识极为伶俐,处处思量一切法,时时思量一切法,时时决断而处处作主,故名伶俐,即是末那识,四阿含诸经中说之为意或意根;至于第八识心,则于六尘境界极为迟顿,乃至根本已非迟顿可形容之,实是对于六尘境界根本不曾起心动念,根本不会加以了别,根本不于六尘境界相起心动念,故名为呆,是故偈曰:“一个伶俐一个呆”。至于前五识,则是面对五尘外境而作观察者,一日觉醒现起之后,便于各人之面门上,不断面对五尘外境(实是如来藏所显 现之内相分五尘境,然而众生不知,以为是外五尘)作种种摄取与了别,是故偈说:“五个门前作买卖。”前五识如是摄取外境而作简单之了别时,意识则住于内身之境界中,而依于前五识之了别,对五尘境作更细之了别,并于其中了别五尘境界上之法尘;如是详细观察已,然后分析思惟:应当如是,应当不如是,应当收存,应当舍弃……等;观察分析已,方由最伶俐之意根而作取舍;如是,意识从来住于身中,而作种种观察分析思惟等事,是故偈曰:“一个家里把帐开。”如是一偈,人人能背诵之;人人皆能了知各人悉有八识心王并行不悖。
略说意识(第六识):
其一:意识心即是多数人所认知的“自我”,自我意识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孩子,以身体为我,这个层次可以叫做“身见”;普通成年人之“我”就是这个能分别、清楚明白、思维推理的意识心我;叫做“我见”,西方哲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说的就是这个我。凡夫皆以此意识心我为“真我”,《楞严经》中,阿难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乃至古大德某师,一辈子持“即心即佛”(后来之真悟祖师曾经评为“错认定盘星”),很可能也是将此“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意识心执为真我。
其二:此意识心,除在五位(灭尽定,无想定,正死位,熟眠无梦,闷绝)断灭之外,其余时刻都是瞬间生灭,不停分别诸法相;乃至修行人坐禅时的明觉心、寂照心、离念灵知心等,都是意识心;因为意识心时时能够觉知,不需要如《楞严经》七处征心也能觉知;因此,凡夫众生对此意识心为真我,非常笃定,没有怀疑;《楞严经》中,佛直接对阿难说:“此是妄心”,阿难的反应是惊恐畏怖的。
习性(兼说第七识):
习性的问题,不在意识心层面;一种义是指第七识末那识;此识其实才是凡夫处处做主,时时攀援的“我执”;第六识意识虽然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若第七识不做主,不下“命令”,身口意之“行”即不能现起;就像“犯罪未遂”一样。而第七识分别性极劣,需要通过意识来了知五尘境界;第七识就是六根之中的“意根”,修除习气,使得六根清净;最主要就是除去第七识的贪、嗔、痴等习气;在这个意义上说,凡夫的修行,着力处就是用第六识的正知见不断说服第七识,直到第七识逐渐不随贪等习气做主,而随“清净念”做主;比如念佛、戒烟、食素、布施、放生、友善待人、恭敬一切人等;这一类善念、净念常常现行,才是凡夫的“实修”。若不“现行”,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上,则不能“清净六根”。需要指出一点:念佛就是典型的用清净念去除贪、嗔、痴等污染习气的修行法门;念佛日久,第七识做主、攀援时,所起之现行就是念佛。这样,即使寿终之时,意识心断灭而第七识却是恒常不灭的(第七识是来往三世的,除无想定断灭一部分,涅盘中全断;这一点与意识不同;因此末那识有“恒”的体性),仍然在念佛;因而得佛接引。这种情形,可以参见《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
习性之第二种义,习气种子集藏于我们的真心----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中;第八识不生不灭,遍一切时;遍一切处;能生万法而不自知;开悟明心,明的就是这个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说之“心”、“识”就是这个第八识;也叫做真如、如来藏、法身、诸法实相、自性、本来面目、心等等几十个名称。
第八识如《心经》所言:“不净不垢”;以其集藏无始以来一切善不善业种,故言不净;以其体性永无污染,常自清净,故言不垢。开悟明心之后,悟后起修的内容就是将真心第八识中所藏之业种逐一修除;此时的修行名为“实修”。完全修除即至佛地。《楞严经》偈:“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即是此悟后修除之“尘沙惑”
略说第八识(阿赖耶识):
“八识心王”之中,唯有第八识“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涅盘之中,唯有此识不灭,前七识全部断灭;故名“涅盘本际”);这与不生不灭的真心体性相同;前七识则无有这样的体性。其次,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名“如来藏”,经中有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如来藏中藏如来”,亦证第八识即为真心。
庵摩罗识(地上菩萨)、无垢识(佛)是第八识在不同阶段的别称,有人因此误会为“第八识之外尚有九识、十识存在。”
第八识是常驻不灭的真心,因而能生出万法;因其远离见闻觉知,未悟者未能触证此识即不能了知;只能闻圣量言而信。比如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识”就是第八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第八识,一切众生皆有第八识常住不灭;比如色界天人,无有鼻、舌二识;无色界天人,无有前五识;涅盘境界,前七识俱断灭而第八识常住不灭。人道众生则是八识俱全。无情之物则无有任何一识,因此不能成佛。
第八识本具“无我性”,不能自证自分,无自我认知;因而只能借助由其出生的诸识感知六尘。“借假修真”故,需要利用五色根及意根才能修行、开悟,触证第八识。
第八识犹如一个容量无限大的硬盘,集藏无始劫以来善不善业种(污染种子),若第八识有生灭,则不可能集藏全部种子;但是第八识本身却是清净无染;(比如墨水,水性与净水无二);此义《心经》说为:“不垢不净”,愚者不知此义,责问:“第八识含藏业种,而真心却是清净无染;所以第八识不是真心”;其实,若无第八识集藏业种,因果业报即成虚妄;或者成为“自作他受,他作自受”,导致因果错乱。(此有情所作业,由此有情之第八识摄藏,未来世之色身出生后,业报显现,由此有情受报)
第八识又名“持身识”,前七识皆无可能恒常不灭,因而不能持此色身;若无第八识持身,无始劫以来世世显现之色身即有可能断灭,也就不会轮回至今,所作业因也就可能断灭,不再受报。
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云:“去后来先做主公”是说:死亡之时,第八识最后离开此一世之色身;下一世色身形成时,第八识又是最先来到;此识乃是“真我”“唯我”,(“常乐我净”、“唯我独尊”之“我”)因而是“主人公”,非如能知能觉的意识心一般,世世不同,变易无常。
楼主所问,第六识(意识)人人能知;第七识(意根、末那识)能够感知一部分,但其微妙运作,需要初地以上菩萨才能实知;第八识(阿赖耶识)则是一切凡夫及二乘圣者完全不能了知,若是在某个有情的“经验之中”,则此有情起码是开悟明心者。
以上知见,浅说“八识心王”;更多更深的内容,请阅唯识类经、论。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一感视觉
第二感听觉
第三感味觉
第四感嗅觉
第五感触觉
第六感意识
第七感未那识(小宇宙)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也是超能力的源泉!
第八感阿拉耶识(种子识)蕴藏着所有世的记忆并且领悟后可摆脱六道轮回超越生死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8、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9、众神的意志,领悟到这个境界就是神了,没有人类的肉身,身体以元神方式存在,身体可以随意制造,而且没有死亡,只有封印。不过人类从未达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