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河洛书分别是指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河图数字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2)河图,洛书的关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

《无字天书》之河图洛书的关系

下面咱们直接把文始道文化里关于河图与八卦的推演过程解释给大家。

第一步:无极生太极。

无极是一个普通的圆圈儿,而生太极呢?就是圆圈上出现了60个黑白点儿,其中30个白点儿,30个黑点儿,相间排列。咱们前面讲过,60这个数,在文始道文化里面叫做“周行之数”,简称为周数。

第二步:混沌中的两仪与五行。

其中10个黑点,五五两分为前后,10个白点,五五两分为上下,排成一个立体图。如果把这个立体图从上往下看,就是平面的河图中心的情形了。平面河图中心的那5个白点,其实是10个白点,只不过是视觉上重合了而已。这就是是立体太极图里的两仪,其中五数代表五行。黑五白五算一个组合,也就是说有两种阴阳五行的组合,叫做真阴阳五行和凡阴阳五行。关于真五行和凡五行的用法和区别,咱们后面会讲到。

第三步:开天辟地,天升地降。

剩下40个黑白点儿,围绕着刚才那个立体图再分布。20个白点在上层,代表天、20个黑点在下层,代表地。

第四步:阴阳交媾,四象产生。

上层的20个白点儿分成两组,一组一九两分,一组三七两分。那位说为啥要这么分呢?因为一九、三七都是阳数嘛。因为上层代表天嘛,天属阳嘛。

下层的20个黑点儿也分成两组,一组是二八,一组是四六。同样道理,因为二八、四六都是阴数。下层属地,属阴。

如果我们从上往下看成平面图,那就成了这个情形,如图。这样河图就形成了。

1234/6789这几个数中,小于5的数,也就是1234这几个内圈数,叫做生数;大于5的数,就是6789这几个外圈数,叫做成数。为啥要这么区别呢?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关尹子》里面关于“碗”的概念。5这个数,就是五行,就好像一个机器,就是“关尹子”所说的“碗”。而1234这就好像原材料,所以叫做生数。从五行这个机器“碗”里面一过,就生成万事万物了。就是1+5=6,2+5=7,3+5=8,4+5=9,6789这几个数就是这么加工出来的,所以叫做成数。生数和成数的概念,就好像原材料和成品的概念那样。其中5又叫做中数。五这个字甲骨文写作“

”,上下那两横表示天地,中间那个交叉表示阴阳交合,本义是指天地相交。

这幅《河图》分为五个区域,就是东西南北中,并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南火、北水、东木、西金、中土。《尚书大传·五行传》里说“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注意,后面没有“地十”怎么怎么样了的句子了。这是因为周易思想里是不用“十”这个概念的,遵循的是“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的原则,这样就产生九宫、八卦、六爻这样的概念。

这句话里的“天”和“地”的字眼,我们可以通俗理解为奇数、偶数对应的阴阳概念。

第五步:天地相交,三生万物。

咱们上节课讲过了,所谓的四象其实是三象,也就是阴象、阳象、交媾象,这就是所谓的“三”,他是怎么衍生万物的呢?或者说四象是怎么就变成了八卦了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得从河图里看出四象来。

我们先来看北方的一六水组合。生数一与五的差是四、成数六与十的差也是四,那么北方的四象之数,就是四。同理,东方的四象之数是二,南方四象数是三,西方四象数是一。那么,这个一二三四的数,怎么对应两爻四象图呢?

江永《河洛精蕴》给出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如图;而北大易学组给出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如图。而咱们文始道文化里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如图。咱们前两者就不再分析了。

那么,按照文始道文化里的这种四象图,又能推演出什么后果呢?

第一步:咱们先把四数所对应的四象二爻替换到《河图》之内。

第二步:我们把两爻四象,看作是缺失了一爻的三爻卦,那么缺失的这一爻是什么呢?就是河图上那些数字代表的爻象。

第三步:《河图》内的1234/6789这一组数,单数代表阳爻,偶数代表阴爻。

咱们把这些个数字代表的爻象,与四象两爻合为一体,还是前面讲四象时候的那个原则,下爻变,也就是说这些个数字代表的是下爻,转化成爻象放到四象两爻的下面,就成了一个三爻卦,整个图就会变成这么个情形。

这个图有些乱,咱们稍微整理一下,就是这么个情形,如图。这样我们就发现,河图内外圈变成了八个卦。内圈是震巽坎离,外圈是乾坤艮兑。

那位说,这也看不出啥来呀?您先别着急,奇迹马上呈现。

首先,我们要把各个数字对应的卦先标注出来,如下:

离对应数字1,坎对应数字2,震对应数字3,巽对应数字4,艮对应数字6,兑对应数字7,坤对应数字8,乾对应数字9。

咱们把卦象标注到河图的那个立体图上,如图。上半球是乾、兑、离、震,下半球是巽、坎、艮、坤。

也就是说,这个立体球的上半球是先天八卦图的阳仪,下半球是先天八卦图的阴仪。并且,如果你站在这个立体球内来观察的话,乾坤、坎离、震巽、艮兑也像先天八卦图一样,是球心对角线的两两对称。

有朋友可能发现问题了啊,你这个上半球四卦逆时针排序的话,可不是“乾兑离震”啊,而是“乾兑震离”,与先天八卦图的阳仪可是顺序不一样哦!

您呀总是受传统排卦序的那种不是顺逆就是间隔的,建议您应该换个角度来看,那就是爻象所属。

震卦属于四象中的老阴象、离卦属于四象之中的少阴象,兑卦属于四象之中的少阳象,乾卦属于四象之中的老阳象,是不是这样?那么震离兑乾,就是一个从老阴变老阳的过程,也就是太极图阳鱼由鱼尾巴到鱼头的趋势,表示阳气越来越旺、阴气越来越弱。所以,上半球的正确卦序应该是个“S”形。

下半球同样道理,表示的是先天八卦图的阴仪情况,也是个“S”形卦序,巽坎艮坤,正好是老阳象巽卦、少阳象坎卦、少阴象艮卦、老阴象坤卦,这四象的渐变过程,是一个阳降阴升的过程,是阴鱼由尾巴到鱼头的一个趋势。

有朋友说了,你这个“S”形的说法太牵强,我就能接受那种在某一平面上的顺逆一圈儿。其实这个很好办,因为这个立体球本质上就是一个八块的二阶魔方,你可以根据一定的理念随意旋转,然后构成你想要的图形。我们现在讲的这些个河图洛书啊,先后天八卦呀,其实只是这个二阶魔方的其中的一个变形而已。更多变形,您可以自己研究。

现在您可以先买一个二阶魔方来,根据咱们这个数理模型图,自己把八个模块标注成八卦来玩就行。比在纸上推演更为直观。

又扯了一句闲篇儿,咱们再回来。

在这个球体还有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左半球都是四象里的阴象,就是老阴和少阴;而右半球呢,都是四象里的阳象,就是老阳和少阳。也就是说,从四象的角度来看,这个立体球是左阴右阳的。

易学讲究象数理,从数的角度说,这个立体球是上阳下阴,而从象的角度来说呢,又是右阳左阴。那么这“理”又该怎么说呢?后面咱们会逐步详细讲到八个卦,应该怎么看数、论象、说理。

明白了这个推演过程,您也就知道了,先天八卦图正确的画法应该就是咱们图上的这个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河图》所要描述的是一个立体的数字模型或者叫卦理模型。

那位说,古人都没有看出来这是个立体图吗?还真不是。就比如前面咱们提到的那个周敦颐得到的太极图,他的那个太极图其实就像要表述一个立体图,只不过古人的表述方法与我们今人不同罢了,从上到下那五个图,就相当于咱们推演的这五步,尤其中间的那个五行图,他其实画的是一个立体棱锥,以此来表示河图的分层。这说明周敦颐得到的这幅太极图是正确的。

咱们再回头看这个立体的八卦数理模型,不但能一眼看出先天八卦图,还能一眼看出“三爻八卦变”的过程。球体正对我们的这一半面从乾开始顺时针一圈,正好是“乾巽艮离”,是“三爻八卦变”乾变坤的一半。而球体的背面那一半呢?从坤开始逆时针一圈,正好是坤变乾的一半“坤震兑坎”。

那位说,既然河图与先天八卦图相对应,那么洛书与后天八卦图也相对应吗?下面咱们再接着看《洛书》。那个洛书跟这个立体数理模型有关联吗?

如果我们左手抓住左半球不动,右手抓住阳半球往上拧,拧180度,会是一个什么情形呢?如图。

代表天的上半球变成了所有生数,阴阳相对,且对角数字和都是5;代表地的下半球都变成了成数,也是阴阳相对,且对角数字之和都是15。假如像切西瓜那样,从1/6,4/9这个面以及3/8,2/7这个面下刀的话,您会发现这两个剖面数字和都是20。这样这个球体就由原来的上下纯阴、纯阳平衡,变成了一种阴阳相交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再从上往下看,那么就成了内圈是1234,外圈是6789这样的平面图形了,四方还是1/6,2/7,3/8,4/9这样的组合。这种类似于《河图》样式,却又数字排列有差异的图形是个什么图形呢?咱们如果按照阳阴、阳阴两两间隔排成一圈儿的话,就成了这幅图。这是什么图?对了,就是《洛书》了。

洛书也分四象,分别是:上方是4/9是老阳,左方3/8是老阴,下方1/6是少阴,右方2/7是少阳。

这个时候,咱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那就是老阴老阳在一个半球相交,少阴少阳在一个半球相交。

但当我们把卦象套上去后,却发现这个洛书所成八卦排列图,并不是现在流行的后天八卦平面图。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个洛书所成八卦排列图他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呢?这个话题咱们回头再聊。

咱们再看后天八卦图所对应的数理图。如图。那么这个数理图有什么玄机呢?

咱们再回头看那个石博茕的外圈数字。

石博茕的外圈数字分别是:7、8、9、10、11、12。如果咱们把他换成序号,那就是123456。排成一圈的情形是这样的,如图。

我们再把后天八卦数字图上的代表乾坤二卦的89二数去掉。剩下的123467这六个卦数,按照序号排列一下的话,艮卦6数的序号就变成了5,兑卦7数的序号就变成了6,这个大家理解吗?

咱们把这两个图都整理一下,让他们都围成一圈,就分别成了这么个情形。当我们把其中一幅图从背面看的话,就会发现两个图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站在石博茕的球心往下看的话,就是一个除去乾坤二卦的后天八卦图。

至此,秦皇陵出土的这个石博茕的整个秘密就算揭晓了。他竟然是一个融合先、后天八卦于一体的球形立体图。那个写着“骄”字的一面代表天,围绕了一圈先天八卦图;那个写着“男妻”二字的半面代表地,围绕了一圈后天八卦图。你说这玩意儿神奇不神奇!

咱们最后做一下总结。那就是:

先天八卦图和其数理图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阴阳两仪数字和对称分别是20;后天八卦图和其数理图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阴阳两仪数字和对称分别是20。而洛书数理对应的卦图却是这样的,阴阳两仪数字和虽然不对称,但是对角数字和都是10,这是另一种象数理理念。

? “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渊源流变

演变及地位

?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源流觅迹

《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 “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 “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 “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河图”、“洛书”觅迹

? “河图”、“洛书”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纪的流转,今天人们已经难以寻觅其真相了,但从一些史籍残留记载看,它的慧根是很古远的。在人类初始时期,圣人依据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龟背和兽骨上,以作为经验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一种警示作用。因为它是经验所积聚,所以往往比较灵验,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逢凶化吉,后来逐渐被人们视为神灵祥瑞之物。我们从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龟背和兽骨之上,内容又多为占卜之辞可以得到印证。中国远祖先民对龟和龙都很崇拜,在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多见记载。如《庄子·逍遥游》就写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这里的“冥灵”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指神龟。在《庄子》一书中不止一次提到神龟,而且也多和长寿、吉祥有关。神龟和龙马以及蛇、鹿、熊、罴、貔、貅、貙、虎,还有一些飞鸟,如燕子等,可能都是早期不同部落先民的图腾崇拜,是不同部落民族的徽标。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五帝本纪》中有一段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这是中国历史上炎帝和黄帝在阪泉开展争夺中原的一场大战,战争打得很激烈也很残酷,《新书·益壤》称当时的战场是“流血漂杵”,虽有夸大之处,但可以说明当时这场战争进行的确实很激烈。在这场战争中,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彩。这些猛兽实际就是当时一些部落的图腾崇拜,不同的部落以各自鲜明的族标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而黄帝族则是以龙为族标的部落。所以,后来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阪泉之战”的神话实际是对当时炎、黄两个部落大战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 “河图洛书”图式反映出中国人对数字的崇拜和时空观念

? 数字是人类最初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成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字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聪明,并为进一步开发智慧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家菲洛劳斯曾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庞大、万能和完美无缺是数字的力量所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开始和主宰者,是一切事物的参与者。没有数字,一切都是混乱和黑暗的。”因此,远古时期的人类一开始就非常崇拜数字,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文化启蒙之初的共同特征。中国古代先民对数字的崇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表现了远古时期的先民所具有的天文、地理、人伦、哲学、艺术、原始宗教、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从宋人对上古图书“河图洛书”的图式理解,便不难理解这一点。

? 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的崇拜,以及对十以后的由基本数字生发出来的一些数字的崇拜。十以后的某些数字如由二、二、三相乘产生的十二,由二、三、四相乘产生的二十四,四七产生的二十八,六六产生的三十六,七七产生的四十九,八八产生的六十四,九九产生的八十一,由十产生的百、千、万等。在古代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一至十这十个基本数字都不单是数学意义的数字,它们还具有美学意义、祥瑞意义、世界观及宇宙观意义等,每个基本数字都是完美数、吉利数、理想数、大智慧数,细说起来都含义无穷。

“河图”、“洛书”与八卦之起源

?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以及《周易》联系在一起,朱熹更是把河图洛书置于易学著作卷首,大加推崇。中国古代的学者大多认为是伏羲受河图启发而创立八卦,《周易》又源于伏羲的八卦。那么八卦又是怎么回事呢?

? 从今天看,八卦不过是一些长线和短线组成的占卜符号,那么,是谁最早发明了这些符号?史书多称伏羲发明了八卦。关于伏羲制作八卦,《易经·系辞下》有较为详细地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在那个天地洪荒的时期,伏羲常常站在黄河边的坡地上,凝神观看黄河和洛水交汇处形成的激流漩涡,河出图,洛出书,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黄土,都能引发他的思考,天为什么是蓝的,地又为什么是黄的,天、地和人、花草、虫鱼又是什么关系?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他用12条长线和24条短线进行排列组合,构成8种图形,这些用长短不同的线条构成的图案,就是八卦。伏羲氏又结绳制作网罗,用于捕鱼和狩猎。这大概是从《离》善于附着像中得到了启示。汉代学者刘歆在《汉书·五行志》中亦称:“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汉代学者多宗从刘歆之说,认为伏羲创立八卦是受了河图洛书的启发。如孔颖达著《周易正义》称“伏羲得《河图》,复须仰观俯察,以相参正,然后画卦。” [4]宋代大儒朱熹不仅认为河图洛书是河洛龟龙所献,圣人所画,是《周易》之源头,而且把河图洛书的图式置于卷首。元代学者王申子在《大易缉说》也说:“伏羲之易本于河图,河图中宫天五地十,太极也。”至少自汉代以下多数学者都认可河图是早在伏羲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圣人依此创立八卦。于是,人们便把河图洛书与八卦、八卦与《周易》紧密连系在一起。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八卦源于河图洛书。

? 相关传说

?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 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 内容阐述

? 河图洛书所表达的是一种数学思想。只要细加分析便知,数字性和对称性是“图书”最直接、最基本的特点,“和”或“差”的数理关系则是它的基本内涵。完全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或推导出河图、洛书,并证明河图与洛书同出一源。还可以发现,河图、洛书与算盘”和“万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 河图、洛书是以黑点或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两幅图式,如图所示。

? 河图、洛书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易传·系辞》中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句话,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这二幅图推演而来的,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历代皆认为它们是“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纪以来,它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公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谜。

? 当审视、梳理河图、洛书的历史踪迹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共识:

——河图、洛书在先秦、西汉的典籍中有其文字记载。《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以后,在汉代刘歆、孔安国、扬雄、班固等人的著作中也屡有提及。

? 至于河图、洛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各书上都没有明言。

? ——河图、洛书在宋代初年才被发现。它们始传于宋代华山道士陈抟,他提出的图式叫作《龙图易》,《宋文鉴》中载有《龙图序》一文,讲到了龙图三变的说法,即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数,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最后形成了河图、洛书二个图式。但是,陈抟在龙图三变之后,没有提到河图、洛书的名称。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他精研陈抟所传《龙图易》,著书《易数钩隐图》,于是,河图洛书才为世人所知。当时,对采用“图十书九”,还是“图九书十”有过争论,最终定位于图十书九,一直延续至今。宋代的象数学家相信八卦就是由河图、洛书这二幅图式推演而来,从而,易学史上形成了用河图、洛书解释八卦起源的图书派。

——洛书与汉初著作《大戴礼记》中记载的明堂九室,西汉未年著作《乾凿度》中的九宫说,在9个数的方位配置上完全一致。明堂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礼义兼祭祀作用的建筑物,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 总之,从现存的有关史料来看,河图、洛书的来源古老悠久,扑朔迷离,没有一个明确可靠的答案。

河洛书分别是指什么

? 基本内容

? 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 河图之理

? 左旋之理

? 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我们知道,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所以,"生气上转,如羊角而升也"。故顺天而行是左旋,逆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顺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 象形之理

? 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

五行之理

? 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图五行相生,乃万物相生之理也。土为德为中,故五行运动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阴阳之理

? 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阴阳三才之显也。

? 先天之理

? 什么叫先天?人以天为天,天以人为天,人被天制之时,人是天之属,人同一于天,无所谓人,此时之天为先天;人能识天之时,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为后天。先天之理,五行万物相生相制,以生发为主。后天之理,五行万物相克相制,以灭亡为主。河图之理,土在中间生合万物,左旋动而相生,由于土在中间,相对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又,河图之理为方为静,故河图主静也。

? 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暂且论之。

? 来源传说

? 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 后世理解

? 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2]。

? 河图与洛书

? 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4 9 2

3 5 7

8 1 6

? 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 ,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马。从贾湖文化来看,8000多年前有卜卦是事实,产生河图一类的图文是可能的。后来相传,成为“帝王受命之瑞”。

? 汉代认为洛书即《洪范》九畴。“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汉书.五行志上》认为《尚书.洪范》中从“初一曰五行”到“长用六极”是《洛书》本文。《易纬.乾凿度》所说太乙行九宫之法,成为后世术士所用的洛书。太乙即太一,所行九宫为:中央招摇,北宫叶蛰,东北天留,东宫仓门,东南阴洛。南宫上天,西南玄委,西宫仓果,西北新洛。太一移宫的日期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节。八节又与八风相应。八卦的八个方位加上中央就是九宫。八卦的方位与八节对应,从日运行方位和斗柄指向均可得到证明。以后天八卦为例,震为东,代表春分;巽为东南,代表立夏;离为南,代表夏至;坤为西南,代表立秋;兑为西,代表秋分;乾为西北,代表立冬;坎为北,代表冬至;艮为东北,代表立春。后天八卦由周文王定,那以前的先天八卦则是:震东北立春,离东春分,兑东南立夏,乾南夏至,巽西南立秋,坎西秋分,艮西北立冬,坤北冬至。周代以前八卦和美洲印第安人八卦都是得天独厚天八卦。中国发现了很多“八角星”图案。距禽大约6500年的崧泽文化多处遗址及江苏坯县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遗址是比较早的。距今4000年的内蒙赤峰敖汉旗小河沿文化仍有类似图案。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一只玉鸟上,胸腹部刻有八角星图案,而夹在玉龟腹甲与背甲之间的长方形玉片上的图案,即为上古的洛书。玉片边缘的贺孔数,为四、五、九、五。是表示太一自循行至四,还至中央五,自六循行到九,还至中央五。湖南安乡汤家岗大溪文化的八角星图案,与墨西哥阿斯特克太阳历石有相似的格局。楚缯书的十二月相图四方书的十二月相图四方各一棵扶桑树,与密斯特克(印第安人一支)坛台八卦扶桑图的扶桑树相似。密斯特克的扶桑图作八卦九宫格局。可见,河图洛书就是八卦九宫,四时四方五位与八节八方九宫只是把一年和方位进行四分与八分的区别,中宫之位无关紧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