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要不要事事争第一?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孩子自己的

一,不断进步,争取做到最好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由于人有惰性,一些人习惯得过且过能过得去就过得去,这样就会使人不求进步混日月,特别是在当今 社会 竞争快节奏的情况下,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努力,不争取最好就是落后,常规走路慢慢来,是不可以的,一定要只争朝夕,不管是搞科研还是搞工艺技术都要精益求精,能争取第一最好,争取不到第一,也要按第一的要求去做得第二名,第三名也是可以的

二,不适合自己的,不要勉强去做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爱好,各自的长处和专业,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发挥所长,对所从事的工作也是一样,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合自己的就要千方百计拿出120%的努力去争取,做到最好,争取夺得冠军得第一名,对于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专长就要放弃,不放弃,就会前功尽弃劳而无功。

结语:讲的是进取的精神,结果是不是能得第一?只要是100%努力了就可以了

一个想要事事争第一的人,在我看来是很恐怖的人,也是会活得很累的人。 当然,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事事能争做第一的人。

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就是知道竞争很重要,这才是这个 社会 的主流,而非事事争第一。在中国太强调竞争,尤其是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的强调和优化这个观念。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文体竞赛、技能比赛等; 社会 人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赚钱能力等。 可事实上,一个再优秀的人都不可能做到事事争第一。

我所崇尚的是追求力争上游的精神,而非一定是第一。 毕竟能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微乎极微,所以我们可以用争做第一的心态去严格要求自己去做一个力争上游的人。

无论何时,都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有力争上游,勇攀高峰的精神。 这种精神可以使我们永远保持学习的活力,永远有学习的热情;可以使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明确目标继续奋斗;可以使我们有股冲劲,一路往前看,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网图,如侵删。)

第一其实是有标准的,要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去争第一,去定义第一。在生活当中,没有必要事事争“第一”,因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在某些方面,也许你不如其他人,但是在其他方面,也许你要比他们强。

比如在登山者的心里,世界上难度第一的山峰并不是珠穆拉玛峰,而是乔戈里峰。

你看,高度和难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第一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你的评价维度和应用场景。

争第一不是一个必选项,而是一个可选项。

再说,其实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就像珠穆拉玛峰是高度第一,乔戈里峰是难度第一。别人的背景、天赋、 社会 关系和朋友圈,也是我们完全无法企及的。比如,同样是卖保险,有些人只需要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有些人天天去小区蹭广场舞送油送面都无法完成。

在别人优势领域里,你根本就是无法超越对方的。那要不要争第一呢,要放弃吗?

并不是。

建议你换个维度思考问题,第一从来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你需要做的是快速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

在我们的文化里,有一些误区,比如,凡事要争第一,职位越高越好……却没有人告诉你,当你去努力争取超过自己能力的第一时,是非常痛苦的。当你的性格和职位不匹配时,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人一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中,认识自己的性格也是相当重要的。认识自己的性格,与性格作朋友,选择与自己性格相符的职位和领域。

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从7岁到现在,变化并不大。虽然,我比以前更活泼一些,更外向一些。但性格的内核是没有变化的。在心理学中也有提到,人的性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

但我常常会希望自己拥有别人的性格。比如,身边有些朋友很开朗,很快就能跟陌生人打成一片,快速建立起友谊。我明知道自己不是这样的性格,却希望自己能够变成这样的性格。

有时候,忍不住就会去模仿。花生就会对我说:“你不是这样的性格,别人加入微信群,能够迅速勾搭大咖,你做不到像别人那样的。“我不信,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我也跟别人一样,参加了同样的活动,别人勾搭上了很多大咖,而我自己只是找到几位气质比较相投的朋友。但我不死心,总是要去尝试,虽然每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花生对自己的性格了解蛮清楚的,他说:“我就不喜欢闲聊,也不喜欢主动加别人好友。我喜欢工程,喜欢实实在做出东西,不喜欢虚的。”因此,他热爱写代码,也热爱自己的工作。

作为管理者,除了认识自己的性格,还要了解上司的性格,懂得管理上司,同时也要了解下属的性格,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

当一个人找到合适的岗位,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周六与一位编辑朋友聊天。他提到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位文案写作高手。他说,原本那位文案高手是在产品部门,但他的执行力等方面达不到作为一名产品经理的要求,公司又不好意思辞退他,只好把他安排到营销部门。结果误打误撞,他在营销部门干得风生水起,立马脱颖而出。他写的文案,就能带来上万册的图书销量。这就是找到与自己性格相匹配工作的例子。原本是快被辞退的员工,一下子变成了明星员工。

真正爱自己的人,是找到与自己性格相符的工作,同时也能坦然接纳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不是讨厌自己的性格。

凡事争第一有什么好处?

关注育儿,关注生活诚品

要强的背后,是一颗不停歇的好胜心在作怪,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争强好胜、处处争第一?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23b5bb5c9ea15cedc4cb6c0bd003af33b87b25d?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1、孩子在家中得到过多的呵护、溺爱和纵容。孩子是全家围绕的中心,祖辈呵护、父母疼爱,吃、喝、玩、乐全部他先来。爱子心切,一切以孩子为主,好吃的第一个给孩子吃,孩子的愿望是第一位的,想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如果孩子的明星地位不可动摇,他就习惯了占据优势,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家庭的重视。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过渡的纵容,否则,孩子大了再要求他们长幼尊卑,就晚了。

2、家长各方面都很厉害、很要强,家长对小孩要求高。

3、因与其他孩子比较产生落差。一家就一个小宝贝,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对孩子赋予高的期望。于是,平日里和别家孩子的攀比是少不了的:“你看,人家蒙蒙画画比你强多了!”“隔壁小强都能背50多首唐诗了。”在父母的期望下,孩子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争强好胜的念头。

4、孩子争强好胜,是为了得到关注。有时候,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好胜也是这样,如果他总是获得成功时父母才表扬他、关注他,一旦失落,孩子会用一些极端反应来争取安慰。

5、根深蒂固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引导。中国人都有“状元”情结,每年高考中考结束后,各地区的高考状元、中考状元的成才路让人应接不暇,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更是将“争第一”变成了一个普适的价值观念,一旦状元得中,就是光宗耀祖、不免“春风得意马蹄疾”了,于是孩子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导引下,争第一被认为是上进心的表现而被加以强化而无限放大,致使孩子不顾自身实际情况评测自己,而盲目争先,最后会迷失自己。

孩子爱争第一未必是好事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7246b600c338744377579b55a0fd9f9d62aa04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盲目争第一摧残了一个童年的快乐甚至花季少年的生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而孩子的“争第一”思想的源头都是来自于父母,是父母争强好胜思想的体现和延续。对于孩子来说,每个人的天赋能力是不同的,不能总是拿第一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很好的发展自己的天赋能力,并且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功,这才是现代人的必备素养。

竞争意识虽然重要,但如果事事竞争、时时竞争,孩子就会失去快乐。所以,当孩子凡事争第一的时候,我们要找到原因,想办法引导他多一份平常心境。

争强好胜是好事,家长要正确引导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9fa513d269759eef8bc3602b9fb43166c22df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孩子在3~3岁半的时候竞争意识就日益强大起来,他们会不断地和他人参照,不断地更改参照系数——评判标准、不断地用比较来评价别人和自己,在“比一比”中,孩子会获益匪浅。

1、验证自己的本事和力量。孩子会不断地和同龄小朋友较劲,这是一种本能。

2、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经验。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的依据就是竞争,并为结果沾沾自喜或沮丧。

3、多和同龄人“较量”,学会认识自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比较,只能以父母为坐标测量自己。只有在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才开始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认识,这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成为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至于成败输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需要慢慢地消化。

4、正确引导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利用孩子的竞争意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这时候我们大多都是满足他的愿望,我们故意做的慢一点,让他第一个做完。他每一次都很开心,觉得自己很棒。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如果适当的让他体会到经过努力,得到第一的喜悦,有利于他建立自信,增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信心。

当宝宝凡事都喜欢争第一的时候,父母怎么引导才是保护孩子健康的“竞争意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4fbb2fb43166d22859b435d4d2309f79152d2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1、不要插手孩子的游戏和竞争。当然有些界限要事先确定下来:比如不要让竞争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险,或者不能共同排斥一个弱小的孩子等等,这些需要成年人的适当指导。大人也应当注意孩子的团结,孩子不能单枪匹马地逞能,而是要有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能力。

2、不要无意中带给孩子压力。孩子的竞争和大人的不一样,大人的标准大多是可量化的——更好或更坏,而且常常由他人来决定竞争结果。而孩子之间的竞争是游戏式的,内容、规则和评判结果常常有他们自己决定。

3、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任何事情,都不必太看重一时的输赢,也不要去盲目地争第一,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并学会享受整个过程。因此,玩游戏输了没关系,绘画没有得到第一名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有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进步。

4、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抗挫折意识。家长要拒绝做孩子的“全职保姆”,给孩子更多照顾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去学着收拾房间、整理书包等,让孩子能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培养坚强的内心。平时也不宜过多地表扬孩子,相反,在恰当的时候,还要给其泼些冷水,让孩子多接受一些挫折锻炼。当孩子入园或上学后,和伙伴之间有了竞争意识,我们可以开始有意识的锻炼他的抗挫折意识。这时候孩子大了一些,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很多,开始培养孩子正确面对竞争。明白争第一是好事,但是,没得第一没关系,下次再努力。让孩子慢慢接受自己的对手得第一,那是对方做得比自己好。自己会有些难过,失望,但是不必生气,更不必不和对方做朋友了。我们也可以在家中的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1529822720e0cf3051b18320146f21fbf09aa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5、如果是家庭对孩子过多的呵护、溺爱和纵容,我们就要把他当成普通的家庭成员,不仅让他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当他做错事情的时候,也一样要挨批评。渐渐地,他就会认识到受重视或者被忽视,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正常的。

6、如果是因与其他孩子比较产生落差,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不要总在孩子们之间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一面,孩子的心态也会平和起来。

7、如果是孩子希望得到关注,我们需要用更多的陪伴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下班回到家,给孩子一个拥抱;临睡前,为孩子讲述一个故事;周末,和他一起游戏?这些亲密接触,都会让孩子留有温暖的感觉,也会有助于他们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8、对于好胜心强的孩子,家长们首先不要对孩子要求太多,也不要经常拿他跟别的孩子比,建议家长平常多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平衡孩子的胜负心态。让他意识到进步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输赢。当孩子在游戏中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他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得到真正的收获。

9、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很多时候,孩子输了后,会对对手心生怨念,不再想和对方继续做朋友了。家长在帮助孩子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还要引导孩子设身处地感受一下别人的心理,你可以这样跟宝宝说:“别人也付出了努力,也跟你一样希望取得大家的肯定,如果你是他,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呢?”让孩子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着欣赏别人,从而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10、大人对孩子的要求,做不到的就一定不要承诺。承诺的的,就一定要做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6ca7bcb0a46f21f68d8089afd246b600d33ae0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避免处处争强好胜都是要修行的功课,因为没有人能在所有方面都强。而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通过无休止的考试,把孩子们比较来比较去,在这个比较体系中,学会接纳自己不容易,这也是很多好学生,学到最后,出大问题的深层原因。

要不要事事争第一?

鼓励孩子敢于争第一,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又对孩子期望过高,处处要求他们争强好胜,同时又娇生惯养,事事让其三分,这样的“第一”无形中会滋长孩子惟我独尊,不知谦让等恶习,当他遇到失败时,心理会难以承受,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存在常胜将军。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c345982b2b7d0a20e7a5254c0ef76094a369a4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601a18b87d6277f369564f123381f30e824fc70?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那还用说吗?凡事都争第一,才能把事情作的更好,做事情也才更有动力,才有可能给你带来名声和荣誉.说的再大,凡事争第一,才可能出人头地,赢得无数赞赏的目光.这些都是表层的好处,真正的好处是:凡事都去争第一,你的人生才会充满活力,因此而更加丰富多采.如果不是就太好了,我想说的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名利,我是为了我自己,为了活的充实.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