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好奇麒麟和龙纹区别

梵高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蟒袍龙袍

1购买渠道不同,龙纹裤只有某东有售2片数不同3外表图案不一样,内里花纹相同4厚薄不同,龙纹裤稍厚5柔软度差不多。两款都是好奇皇家御裤,分别是龙纹和麒麟图案的,具有高端国潮超高颜值。御用级丝薄棉柔工艺,表面摸起来像丝绸一样顺滑,蚕丝般柔软。天然不刺激,薄至0.2㎝,它的3D透氧层设计,加大空气流通面,宝宝的肌肤整晚都很超舒爽,敏感肌宝宝必备纸尿裤,超薄,透气不闷热,软的刚刚好,宝宝用了不会红屁屁,不会侧漏!非常好用!

龙和蟒的区别在于:

1、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生物,蟒是大型爬行动物,十二生肖中龙排行第5,蟒归蛇类排第6。

2、用作衣服纹饰颜色不同。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龙袍之上的龙是金**,蟒袍之上的蟒通常以石青色或深蓝色为主。

3、古代历史龙蟒的地位天壤之别,以龙为尊。

龙和蟒的区别是什么?古代服饰里龙和蟒象征的权力

物种区别:龙和蟒

龙是活在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居于大海,可呼风唤雨,用来象征祥瑞,与神话传说中的凤一起,龙凤呈祥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好的寓意。龙的种类众多,有青龙、应龙、角龙、火龙、蟠龙、云龙、行龙、蜃龙等,以五爪金龙为尊,谁也没见过。

蟒是常见陆地爬行动物,栖息在雨林山地之中,擅长攀援,需要冬眠,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等诸多国家。因为具有极大的商业和药用价值,蟒蛇成为濒危动物。

纹饰用在古代服饰上的区分

01龙纹是如何诞生的,龙袍的至高无上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釜山合符,“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

当下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即是缘于此:皇帝会盟各部落,除了实现军事和政治一统外,结合各部落的图腾加工创作出新的动物形象,即为龙图腾。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开始出现过大量龙纹饰,作为权力的象征,演变成天子的专属,皇帝自此有“真龙天子”的称呼,皇帝所穿的服饰上开始有龙纹刺绣,以龙袍呼之。

《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就是九五至尊。五是五爪,古代帝王龙袍刺绣至少有9条龙以上,北宋仁宗时期有12条的衮服,明代嘉靖七年设计的“燕弁服”甚至多达45条,主要用于盛典穿戴。

好奇麒麟和龙纹区别

龙和蟒的区别是什么?古代服饰里龙和蟒象征的权力

封建社会中,龙袍所有者唯有皇帝一人。他人私造或私藏等同谋反,因此权力更迭的过程中,龙袍有时也会成为构陷对手的武器。

譬如杨幂主演的《宫锁心玉》是以清朝康熙九龙夺嫡的背景展开,太子胤礽遭受陷害误穿龙袍,洛晴川急中生智将五爪改为四爪,险象环生。可见在封建社会中,”龙“的地位至高无上,不可逾越。

02蟒纹吉祥,蟒袍象征的地位演变

所谓“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因蟒纹形似龙纹,在传统文化中同样寓意吉祥。衣袍上绣有蟒纹图样的即为蟒袍,虽然起源于明代,却不是官员常制标准服饰,而是皇帝赏赐的尊荣,唯有做出巨大贡献或者深受皇帝信任的臣属方有机会获得。物以稀为贵,为了保持其独特尊贵,朝廷三令五申“文武官不许擅用蟒衣、飞鱼、斗牛、违禁华服异色”。

历史上率先获得穿蟒袍加身的官员,据闻是洪武朝学士罗复仁,后来的李东阳、徐阶、张居正等历史名人也曾获赐蟒衣。士大夫以蟒袍加身为幸事,意味着位及人臣的尊荣。永乐皇帝还曾将蟒袍赐予过藩属国及北方民族首领。

龙和蟒的区别是什么?古代服饰里龙和蟒象征的权力

到了清代,蟒袍所代表的地位就不明显了,上至皇室宗亲,下至最基层的十品官都可以穿着蟒袍,只不过衣服上的补子颜色以及蟒纹数量有区别罢了。

据《大清会典》记载,亲王和郡王所着蟒袍通绣九蟒,贝勒以下至三品大员绣九蟒四爪,四品至六品绣八蟒四爪,七品至九品绣五蟒四爪。清代的龙不完全是五爪,蟒也不完全是四爪,比如高官可穿“五爪之蟒”,贵戚特赐也有机会穿着“四爪之龙”,至于何时为龙何时为蟒,是有严格要求的,颜色明黄、金黄及杏黄是皇室专属,他人不可擅用。

龙和蟒的区别是什么?古代服饰里龙和蟒象征的权力

蟒袍广袖,庄重威严,后来成为中国戏曲行业服装的专业名称。经典电视剧《包青天》里,包拯是龙图阁大学士,穿着一身黑色威严的官服,形似龙袍,但其实那是戏曲服装,四爪蟒袍。包拯是北宋官员,而明代之前并未有蟒袍,可见只是影视剧的效果需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