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如何防止被蜜蜂蛰咬?

小肉包1年前 (2023-11-25)阅读数 11#王者荣耀
文章标签蜜蜂蜂箱

很多人去户外的时候,会看到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蜂巢,很多人刚开始会很新奇,但是当他触动了蜂巢里面的蜜蜂后,就会后悔刚刚的举动,因为蜜蜂会成群结队地出来叮咬你,让你满身伤,那么如何防止被蜜蜂蛰咬?外出怎样避免被蜜蜂“亲”一口?

1、如何防止被蜜蜂蛰咬

如何防止被蜜蜂蛰咬?

1.到野外登山郊游时,避免经过没人走的草径、草丛,这些区域可能是毒蜂筑巢之所。山岩及树枝上也要随时留心观察.有些蜂类是栖息在树枝上的。此外垃圾堆、花圃区也是蜜烽经常出没的地方。

2.阴雨天气蜂类多在巢内而不外出,因巢内拥挤容易被激怒而螫人,所以在山区行走时要特别小心、每年九至十一月雨季中登山郊游,须特别注意蜜蜂危害。

3.登山最最好穿戴表面光滑及浅色衣帽,避免深色、毛织品成表面粗糙的衣帽。裤子能够扎到靴子最好。

4.假如走到草深及膝,一面是悬崖的单行山路上,带头的领队要特别小心,因为地形险恶是毒蜂肇祸的好场所。如果发现了毒蜂,最好的办法是绕道而行。

5.发现蜂类从身边飞过时,最好站立不动,保持镇静、观查现场环境(切勿硬闯、绕路而行)或让自行飞去、如果用手拍打,虽然毒蜂可能被赶走,但是后来的人也许就成为受害者。

想要怀抱大自然的心情虽然能够理解,可是大自然未必愿意人类如此亲近,因此大家选择亲近自然的时候,最好还是选择保留一定距离,不要给蜜蜂和大家亲密接触的机会呀!

2、蜜蜂蛰咬怎么办

1、认真检查伤口

被蜜蜂蛰后,不可胡乱用手按压或者挠抓,应为这样做不仅会增加疼痛层度,并且有可能将蜜蜂残留的毒刺刺入的更深。首先应当自行或者请求他人帮助,认真检查伤口,如果发现有毒刺残留,应当首先用镊子等工具将其拔掉。

2、拔毒

被蜜蜂蛰了以后,为了减少毒性物质的毒性作用和体内毒素含量,可以用拔火罐的方法,将伤口处的蜂毒拔掉。

3、解毒

蜜蜂毒性一般为酸性,所以可以用碱性物质和其发生中和降低毒性,可用3%的氨水、肥皂水等进行清洗伤口,但需要注意黄蜂螫伤后不可用碱性物质中和,由于其毒性为碱性,可以局部涂以食醋缓解疼痛。

4、就医

蜜蜂毒性较低,被蜂蛰后二十分钟没有其他症状者可以放心,如果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大家好。最近许多朋友问我,蜜蜂在度夏期间要多久开箱检查一次?

? 一、日常开箱检查的五个目的:

我们日常打开蜜蜂蜂箱检查的目的有四个。打开蜜蜂蜂箱检查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看一看是否蜜蜂多于巢脾,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加巢脾了。打开蜜蜂蜂箱检查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检查,蜜蜂蜂箱里面的蜜蜂蜂巢里面的花粉和蜂蜜是否充足。打开蜜蜂蜂箱检查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检查,蜜蜂封箱中蜜蜂蜂巢内的子脾是否健康。打开蜜蜂蜂箱检查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检查蜜蜂封箱中蜜蜂蜂巢内的蜜蜂蜂群有没有产生分蜂乐的现象,里面有没有出现自然王台,打开蜜蜂蜂箱检查的第五个目的是为了,检查蜜蜂封箱中蜜蜂蜂巢内是否有巢虫。这是我们日常检查分析必须要做到的五点。

二、度夏期间是否需要打开蜂箱

第一,我们的蜜蜂蜂群在进入度夏之后,蜜蜂蜂王逐步开始停产,这个时候蜂蜜的量只减不增,我们一般是没有必要人工加入巢脾的。第二,再度夏之前,我们已经留足了蜂盖率,在度假期间没有必要检查是蜂巢是否缺蜜。第三,由于度夏期间,蜂王逐步减产甚至停产的一个过程,所以子脾没必要检查。第四,度夏蜂群都已经断子了,不可能会出现自然王台,所以我们也不用去检查王台情况。

三、度夏期间不需要打开蜂箱检查

这个以上五点都不需要检查的话,那我们就没必要开箱检查打扰蜂群。而且在度假期间蜂群断子,它是处在一个弱平衡状态,如果频繁地开箱,人为干扰,反而更容易让蜜蜂产生应急性飞逃。所以在整个度夏期间,我们都不要开箱干扰蜂群,反而能够让它们更安静的住下。直到开始秋繁,采集蜂有采花粉归巢的时候,我们再开箱检查晚。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