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我们国家各个地方的气候有什么差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气候多雨

我们国家各个地方的气候 自南向北气候类型:秦岭淮河以南 是热带 、亚热带气候类型;全年降水多 冬季气温在0度以上; 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冷,夏季高温多雨;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冷夏季高温,降水少;西南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类型 冬季寒冷,夏季凉爽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景观

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亚湾沿岸,亚洲\东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纬23.5°之间)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典型地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植被类型 : 茂密的热带雨林(板状根,即右图)

动物代表:大象、猩猩、河马…

热带草原气侯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

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 000毫米。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特点:全年高温,湿季多雨(有干湿两季)

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热带雨林两侧(南北纬5°~15°)

成因:低压(湿季)与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植被类型:热带疏林草原(猴面包树)

动物代表:斑马、长颈鹿、羚羊...

热带沙漠气候

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

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沿岸(南、北纬15°~30°)

成因:副热带高压与信风带控制

植被类型:热带荒漠

动物代表:单峰骆驼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

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 500~2 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湿季。

特点:全年高温,夏季多雨,有旱雨两季

我们国家各个地方的气候有什么差别?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北纬10°至25°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水稻

动物代表:亚洲象、孔雀...

2亚热带编辑

地中海气候

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

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 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成因: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

植物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葡萄 油橄榄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南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

气候区景观 南岭

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 000~1 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相对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北纬25°~35°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植物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柑橘、茶叶… )

动物代表:大熊猫、金丝猴等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阿根廷东部地区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分布。这些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所以叫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春夏多降水,秋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亚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沙漠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向高纬的延伸。与热带沙漠气候的共同点:少雨、少云、日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与热带沙漠气候的不同点:凉季气温较低,年较差比热带沙漠气候大。原因在于盛夏时气温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但凉季时因纬度较高获得太阳辐射少,且有极地大陆气团侵入。凉季有气旋雨。凉季常受温带气旋影响,8月份(南半球为2月份)热带海洋气团入侵。有少量的对流雨。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其基本特点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具体分布于:北非、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澳大利亚南部、潘帕斯南部、巴塔哥尼亚和南非部分地区。

特点:全年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

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

成因:受副高和干燥信风作用形成

植物类型:荒漠

动物代表:骆驼

3温带气候编辑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景观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 000~3 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特点:全年湿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成因:全年受中纬西风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 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少。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位于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该气候在气温和降水上的变化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力和风向的季节变化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受气旋影响,降水比温带季风气候稍多。夏雨的集中程度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显著。

特点:夏季炎热多对流雨、冬季寒冷少雨

分布:北美洲100°W以东、40-60°N地区

成因:从海洋来的西风经过大陆变性作用,气温较低且湿度较低。但常有锋面气旋经过。冬季降水比要少但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温带季风气候要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的亚洲和北美大陆的中心部分。这里深居内陆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风影响,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冬寒夏热,气温年、日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此外,在南美大陆的阿根廷中南部因处于西风带的雨影地区,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安第斯山脉后下沉而绝热增温,加之沿海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所以全年干旱少雨,亦呈现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上述地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有明显差异。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很少,呈现荒漠景色;在干旱区外围,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地区。也有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入温带大陆性气候内的。

特点: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

分布:北纬35°~50°大陆内部

成因:距海较远,纬度较高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为亚寒带主要气候类型,又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这种气候出现在北纬50°~65°之间,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呈带状分布,横贯北美和亚欧大陆。具体来说,在北美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大部分;在亚欧大陆西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除外),经芬兰和俄罗斯西部(南界在列宁格勒—高尔基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线)至俄东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热月10℃等温线为界。这一带的气候主要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冬季,北极气团侵入机会很多;在暖季,热带大陆气团有时也能伸入。该类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严寒,每年有5~7个月平均气温0℃以下,并经常出现-50℃的严寒天气;夏季短暂而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一般为300~600毫米,以夏雨为主。因蒸发微弱,相对湿度很高。

4寒带气候编辑

极地冰原气候

分布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的若干岛屿和南极大陆的冰原高原。这里是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发源地,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候全年严寒,各月温度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1967年挪威人曾测得-94.5℃的绝对最低气温,可堪称为世界“寒极”。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盖,又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极地冰原气候景观

极地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与冰原气候同为极地气候。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C,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5高原山地气候编辑

垂直分布

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海平面起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形高、气温低。

6中国气候类型编辑

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南大部分地区和华东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新疆北部和华北地区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我国大部分北纬40°以北的内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南沙群岛属于这种类型的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7基本概括编辑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一年分凉、热两季。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图

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全年湿润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年温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长而严寒,夏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苔原气候:

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月份。

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