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爆米花和蝶形爆米花有什么区别,使用的玉米分别是什么品种?
球形炸开后是一个完整的球,蝶型的炸开跟蝴蝶似的,玉米都是经过基因改良的美国玉米,经过加工烘干到含水量14%左右
爆米花有三种,一种是玉米爆的,第二种是大米,第三种则是小米。
常见的爆米花是用玉米、酥油、糖一起放进爆米花的机器里做成的。 爆米花的原理取适量的玉米(或大米)放入爆花锅内,并封好顶盖,再把爆米锅放在火炉上不断转动使之均匀受热后,就可爆出可口的爆米花来。
这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锅内的温度不断升高,锅内气体的压强也不断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米粒便会逐渐变软,米粒内的大部分水分变成水蒸气。由于温度较高,水蒸气的压强是很大的,使已变软的米粒膨胀。但此时米粒内外的压强是平衡的,所以米粒不会在锅内爆开。
当锅内压强升到4-5个大气压时,突然打开爆花锅的顶盖,锅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压强很快减小,使得米粒内外压强差变大,导致米粒内高压水蒸气也急剧膨胀,瞬时爆开米粒,即成了爆米花。
爆米花玉米和普通玉米的区别是种类不同。
爆米花玉米是一种制作爆米花专用的玉米品种,叫做爆裂玉米,它的育种起源于美国。爆裂玉米的颗粒比较小,子粒几乎全为角质淀粉,质地坚硬,它的子粒含水量适当时加热,可以爆裂成大于原体积几十倍的爆米花,因此常被用来加工爆米花,成为一种制作爆米花的专用玉米品种。
爆裂玉米比普通的玉米小,但是结构更加紧实,坚硬透明,遇高温有较大的膨爆性,爆裂玉米因此而得名,也被大家直接称作爆米花玉米。爆裂玉米花品种达数十种,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
爆裂玉米的起源
爆裂玉米起源于美洲的墨西哥、秘鲁、智利沿安第斯山麓广大地区。考古学家认为,在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大陆以前、爆裂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从墨西哥向东向北传播。
在秘鲁皮掘出的公元300年印第安人遗留下的墓葬陶器上。镶嵌有典型的原始爆裂玉米果穗;还发掘出距今1000年左右保存完好的爆裂玉米籽粒、只要稍微加热仍能膨爆、还有用石头凿成的凹形器皿以及长把粘土容器.被认为是专供膨爆玉米的工具。1519年、西班牙人库尔台兹最早记述阿兹德克人把爆裂玉米作为主要食品之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