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林麝、獐、麂子的区别
麂有角(雄性)有獠牙。獐子和麝都是有獠牙无角,且獐子会比麝大 。这是三者最直观的区别。
麝,作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包括原麝林麝黑麝马麝喜马拉雅麝五种。又称为麝獐、香獐,在有角下目是现存最原始的科,种类少,麝的前肢短,后肢长,蹄小耳大,雌雄都无角,雄性有发达獠牙。体呈棕色,背部较深;有的呈灰褐色,有的略琏不甚明显的土**条纹和斑点。雄麝脐香腺襄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香料即为麝香,是一种所谓名贵的药材与香料,因此麝招来杀身之祸,中国总群数量从上世纪60年代的300万只下降到目前的几万只。是中国人的异癖。
麂,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比麝略大。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通称“麂子”。?“獐无香,有香者麝也,俗称土麝,呼为香獐”。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发达,尾短被短毛、四肢较宽。冬毛粗而厚密,枯草**;夏毛细而较短,光润而微带红棕色;腹毛略呈淡**;全身无斑纹。
初生仔鹿暗褐色,有浅棕色斑点,随胎毛更换而逐渐消失。?麂是小型鹿科动物之一种,被认为是最原始的鹿科动物,产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1870年代被引入英国。中国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其它赤麂和小麂为三有保护动物。麂在中国长期遭受猎杀。
獐,中国二级保护动物。四肢细小发达,肩高略低于臀高。无额腺,眶下腺小。耳相对较大,蹄子较宽。尾巴特别短,几乎被臀部的毛所遮盖,所以常被误认为是一种没有尾巴或断了尾巴的鹿。毛粗而脆,体毛多棕**、灰**、浓密粗长,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30多毫米。冬季的毛粗长而厚密,呈枯草**;夏季的毛细而短,有光润,并且微带红棕色。背部和侧面颜色一致,腹面略浅,全身都没有斑纹。幼獐毛被有线色斑点,纵行排列。
扩展资料:
麝脐香
修治曰:凡使麝香,用当门子尤妙。以子日开之,微研用,不必苦细也。
气味辛,温,无毒。甄权曰∶苦、辛。忌大蒜。
李鹏飞曰:麝香不可近鼻,有白虫入脑,患癞。久带其香透关,令人成异疾。
主治辟恶气,杀鬼精物,去三虫蛊毒,温疟痫。久服,除邪,不梦寤魇寐(《本经》)。疗诸凶邪鬼气,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去面、目中肤翳,妇人产难堕胎。通神仙(《别录》)。佩服及置枕间,辟恶梦,及尸疰鬼气。又疗蛇毒(弘景。《抱朴子》云:入山辟蛇,以麝香丸着足爪中有效。因麝啖蛇,故以厌之也)。
治蛇、蚕咬,沙虱溪瘴毒,辟蛊气,杀脏腑虫,治疟疾,吐风痰,疗一切虚损恶病。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下(《日华》)。熟水研服一粒,治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止小便利。又能蚀一切痈疮脓水(《药性》。又云:入十香丸服,令人百毛九窍皆香)。除百病,治一切恶气及惊怖恍惚(孟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麝
根本上没有区别,麂是一类体型较小的鹿。
1、麂:俗称麂子,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16到25千克,体长75到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中国分布有三种,分别是黑麂,赤麂和小麂,麂是一类体型较小的鹿,又称为吠鹿或肋面鹿。麂是现今所知最早的鹿,于一千五百万至三千五百万年前开始出现,其化石仍常在法国和德国的中新世地层中被挖掘出来。现存的麂主要分布在以东南亚为中心,东至中国、印度尼西亚,西至印度、斯里兰卡的广大地区。
2、鹿:哺乳纲,偶蹄目。体型大小不等,为有角的反刍类。其特征是生有实心的分叉的角。一般仅雄性有1对角,雌性无角。目前全世界约有34种。体长0.75到2、90米,体重9到800千克。共16属约52种。大多数种类毛色深暗,从黑色、棕色、**、深红色至淡**不等。但驯鹿会出现白色的个体。毛色冬深夏浅,多数幼鹿有白色斑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