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态与形态的区别
形态指事物的形状或表现,词典里面没有型态这个词
1、字形不同
汉字形成最初采用画的方法,“形”表示样子、状况,“型”比“形”字形上看下面比多了一个“土”,指的是泥做的模子,表示铸造器物的模子、式样。
2、意义不同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形”是指物体的形状,“型”则指物体的类型。
“形态”可以解释为:形状姿态、事物在某一条件范围下所呈现的模式、语词的语法形式。
“型态”可以解释为:事物在某一条件范围下所表现的形式。
3、适用范围不同
形态:
物理学概念
如,空间几何形式或空间迟度、状态;如水波、气流;如电磁理论的磁电感应、电磁场。
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粒指形,波指态(注:我认为可以反向理解,即“粒子”是“波”的“态”。
波粒两象性可以理解为“双态”、“双重态”,或“双形”、“双重形”应该都可以,即“形”、“态”同意。
其它领域
应用形态一词的应用领域广泛,几乎无所不包;从思维到语言,从语言到社会,从意思形态到科学,到自然等等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如语言形态、文学形态、思维形态、社会形态、天体形态、自然形态、细胞形态,等等。
型态:只能用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中,比如意识型态、思想型态。
百度百科——形态
百度百科——型
物质第四态究竟是什么,只有一个答案,多答一个字就成为错误。即:“物质的第四态是等离子态”。再也没有任何回答比这11个字的回答更准确!他们的区别是:故态为结晶态和非晶态,如水晶是结晶质固体,玻璃是非晶质固体,这是物质的“第一态”;常见的液态比如水、熔化的焊锡、常温下的水银等,他们的分子或原子,在液态下都是“无序排列”。有些“液态”高分子化合物,在受到机械压力、电场等后,其分子能立刻转变为“有序排列”,虽然仍为“液体状态”,但却产生了“类似结晶体”的“光学性能”,具有这种性能的材料,叫做“液晶材料”,这是物质的“第二态”。液态物质的温度再升高,是液态物质蒸发、物质以“分子”(未电离)存在,叫做“气态”,这是物质的“第三态”。物质的温度再进一步提高,使物质的原子“电离”,全部以正、付离子状态存在的“物质态”叫做“等离子态”,这是物质的“第四态”。世界上任何物质都能以以上四种“态存在”,他们之间的“关系表征”是“温度不同”。关于“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是用“量子物理学方法”,成功描述某些用“上述的四种物质态理论不能够解释的固体或凝聚体物理现象”的一种新的“纯理论物理学方法”,是一种“纯数学—物理描述”,指的是“系统内的所有基本粒子,构成一个特大的大粒子,而没有原子、原子核和电子之分”。这里不便于进一步解释,请以关键词“凝聚态物理学”上网,自己找更详细的答案。
应该指出:“物质的第四态,与爱因斯坦凝聚态毫无关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