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高考相当于古代的哪一级科举考试,你知道吗

桃子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科举解元

1、现代高考相当于古时的考秀才,只有考上了秀才,你才有可能考举人,考状元。就如同现在的高考考生考上了大学,才能有资格考研,考博、考公务员。

2、古代秀才的地位,应比普通大学生的地位高,起码相当于北大清华人大这一类的重点本科毕业生。

“科举制”是我国独有的考试制度吗?它和高考有什么区别?

古代没有高考状元这一说法,如果以现代高考作为参照的话,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乡试差不多类似现代的高考,乡试的第一名叫做解元,唐伯虎就是一位解元,相当于那一次南直隶地区的?高考状元?不过解元和现代的高考状元还是有不少区别的,下文详述。

高考相当于古代的哪一级科举考试,你知道吗

第一,考取解元的难度比高考状元要大

这点不难理解,乡试是三年举行一次的,高考每年一次,相比起来考取乡试第一名的难度显然更大一些。肯定有人会说古代参加乡试的人数比现在参加高考的人数少很多,其实这点对考取第一名没有什么影响的,认真思考下就明白了。

第二,解元具备选官的资格,高考状元不能直接出仕

理论上只要通过乡试考取举人身份的人就有资格入仕,这里说的是有资格有机会做官,并不是一定能入仕,要看有没有机会,一般都是进士优先入仕的,进士不够用的情况下举人才有机会补缺,但都是一些七品以下的末流职位。比如大名鼎鼎的海瑞就是以举人身份出任县教谕(类似县教育局长)的,而高考状元是没有机会直接入仕的,这是很实质的一点区别。

第三,两者享受的待遇不一样

解元的身份比高考状元要尊贵不少,古代通过乡试考取举人身份的人就可以被称为?老爷?何况是乡试第一名的解元。此外,解元还享受免除徭役、赋税等特权,甚至好多人会开始?投资?解元,比如把女儿嫁给他、送财物等各种巴结。以上这些待遇是高考状元享受不到的,高考状元除了获得名声和奖金外,还得上完大学以后才有资格考取公务员,不然以高中学历连公务员都没资格考的,至于免除徭役跟赋税更是不存在的,如今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国古代的社会阶层,结构非常扁平,笼统来说只分为两类人:能做官的士,和做不了官的民。一个人的身份想要有所跃升,可以说基本只有科举这一条路。

科举的诞生和演变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用分科学习、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科举在创立之初设立了很多的考试科目,目的是选拔出不同专业的人才。

然而,从唐代后期开始,科举中的一个分科,考察思辨能力的进士科,地位逐渐上升,成为最重要的一科。到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干脆废除了其他科目,只保留进士科一科,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科举。

进士科对考生的要求,不仅是熟读儒家经典,还要能灵活运用儒家智慧,解决国家行政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科举制度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也就将人才的定义变得狭窄又精准了。

科举成为社会流动的指挥棒

科举功名直接对接国家的官僚体系,而当官之后,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就会发生彻底改变。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获得举人功名就可以被授予下层官职,即八至九品的地方官吏。而获得进士功名则会自动成为中层官员的一分子,也就是四至七品的中央和地方机构要员。

明清时期,对于出身贫寒的人来说,科举可以说是他们实现向上流动的唯一途径。据统计,通过进士功名进入仕途的官员中,出身于贫寒家庭的比例,在明朝前期占到一半以上。清朝中期,则平均维持在30%-40%之间。

无论是贵族的后代,还是高级文官的后人,荣耀和特权都不能无条件的永远承袭下去。所以,要想不让自己的阶层下沉,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读书考试。科举绝对是一条时刻抽打人的“鞭子”。稍有懈怠,就算是书香门第,也可能万劫不复。

一些官宦家族的后代,往往注重享受权贵阶级的生活方式,消磨了在科举事业上的进取心。整个明清时期,出身名门望族的进士,平均只占进士总数的5.7%。名门望族普遍向下流动的情况,使得整个社会存在着悲观的情绪,感叹“富不过三代”。

科举的最终衰落

从清代康乾盛世开始,人口急剧膨胀,科举的压力陡然增加,科举录取率的增长远远不及人口的增长率,既然科举是当时社会流动的指挥棒,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社会流动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失意的文人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大开捐纳之门,有钱人为政府输送军饷,换取未来出任官员的机会。

另一方面,国家因为动乱,财政吃紧,所以鼓励有钱人花钱买官,以至于当时即便是通过科举获得功名,如果不捐纳一定数目的钱财,也没有当官的机会,财富逐渐超越科举,成为决定人们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

科举在乱局中失去了优越性,对出身贫寒的下层人士,社会表现出越来越不友好的一面。到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科举作为社会晋升指挥棒的作用大为削弱。

由于整体的发展停滞不前,农业经济被巨大的人口体量吞噬,中国实际上出现了社会整体向下流动的趋势,这是科举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

在深刻的社会危机下,科举被西方新式教育所取代是不可避免的。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废科举,中国社会对于新式教育,以及社会流动的构想和实施,由此转入了全新的局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