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现代社会有何联系与区别?
1.信息化的特征和定义。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知识为主要资源、以计算机、数学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观点一:信息化是一种过程,是指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引起的知识信息的生产率的提高过程,其本质就是知识化。
观点二:信息化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
观点三:信息化是指经济发展从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向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转变过程。
观点四:信息化是指从事信息处理的部门以及各部门的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输、交换和利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相对扩大,并最终超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
观点五: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动态过程,它体现了由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观点六: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比较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四化”
“四性”
1.智能化
1.综合性
2.电子化
2.竞争性
3.全球化
3.渗透性
4.非群体化
4.开放性
2.数字鸿沟的概念。“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由于信息技术的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其所造成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的不平等,导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甚至个人与个人间产生“拥有(Have)”与“未拥有(Have-Not)”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形逐渐增加。
数字鸿沟是因地理区隔、族群、经济状况、性别,以及技术、知识及能力在使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资源应用上差异所造成的差距。
3.简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主体:个人,人脑---群体,人-机
思维客体:现实世界---虚拟
思维中介:工业文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
(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资源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自然资源的日益枯
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
技术进步---信息相关产业:生物技术、电子技术
---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对管理方式的影响
电子化管理:通过网络,以电子方式来履行管理的职
能,建立专门的系统、电子数据库。
(四)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思想大大的交流、渗透并相互影响
2.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访友、购物、会议、娱乐等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
古代通信方式与现代通信方式在传播媒介、传输信息量大小、传输时效与效率和传输距离等方面有区别:
1、传输媒介不同。
古代通信诸如飞鸽传书、烽火狼烟等是通过信息书写在纸(布)上或烟雾等实体事物来传输信息。
现代通信诸如互联网、卫星系统等方式通过电磁波对声电的转换来实现通信。
2、传输信息量不同。
古代通信能够通信的信息量单一而简单,无法传输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无法传输声音、影像等信息。
现代通信能够传输声音、图像、影像等复杂信息,传输的信息量也远远大于古代通信方式。
3、传输时效与效率不同。
古代通信方式往往耗时时间较长,传输效率低且信息时效性差。
现代通信方式能在短时间内传输巨量信息,效率高且时效性快。
4、传输距离不同。
古代通信方式受区域距离限制,入飞鸽传书、烽火狼烟、驿站书信等无法远距离传输信息。
现代通信方式能够传输的距离很广,不受地域限制,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其传播距离还会进一步扩大。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