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肌酐清除率的临床意义
血浆肌酐为内源性物质,其血浆浓度相对稳定,不需像菊糖那样静脉滴注维持恒定的血浓度。血浆肌酐基本从肾小球滤过,仅小部分由肾小管分泌,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可替代菊糖清除率(Cin)作为临床测定GFR的方法。
测定方法:①饮食:传统观点认为实验前应禁肉食3天。据近年观察,每日进食250g瘦肉,对Scr和Ccr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②试验前及试验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血和尿肌酐浓度。③留尿:为减少膀胱不能完全排空造成的误差,一般留24小时尿(当日晨至次日晨),尿中加防腐剂。必须教会病人准确留尿,并请他复述。避免尿随大便一起排掉。④次日晨留尿结束时采空腹血2mL送检,以测血清肌酐(Scr)。最好在开始留尿当日也采血送检,取2次Scr的平均值。测24小时尿量,取样送检测尿肌酐(Ucr)。根据Scr、Ucr和尿量代入公式即得Ccr。算出结果再按标准体表面积矫正。矫正值=Ccr?准体表面积/实际体表面积。标准体表面积欧美人为1.73m2,日本人为1.48m2。
正常值:108?15.1mL/min?1.73m2。40岁以后逐渐减低。
临床意义:增高与减低的临床意义同菊糖清除率(Cin),但不如Cin精确。肾病综合征在利尿时可使测得值增高,因为此时原停留在髓质中的肌酐可被冲洗入尿中,使尿中含量增高。
慢性肾衰竭(CRF)时称尿毒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并进行性恶化,当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接近于正常10%~15%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状。
(一)由于肾功能损害多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程度和特点,我国传统地将肾功能水平分成以下几期:
1.肾功能代偿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1/2时,血尿素氮和肌酐不升高、体内代谢平衡,不出现症状(血肌酐(Scr)在133~177μmol/L(2mg/dl))。
2.肾功能不全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7.0mmol/L(20mg/dl),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轻度贫血等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
当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下降到20ml/min以下,BUN水平高于17.9~21.4mmol/L(50~60mg/dl),Scr升至442μmol/L(5mg/dl)以上,病人出现贫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终末期
Ccr在10ml/min以下,Scr升至707μmol/L以上,酸中毒明显,出现各系统症状,以致昏迷。
(二)美国肾脏病基金会DOQI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该分期方法,已为临床广泛认可和使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