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被妈妈打,跑和不跑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区别?

桃子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表弟老弟

说说我表弟和我亲弟的区别吧。一个打架吸毒进戒管所强制性戒毒2年,一个在义乌开了服装厂,一个月赚50000。

我们家是家传的棍棒教育,家里大人普遍小学文化,学历低,在我们这一代教育上奉行的就是“狼式教育”,“铁血手腕”和“棍棒下出孝子”。因此,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不挨打的,挨打后没有一个不流血的。从小被爸妈打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但我们几个在这样的铁血教育下长大的,每个人走的人生路也是不一样的!

挨打跑?还是不跑?这两种选择造成的长大后的改变也是天差万别的!

表弟毛毛打架斗殴纹身吸毒,被送到戒管所强制性戒毒两年。

要说被妈妈打跑不跑?我表弟毛毛是最有发言权的!他就是那个不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咬着牙连哭都不哭任由我三姑拿皮带抽打的那种!

表弟毛毛从小性格就内向,不爱说话,我三姑在我们家出了名的脾气火爆,三姑父上门女婿在家也没有话语权,三姑爱赌博,在外面输钱了,回家逮着表弟和三姑父非打即骂,三姑父是不敢还手的,我这表弟也不知道是不是遗传了三姑父的懦弱性格,三姑打他时,他咬着牙,双手握拳一声不哭,死死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让三姑打!有好几次,表弟被三姑打的皮开肉绽,我妈心疼的护着表弟,我爸就去骂我三姑,气得要揍她!

表弟小时候挨打不跑,姑妈她们就又气又心疼骂表弟“你为啥不跑,你妈二百五脾气上来了像只疯狗,你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要是没人拦着她,她非得把你打死不可!”

上小学的表弟咬牙切齿的说“我现在小她能打我,等我长大了,她还敢打我吗?!”或许也就是表弟这句话,改变了他,让他一步步的走向犯法的道路!

表弟读的高等专科学校,学校里都是那种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属于那种社会混子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弟本来性格就偏执,上专科学校住校后,天天跟着班里的学生混子玩,抽烟喝酒蹦迪,开学不到1个月,就从三姑父那里骗了6000元,纹了一个大花臂,俨然一副社会流氓模样。小时候表弟内向不爱说话,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小被三姑打的,性格变了,长大后一张嘴油嘴滑舌没有一句实话,说谎眼都不眨,为了骗点钱抽烟,连同学父母出车锅要随礼这种话都能编出来!

长年累月的跟社会混子接触,表弟沾染上了不良嗜好,吸毒!

他专科学校只念了一年就逃学不念了,被学校劝退了。从学校回到家后,天天不着家,不是出去泡网吧,就是跟着学校认识的社会朋友去迪吧蹦迪,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半夜三更回家,三姑父看着儿子这样苦口婆心劝他,他不听!三姑气的拿皮带要抽他,表弟1米8的个头,一把拽住皮带,猛地夺了下来,一拳把三姑推倒在地,大声吼道“小时候我忍着不跑,现在我还惯着你嘛!你敢再打我一下试试!我也让你尝尝被皮带抽的滋味!!”

表弟双眼充血,咬牙切齿吼着,后来三姑父跟我爸学这事时,还说话打颤,说当时看到儿子那样,是真害怕了!三姑吓得坐在地上,嘴巴张的大大的,一个屁都不敢放!

表弟从小到大的转变和现在的叛逆,把自己推向了深渊。他结识的那些狐朋狗友没一个好东西,他们诱导表弟吸毒,终于把表弟害了!表弟被送到戒管所强制戒毒这事儿,开始我们都不知道,最后三姑家瞒不住了,三姑才哭着跟我爸说的,当时民警接到小区居民报案说有人聚众吸毒,等民警破门而入时,一个屋里乌烟瘴气,表弟跟他的朋友正晕头转向神志不清的嗨个不停,桌子上扔的都是毒品,一个屋里8个人,有男有女,没有一个超过20岁的!

表弟在戒管所强制戒毒2年!人出来后像个鬼似的,精神和身体都变了,照我爸那话说,好好的一个孩子这辈子算是废了!

我亲弟大学毕业后,跟着我姐做生意,在义乌开服装厂,开网店,一个月50000收入,一年60万。

我老弟从小调皮捣蛋,没少挨打。我和老弟年龄相差2岁,只要老弟小时候一挨打,我必然也跟着被打。

被妈妈打,跑和不跑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区别?

老弟小时候上学也逃学,不写作业,在班里调皮捣蛋,气的老师天天请家长,我妈每次从学校回来就打老弟。但老弟跟表弟毛毛最大的不同就是,“只要我跑得快,你们谁也别想抓住我,打我一下”。

记忆中,老弟上小学6年级时有一次放学不回家去游戏厅打游戏,晚上8点了还不回家,我爸和我妈挨个游戏厅去找他,终于在家附近的一家游戏厅逮着他了,揪着耳朵把他拽回家。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跪着!我妈抄起棍子,扒了老弟裤子就要打,哪知道老弟嗷一声跳起来,光着pg就开跑!我妈提着棍子在后面一边追一边骂,我爸骑着自行车也去追他,老弟直接跑到派出所,去找民警报案,说有人要打死他。

后来爸妈追到派出所时,老弟正躲在一个民警身后吃巧克力,一脸得意洋洋。爸妈经过民警的一番教育后,回家后也没有再打老弟了,事后我爸还笑着跟我妈说,老弟这孩子脑子转悠的快,滑头的狠,老爸小时候挨打也是到处跑,跟我爷转圈跑,以后要是把耍聪明的劲儿用在做生意上肯定不错。

不得不说,我爸看人是挺准的,老弟确实做生意挺在行。大学毕业后,在义乌跟着我姐做电商,网店越做越大,现在自己也开了一个小型服装厂。

虽然从小挨爸妈打,但幸运的是,老弟性格没有变,对爸妈都特别孝顺。老爸患病严重那几年,老弟也是忙前忙后的照顾老爸,后来老爸得癌症去世后,老弟对老妈说,以后老妈就跟着他,不管以后混的如何,有钱没钱,都会给老妈养老送终,不会让老妈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写到最后。

表弟和老弟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可能也是跟从小生活的环境,父母教育有关。

打骂孩子从来只能让自己发泄心中的怒气,让孩子只能越来越不服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快的改正错误,既然这种方式不能达到目的,那么我们何尝不换一种方式呢?

随着80后、90后成为父母,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这些年轻的家长开始 反思自己受到的原生家庭教育方式 ,和自己学习所学到的家庭教育方式,通过比对,来避免自己的孩子走当初的弯路。

前不久初中同学聚会时,多年不见,在回忆纯真友情的同时,心里也在 暗自衡量各位同学的阶层、身家

最让人意外的是两个男生际遇,一个是当初班级的 小学霸 ,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爸爸是医生,妈妈是律师, 对他的管教一直很严格, 学的课外班、回家时间都被控制,班级男生踢球,他也从来不参与。 犯错误都是主动向家长承认,等着被惩罚。

他不负众望一路从重点高中到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听从父母安排,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市里不错的一个单位。十多年过去后,还是科员,单位同事对他的评价就是, 不合群,有些清高。 聚餐不参加,平常见面打招呼也不理,有时还和上级领导顶着干。

另一个男生,上学时 典型的淘小子 ,用老话讲,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甚至刚举起手还没打就跑的没影了。父母就是普通农民,也没时间管他,基本处于放养状态。初中毕业后,就走向 社会 ,干了很多工作,也没干长久。

最后又回到农村种地,租了上百亩地开始当起现代农民来,将种植出来的大米进行深加工,年产值近五百万,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人。

脸色黝黑的他,现在少了很多跳脱,多了份稳重,谈起未来, 更是眼中带光 ,说要去考察大棚蔬菜和其他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希望跟着他干的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最近农村换届选举,全票通过当上了村支书。

两个男生一个在市里机关却死气沉沉,一个在农村做最小的官却生机勃勃,这不禁让人反思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孩子?

1)孩子在面对困难时选择不同。

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两个字是: 听话 。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至于孩子想要说什么,那并不重要,甚至在孩子表达自己想法时,被家长制止,举止言谈中流露出你自己乖乖按照我说的做即可。

久而久之,孩子 也懒得反抗 ,按部就班地长大,挨打也不会跑,对所有即将发生的事情都有预料, 遇到困难存在听天由命的一种状态。

有的孩子,在小时候充满了勇气,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的诉求。一旦成功后,会成为正向激烈,在今后都会产生相应的模式,遇到问题时会想:我应该 积极面对和谈判 ,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2)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定有差别。

有个演讲者是高校的心理咨询师,他提到,在国内最顶尖的院校里,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失去了自我, 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那些挨打就跑的孩子,敢于和父母争辩、抗争的孩子,有很多对自己有着 清晰的定位和规划, 虽然大多数也是普通人,但也活得更恣意些。

3)孩子在面对机遇的态度不同。

听话的孩子,会一直听话下去,不敢有不同的声音。因为从小就是这么长大的,大多会观察周围,害怕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宁可在众人之中不起眼,也不想表现自己。 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敢反抗,压抑在心底或者只会和朋友吐槽。

挨打就跑的孩子,敢于上前,面对机遇抛出的绳索,毫不犹豫地抓住。 尽可能地展现自己,不停地向着心中的目标靠近。 受到不公,也会积极想办法去化解。他们从小就知道只有发出声音才会被注意,才会得到想要的。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总体来说大致分为四种:

这些家长不喜欢压力,追求安逸,希望让自己和孩子都感觉舒适,尽量把问题简单化。对待孩子的教育更是佛系—— 由他去吧 。当然纯粹的佛系家长很少,毕竟这份豁达很难做到,更多的是逃避压力的伪佛系。

弊端: 孩子很缺乏耐心和毅力、效率不高、很容易丧失自我成长的机会。

这类家长是当今 社会 教育的主流,具有很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对家里的重大事件都能够干脆利落地作出决定。能够制定出相应的规则,并希望孩子认真地遵循,行动力很强,效率高。

弊端: 越是控制越容易遭到孩子的抗拒、挑战和叛逆,孩子不想和控制型的家长太接近。

弊端: 即使和孩子也缺乏界限感,时常过界,不够尊重彼此,在付出后渴望回报,没有得到满足后容易心生怨恨。

弊端: 孩子渴望得到赞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高标准、严要求下容易和父母产生决裂。

四种类型的家长并不是单一的,很容易与其他类型混合存在,无论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 别忘了初衷都是爱孩子,不要让爱在无形中变味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