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是鎏金?

梵高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鎏金无光

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

鎏金不是指某种材质,而是一种需要用黄金这种材质加工制作的传统金属工艺。鎏金是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它被涂在铜器的表面,然后加热使汞蒸发,让金附着在铜器表面。

鎏金工艺最早发源于春秋末战国初,在此后一直应用于小器物的装饰,常见的器型则有带钩,铜环、铺首等。鎏金的制作过程分别为5步,铜质物品的前端打成扁形,沾上水银,晒干。之后在进行溶解黄金,使之成为稠泥形状,又称“金泥”,随后将溶解的黄金均匀的涂抹于铜质物品上,称为“抹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置在变形的铁丝笼中,用铜质物品挑着,围绕抹金的地方进行烤制,使黄金与器物贴合,用玉石在器物上反复摩擦压平。

缎光和鎏金的区别

流金和鎏金没有区别。

鎏金(gilding)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鎏金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

鎏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至今仍在民间流行,亦称火镀金或汞镀金。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先后称为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宋代始称鎏金。

这种工艺程序是:

将黄金锻成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至400℃左右,然后倒入汞,以搅动使金完全溶解于汞中,然后倒入冷水中使冷却,逐成为银白色泥膏状的金汞合剂,这种液体俗称为金泥,此一工艺过程通称“煞(杀)金”。

用磨炭打磨掉铜饰件器表面铜锈后,用“涂金棍”沾金泥与盐、矾的混合液均匀地抹在被器物表面,边抹边推压,以保证金属组织致密,与器物粘附牢固。此一工艺过程通称“抹金”,涂在欲镀铜饰件表面。

以适当的温度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则固着于铜器上,其色亦由白色转为金**,此一工艺过程通称为“开金”。如要求金属较厚,即要将上述过程反复多次(在实际操作中经过四次鎏金的铜件,金层厚约为36微米)。

用毛刷沾酸梅水刷洗,并用玛瑙或玉石制成的“压子”沿着器物表面进行磨压。使镀金层致密,与被铸器结合牢固,直到表面出现发亮的鎏金层。此一工艺过程通称“压光”。再经过清洗压光等工序,一件精美鎏金件的便诞生了。

扩展资料

中国的鎏金技术文化,自战国以来即大放光彩,尤以两汉最为普遍,其制作方法是将金与银混合熔化后,涂上铜器表面,经温烤后固著,再加以打磨即成,华贵璀璨经久不褪。

鎏金器流传至今极为稀罕,主要原因是历代以来战乱损毁,再加上器物中有金成份,很多盗墓贼不知鎏金的艺术价值,就按重量卖给打金匠,熔练为金块或金元宝,所以被破坏的鎏金器物不可胜数。

80年代末,海外艺术品市场出现一股鎏金热,1989年11月,美国纽约苏富比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一件明代鎏金弥勒佛像,底价为8万元美元,结果以21&127万美元的高价成交,震惊了全球文物市场。

许多艺术品收藏家和投资者把目光瞄上鎏金器,价格迅速上涨,至今的鎏金物已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鎏金

缎光和鎏金的区别:鎏金是往物件上鎏金。缎光是给物件缎光,使物件如新。

缎光釉就是半无光釉,这种釉有光滑的表面,但肉眼辨认不出单晶。通过在烧成温度为950一1000℃的高铅釉中加入18%的二氧化锡或氧化锌和4%的二氧化钛可以获得这样的表面。高温时较难取得这种效果,因为单独氧化的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

各种釉料对于光线吸收不同而区别为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及碎纹釉品种。上述釉料均呈色丰富,釉色种类很多。瓷砖釉料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转向半无光、无光釉系列。无光釉用成色元素不多,但釉色很丰富,已经形成高岭质无光釉、碱性无光釉、二氧化硅质无光釉种类。

其中又以钡无光釉、锌无光釉、镁无光釉为其主要代表。此外还有结晶型无光釉,锂辉石析晶型无光釉,难溶性无光釉等类型。

什么是鎏金?

鎏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至今仍在民间流行,亦称火镀金或汞镀金。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先后称为黄金涂、金黄涂、金涂、涂金、镀金,宋代始称鎏金。

鎏金工艺简介

鎏金工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术。在青铜上鎏金的技术发明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