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有何区别?
1、三者概念不同
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其实大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2、理论不同
儒教的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个当中,又特别注重修身的方法,也就是孔子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儒教不讲究跳出情,不但不跳出情,还要在这个情中,充分的发挥情的作用,如何让自身,以及更多的人在世间上生活得如何幸福。
道家和佛家是讲究如何让人去掉人的情,从而让自己明白生命的终极意义。道家是讲究出家的。出家后,就称自己是“方外之人”。意思是自己不受人间的礼教所约束,只对如何跳出这个世间,成为长生者,也就是真人感兴趣。并且只接受道家的各种理论所约束。
因为道家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子讲的《道德经》来修行的。而《道德经》,说到底也是论述部分宇宙形成的原理以及宇宙里面的生命所要遵循的规则。
3、文化不同
儒家,入世。儒家倡导做人要想君子一样,坦荡正直无私。其核心思想是主张“仁爱,归结起来就是:仁、义、礼、智、信。
释家,出世。释家文化认为“众生平等”、“万物因果轮回”、“一切是缘起性空”。对此,释家提出“一切皆为虚妄,对于外界我们不可执着,应该放下心中执念,追求内心的空,生命和事物就是在镜子前的幻影,如梦如泡影,人到最后什么都抓不住。其应对的核心思想是“戒、定、慧。”
道家,隐世。道家主张“为而不争”、“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清心寡欲,静养修心”、“以退为进、守弱为上”等等,这些是其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的思想不仅适合出世之人,也适合那些喜欢静和守的入世的修身养性之人。
扩展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倡导三教合一,但他又深知道、佛一旦深入民间,与世俗混淆,并成立带有浓厚世俗色彩的民间宗教,就会对传统统治构成威胁。这一点已为元末红巾军的历史所证实。朱元璋对此抱有清醒的认识。明帝国一建立,他就开始整顿僧、道门风,严禁僧、道与世俗混同。自正统以后,僧徒
冗滥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些僧徒中,很多没有取得国家的合法度牒,多为私自剃度,其间的成分也就相当复杂,有因户内丁多、求避差役者,有因盗事被发而更名换姓者,有系灶丁灶户负盐课而偷身苟免者。
成分如此复杂,加上出家为僧的目的又不一,以及商业发达以后所导致的城市生活繁华对僧徒的诱惑,难免使僧徒耐不住寺院的寂寞,萌生享受世俗生活的贪念。
与此同时,僧人以民间百姓为门徒,垄断民间修斋作福之类的佛事,并在岁时节序至民间打秋风,获取斋粮,如此等等,无不都是佛教与世俗发生联系的反映。
参考资料:
我是赏心乐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可以说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离不开张良的帮助。那么足智多谋的张良,最后到底归隐何处呢?
据《史记?留侯世家》载:留侯从入关。?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张良曾不止一次地向汉王提出:?愿弃人问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张良早有离开朝政之心,静居行气,出游山林是他一直就有的的想法。但是,在汉十年(公元前197年)时,他又跟从刘邦率兵平叛陈豨,攻下了马邑。汉十年,为平息反叛,张良又带病送刘邦至曲邮。并对刘邦说:?臣宜从,病甚?。言下之意也是要退政隐居。并提醒汉王:?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要避敌之锋芒,巧为周旋战事。这说明,在这段时间里,张良仅有避谷之意,但是还尚未真正的隐退。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因击黥布像时,中流箭负重伤,四月病危中,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刘邦谈到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许多重臣的人事安排,但只字未提张良。刘邦死后,吕后与审食其计谋:?暂不发丧?,欲借机诛杀一批老臣宿将。郦商向审食其进言:?不能欲杀诸将?,也曾提到陈平、灌婴、樊哙等人,仍未提及张良。这说明在这期间张良已经不再朝中了。
张良是怎样退出朝堂的?
有人说,吕后杀了韩信,开始在朝延大力培植吕家势力之时,刘邦又想要换太子,吕后指使吕泽,强迫张良为吕家出谋划策,张良婉言谢绝。吕后还扣张良之子为人质。若张良不为吕家效力,吕后就要将他几子杀掉。张良气愤之极,不告而辞。刘邦得知后,曾亲自率兵四处寻请张良回朝。这说明在吕后专权,大杀功臣宿将,并危及张良自身之安全时,张良便毅然离去,避谷山林了。
那么,张良避谷在何处呢?
秦岭紫柏山区,乃是刘邦张良军旅之地,张良在此隐居,大有可能。
当年,刘邦和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依张良的计谋翻越秦岭,夺下关中;又东出函谷关,一开汉楚争雄之战局。后来,军事失利,刘邦又依张良之策略与项羽议和停战,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待和约签定,楚军守约东归之时,汉军乘其不备,背约追击。又令韩信、彭越两位大将夹击,项羽大败而逃。后又在垓下一-战,致楚几乎全军覆没。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遂灭楚立汉,统一天下。当时刘邦、韩信从根据地?汉中出兵,所过之陈仓古道,就是从紫柏山之西侧山腰,以及附近的闸口石、箭锋垭、瓦房坝等地而过。传说的张良避谷之处,就在箭锋垭不远处。
从以上不难看出,秦岭南坡紫柏山一带,是汉中盆地的北部屏障,攻取关中的军事咽喉和防线,乃兵家军旅必争之地。作为刘邦之谋士重臣的张良,对这一地区必然是了如指掌,十分谙熟的。这里又是名山仙境,世外桃源。之后,张良选此深山险峰避谷隐世,看来不无道理。
张良在紫柏山避谷,史料多有记述,民间更富传说。
张良避谷后,刘邦曾亲自率兵进山寻请张良。据传,留坝县城青羊河西南岸的原?汉王城?,就是刘邦寻找张良时修建的住地。后来,刘邦在紫柏山北坡的高桥打听到张良的避谷处。终于在白云封顶、雾霭沉沉的一条山涧绝壁处找到了张良。
又据留侯祠《三清殿创建碑》载:?紫柏山麓有留侯庙,相传为张文成公避谷处。....公,运筹策决胜,激流勇退,如神龙出没,以视沉溺功名,膏盲泉石者。?《留坝县志》又云:?留侯尘心浓,未曾高卧登此峰。?也明确记载:张良在此避谷。
总结:不论张良是否避谷紫柏山林,抑或其地其物是真是假,还是其山其地名因何而得,总之,后世之人把庙址选择在昔日汉王、留侯开创汉室的主要活动地一汉中境内,并在风景如画,吐纳烟岚的紫柏山麓,建庙设祠,亦可谓设计建造者之知情会意,匠心良苦。结合史料和民间的传说记载,张良最后隐居在秦岭山脉汉中境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