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怎么区别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
一般休渔期野生黄鱼比较少,人工养殖黄鱼与野生黄鱼在外形和口感上相差很大。从外观上看野生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而人工养殖大黄鱼由于生活在网箱里比较悠闲,缺少锻炼,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肤色暗黄或灰白,鱼唇颜色淡。另外,野生大黄鱼的鳍一般干净而完整,鳍形较长,而且从海里捕捞上来时,由于气压减低引起鱼鳔爆破而毙命,不大有痛苦挣扎过程。
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痕迹。那些鳍看上去有点红、有点破损,鳍形较短;鱼身上有红点、伤痕的,可以肯定是养殖的。
因为人工养殖大黄鱼一般被关在网箱里养,在狭小的空间里游动时容易撞伤。目前有些深海养殖大黄鱼和野生的大黄鱼外表有些相似,但吃起来肉质有点松软,口味不如野生的纯正。
扩展资料: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又名小黄花鱼,脊椎动物,硬骨鱼纲,石首鱼科,又名:小鲜、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鳞鱼、小春色、金龙、厚鳞仔,也叫“黄花鱼”、“小黄花”。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5-6行鳞,金**。
小黄鱼具有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食性,对食物选择性小,主要摄食浮游动物、 鱼虾等,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鱼类主要为鰕虎鱼,虾类则有毛虾、糠虾、 脊尾白虾和鼓虾等。
在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海域,小黄鱼主要摄食游泳动物,但在不同的生活时期(越冬期、 产卵期和索饵期)摄食强度不同,其中越冬期 (1~3月)摄食强度最弱,产卵期(4~5月)居中,索饵期(6~12月)最为旺盛。
小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钙、磷、 铁、 钾、 钠、 镁、 硒和维生素A 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食用价值高,而且无论从中国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中,都发现小黄鱼还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
例如:鱼鳔具有润肺、健脾、补气血的功效;胆能清热解毒、平肝、降血脂;鱼磷可制药用胶;精巢用来提取鱼精蛋白、精氨酸;卵巢则可用于提取卵磷脂。
参考资料: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