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黄芪和炙黄芪有什么区别?
黄芪是一味很好的补气中药,可以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抗水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由于长期大量的采挖,黄芪已经濒临灭绝。现在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那么生黄芪和炙黄芪有什么区别?黄芪要怎么吃?我们来看一看。。
1、生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
黄芪,是一味很好的补气中药,可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等功效。关于黄芪,有生黄氏和炙黄芪之分,两味中药功效略有不同。生黄芪和炙黄芪的区别如下:
1、生黄芪的名称有非常之多,比如黄耆,棉芪,绵芪,绵黄芪,北芪等等,而且也分很多种类别,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生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生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生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生黄芪。生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炙黄芪是传统黄芪炮制而成的,是将生黄芪切片,加蜂蜜炒制而成,炮制较为粗糙,劳动强度大。炙黄芪,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医生常常给“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炙黄芪重在补气升阳,在黄芪的诸炮制品中应用最多,由于饮片的临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视。如传统方法的改进、炮制温度、炮制时间、辅料用量、成品质量分析等研究报道较多。
简单来说,炙黄芪主要以蜜炙为主,就是把生黄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黄芪重在补卫气,兼以排脓止痛。炙黄芪主要以补中气为主,即脾胃之气,如遇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等合并使用。其中,炙黄芪多服易引起上火。
另外特别注意的是,中药黄芪很适合气虚之人服用,但是阴虚者不宜服用,否则会加重病情。那么黄芪怎么吃,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2、黄芪怎么吃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对气虚血亏的人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3、这些患者慎用黄芪
1、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2、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可爱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3、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4、黄芪食疗价值: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黄芪北芪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
1、生黄芪是补气血的,例如讲话没劲儿,行走没劲儿,面色较为白等全是脾肺气虚的表现。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例如上身气虚可以用生黄芪,下身气虚还可以用生黄芪。生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湿消肿、脱毒、拨毒的作用,适用盗汗、盗汗、血痹、水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熟黄芩是传统式黄芩中药炮制而成的,是将生黄芪切成片,加纯蜂蜜炮制而成,中药炮制比较不光滑,劳动效率大。炙黄芪,善于补气血补血,适合肺虚胸闷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医师经常给“中气下陷,内脏器官松驰”的病人应用。
3、炙黄芪重在补气血生阳,在黄芩的诸炮产品中运用数最多,因为中药材的临床医学需要量大,中药炮制科学研究也就尤受高度重视。如传统式方式 的改善、中药炮制温度、中药炮制时间、辅材使用量、制成品质量检查等科学研究报导较多。
黄芪北芪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北芪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黄芪北芪都是属于常见的中药材,平时人们喜欢把黄芪泡水喝,不仅能增加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延缓衰老,本文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黄芪北芪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北芪的区别的功效与作用一、黄芪与北芪的区别:
北芪是黄芪的一种,是生长在北方的黄芪。也有南芪,南芪效力与北芪相仿,但没有它温热,十分适合南方补益之用。
而黄芪是正名,北芪是冠以产地名的称谓。中药以产地、形状冠名的有很多,比如川连、鸡爪连都是黄连,因其产于四川、形似鸡爪而得名。黄芪的别称还很多,比如北芪、锦芪(金井玉栏)、绵芪、二皮、炙芪、红芪等等不一而足。
南方人管北方生产的黄芪统称为“北芪”,不过“北芪”和“正北芪”可不是同一个东西。正北芪只有山西浑源才能长出来,所含皂苷含量是其他黄芪的几倍,而且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因此我们就可以发现了,相比较而言,北芪是更好的一种中药材了,如果我们有条件的话,那么就可以选择更好的中药材来吃了。
总而言之,黄芪就是北芪,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血补气、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的功效。黄芪富含糖类、胆碱、叶酸和多种氨基酸,对***有着多方面的作用,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皮肤循环。
二、黄芪的功效
1、补气升阳。
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2、固表敛汗。
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3、托疮排脓。
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4、利尿消肿。
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三、北芪的功效与作用
1、北芪有托疮排脓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北芪常与党参、 肉桂同用。取北芪补气健脾,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脓生肌作用。
2、北芪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北芪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虚泄泻,久泻脱肛等。北芪的补气力强,善补肺气,可以治疗肺虚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北芪常配 党参、 白术、淮山、炙 甘草同用。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3、北芪有益气升阳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北芪善于益气升阳,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阳。这时宜蜜制后用。
4、北芪有固表止汗的功效:北芪用于表虚自汗。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北芪同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北芪同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北芪同滋补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补益汗源,使其发汗,所谓“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这时宜生用。
5、北芪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北芪用于气虚水肿,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 茯苓同用,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多用于治疗 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如何区分黄芪北芪一、概念差别
黄芪属于中药名称。
北黄芪或者北芪只能说属于处方名。因为品质好的黄芪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和山西等地。所以医生为了强调黄芪的产地往往会在处方中用北黄芪(内蒙古、黑龙江所产的黄芪)或者西黄芪(山西所产浑源为中心所产的黄芪)等名称。北黄芪属于正品黄芪,品质属于比较优良的,属于黄芪佳品。
二、产地不同
北芪特指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地区的黄芪,其产地范围相对固定。
黄芪的产地就没有明显的特指区域,我国的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均有出产。
三、集合大小的差别
北芪是众多黄芪中的'一种。而北黄芪、西黄芪等品种均属于黄芪。
扩展资料
北芪和黄芪的功效:
1、补脾益气:非常适合脾胃比较虚弱和脾虚泄泻的患者,而北芪具有很好的补气力,可以搭配党参、淮山等一起服用效果更佳。若是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2、可以补气。固汗的效果也很明显,治阳虚自汗;可以跟补气药一起搭配,治疗气虚自汗。有的人气血不足,或者感染了风寒,但又出不了汗,可以在解表药中配些黄芪,可以达到补气的效果,让其发汗。
3、有的患者气虚导致了水肿,建议用黄芩撘配茯苓、白术、防己和桂枝一起服用,有很好的利水消肿作用。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患者也可以服用。
4、脏器会下垂的原因是中气下陷导致的,而北芪有很好的益气升阳效果,对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患者。有补中益气汤的效果。
5、溃后久不愈合患者,也可以服用黄芪,建议搭配党参、肉桂一同服用。可以很好的促进脓疱的早溃让肌肉迅速新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