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看见人后有毒和无毒蛇的区别

小肉包1年前 (2023-12-15)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带状疱疹毒蛇

看见人后有毒和无毒蛇的区别,无毒蛇会跑开,无毒蛇天生没毒腺,没发保护自己只能逃跑。有毒蛇有毒毒腺,会防卫,人靠近会攻击人的,比较暴躁。

毒蛇和无毒蛇,大家有必要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

毒液管是输送毒液 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有毒液管。 毒蛇具有毒牙, 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与无毒牙相比,有毒牙既长又大。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没有机会看到蛇究竟有没有毒腺、毒液管,所以只能采用其他方法,比如看外形。

从外形上看它们主要有以下的 区别。

(1)有毒蛇的颜色一般鲜艳,无毒蛇的色彩多不鲜艳。

(2)有毒蛇的头部一般为三角形,无毒蛇的头部多为椭圆形。

(3)有毒蛇的尾巴短粗,无毒蛇的尾巴细长。

(4)毒蛇的牙痕有较大的毒牙痕和细小齿痕,无毒蛇的牙痕均细小。 为了避免伤害,大家应该尽量地进行预防,以下的方法仅供参考:打草惊蛇,把蛇赶走;在山林地带宿营时,睡前和起床后,应检查有无蛇潜 入;不要随便在草丛和蛇可能栖息的场所坐卧,禁止用手伸人鼠洞和树洞 内;进入山区、树林、草丛地带应穿好鞋袜,扎紧裤腿。

遇见毒蛇,应远 道绕过;若被蛇追逐时,应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转弯跑,切勿直线跑 或往下坡跑。

看见人后有毒和无毒蛇的区别

有一种痛叫“带状疱疹”。豪不夸张的说,除了“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就属它了。夏天是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在我国,带状疱疹每年影响近300万人。

大家都听过缠腰火丹、缠腰火龙、缠腰龙、蛇盘疮、蛇缠腰和蜘蛛疮这些称呼吧。说的就是带状疱疹。光听名字就知道有多么可怕了。许多得过带状疱疹的患者都知道那撕心裂肺的疼痛,让人切齿穿心,彻夜难眠,刻骨难忘,甚至痛不欲生。

一、如此可怕的带状疱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首先带状疱疹是神经损伤性疾病

带状疱疹之所以会产生这刻骨铭心的神经痛,最主要原因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并损伤相应的感觉神经的结果。

当出现创伤,疲劳,病后虚弱,免疫下降的时候,就会被激活。沿着感觉神经轴索,到达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增殖变身为带状疱疹,首先会出现潮红斑,有灼热感,继而会出现米粒到黄豆大小的丘疹。

因此带状疱疹不仅仅是皮肤病,更是神经损伤性疾病。也就是说除了皮肤发炎外,神经也同样发炎了。痛觉由神经系统传递,神经发生炎症,想不痛都难。

二、是什么原因导致带状疱疹发生的呢?

这就要提及一个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 ,VZV)。之所以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因为它既可以引起水痘,又可以引起带状疱疹。对这一病毒没有抵抗力的初次感染者,通常会表现为水痘,常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水痘的传染力极强,直接接触患儿或其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但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后遗症,且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是有时病毒会以静止的状态存留于神经节(潜伏期),并在多年后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也就是说,患有水痘的任何人,在日后都有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据相关研究显示,约有10-20%的水痘患者,日后会出现带状疱疹。

三、普通人如何避免或者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呢?

1.避免皮肤外伤与破损皮肤的外伤与破损易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疱疹病毒乘虚而入,从而引发带状疱疹。因此大家应注意预防发生皮肤外伤与破损,避免疱疹的发生。

2.避免接触毒性物质 防止病毒感染

3.尽量避免接触化学品及毒性药物,因为化学品及毒性药物易对皮肤造成很大的伤害,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会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给疱疹病毒可趁之机。

4.预防被其他疾病的病毒感染,尤其是季节性的寒暖交替,要注意自身的保暖措施,预防受寒而导致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5.预防感冒:身体受凉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在引起感冒的同时,有可能诱发带状疱疹;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避免熬夜、过度疲劳等;

7.调整自身免疫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侵袭,主要是由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失衡,因此,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

四、得了带状疱疹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疹持续时间、防止皮疹扩散、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系统性的药物治疗主要有 :抗病毒药物、止痛和减少并发症。

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地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复制,降低带状疱疹的严重性、降低带状疱疹的持续时间、预防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