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紫砂壶的晶光、润光、和贼光?
世上的事、有真、就有假,有好、就有差,紫砂壶也一样,谁都知道有好有差,但就是没办法去辨别那个好与差。
宜兴紫砂已经传承上千年,紫砂能够传到今天,历史上不可能说紫砂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实际上古人早有了鉴别紫砂壶好坏的最科学、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明朝周高起说:“砂壶;有晶光者,最为上乘,有润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为贼相”。短短二、三十个字,概括的精妙绝伦。其实,很多人看到过这个方法,也许是不懂其中的道理,也许是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许是走马观花没有留意,把这个好方法给埋没了。我们先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一下,紫砂壶古称砂壶,有晶体光点的紫砂壶,是最好最好的紫砂壶,有润泽之光的,是很好的紫砂壶。和尚光;就是象和尚的脑袋油光锃亮的光,这里的“贼”;是指盗贼的身份,下贱、不值钱。最为贼相就是最差最差的品相。
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对于能够相信这句话的人来说,只要去学会看晶润之光是什么样的光就行了,而对于有些好学的人来说,我凭什么相信这就是正确的方法呢,这就要弄清这个结论的来龙去脉,和了解她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唯一性。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从紫砂矿料演变成紫砂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特征,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来倒推这个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我认为,一把有晶润之光的紫砂壶,首先肯定的是,这壶在最后出窑的时候已经烧熟了,没有烧到结晶的紫砂壶不可能有晶润之光。再向前推,这把壶的做工肯定是上乘的,没有上乘的抿针功力把砂粒磨平、把脂泥抿净是不可能发出晶润之光的,最好的泥如果没有明针工烧出来是泥浆色,或制作时含水多(就是注浆)烧出来的是水光多,所以,有晶润之光的壶一定是好做工。
再向前推,做这把壶的泥一定是纯正的好砂料,只有砂粒纯度高的泥料,砂粒才会相互固定,抿针的打磨才会对砂粒起作用,如果是等外泥,抿针一用力,砂粒陷进去了,粉末泥上来了。再就是砂粒一定是很整齐的砂粒,如果是杂质多、或者是岩化不均的料,因为它们的烧结温度不同,显色不同,也很难有晶润之光,所以,有晶润之光的壶,一定是用的好泥料。既然是好泥料,那一定是用好矿料炼的泥,因为,紫砂与别的材料不同,差矿料是很难炼出好紫砂泥的,既然确定是用的好矿料,就没必要纠结这个矿料在是那里挖出来的了。
古人周高起这个鉴别紫砂壶的方法可以说是精、准、狠,简单、准确、高效,一锤定音。而现在消费者买把壶却本末倒置,追求矿料,仿佛是矿料就是壶,追求原矿,却又不识原矿,结果追得全天下都是原矿,追求老泥,反而老泥是越来越多,乱追的结果是,紫砂市场越来越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今又流传起“现在没真紫砂啦,不敢买紫砂了”的危言耸听的言论。根本问题是:不是没有真紫砂,而是不识真紫砂,所以,要让更多的人识紫砂,这才是根本。
根据周高起的这个方法,要识紫砂壶,只要学会看晶光、润光就行了,这就是大道至简,往往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晶光、润光、和尚光,很多人认为都是光,没区别,所以,基本上都是看颜色说泥。紫砂被称为五色土、七彩泥,紫砂本身的颜色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看颜色就会把一个泥说成很多种泥,壶的颜色,并不代表壶的好坏。代表壶好坏的是内在气质,反应出来的是光泽。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的眼睛能看到五彩纷呈的各种物质,是因为,能被我们看到的物质能反光,反光率越小,看起来就越暗,如果一点光都不反,就是在太阳下我们也看不到,这就是隐形。紫砂壶烧到结晶后因表面收缩挤压而形成砂皱,大部分的光被皱面吸收了,所以,新紫砂壶相对其它物件看起来灰暗,只有少部分的光在晶面上折射出来,所以,我们又能看到她的存在。当紫砂壶经过一段时间的擦养后,在不同深度的皱面上因吸附上茶水油脂而反出折射光,反光点的密度也大大增加,且这些光点是在不同深度折射出来的,所以,看起来光有厚度,感觉象光云,又由于晶体点折射出来的光是散的,又象光雾。所以,真正紫砂壶看起来不艳,强光下又不刺眼,给人以温润的感觉。下面来看看实际的紫砂壶表面的结构情况。
上面两张图是均等颗粒纯砂料壶的与表面显微,从显微上看,砂粒基本匀称,晶体面相对大,折射出来的光点也相对大,大而强的光点就是晶光。由于紫砂不是透光体,所以,紫砂壶上的晶光实际感觉是很微弱的。
上面两张图是传统底槽清料紫砂壶的与表面显微,从显微上看,有大而散的反光点,也有小而密的反光点,视觉上的感觉就是晶润之光。
上面两张图是传统朱泥壶的与表面显微,从显微上看,传统朱泥壶的表面呈脊角纹状,这是因朱泥细嫩、颗粒细小烧成收缩结晶形成的,这就是通常说的朱泥壶的砂皱,但真正会看的似乎不多,大多数人把波浪纹、布料上的褶皱当成了砂皱,结果是真朱泥蒙冤,假的被发扬光大。从显微图上看,反光点细小而密集,我们在实物上的视觉感觉是细微密集的光点,这就是润光。
当前位置:紫砂之家首页>>紫砂资料>>紫砂概述
如何区别紫砂壶的晶光、润光、和尚光?
时间:2017-12-0510:33:41来源:紫砂之家
晶光润光和尚光
供春
经典器型,大方别致
作者:蒋泽军
查看作者作品
编号:32824
库存:1件
泥料:原矿段泥
容量:300cc
世上的事、有真、就有假,有好、就有差,紫砂壶也一样,谁都知道有好有差,但就是没办法去辨别那个好与差。
宜兴紫砂已经传承上千年,紫砂能够传到今天,历史上不可能说紫砂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实际上古人早有了鉴别紫砂壶好坏的最科学、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明朝周高起说:“砂壶;有晶光者,最为上乘,有润光者,上乘也,和尚光者,最为贼相”。短短二、三十个字,概括的精妙绝伦。其实,很多人看到过这个方法,也许是不懂其中的道理,也许是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许是走马观花没有留意,把这个好方法给埋没了。我们先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一下,紫砂壶古称砂壶,有晶体光点的紫砂壶,是最好最好的紫砂壶,有润泽之光的,是很好的紫砂壶。和尚光;就是象和尚的脑袋油光锃亮的光,这里的“贼”;是指盗贼的身份,下贱、不值钱。最为贼相就是最差最差的品相。
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对于能够相信这句话的人来说,只要去学会看晶润之光是什么样的光就行了,而对于有些好学的人来说,我凭什么相信这就是正确的方法呢,这就要弄清这个结论的来龙去脉,和了解她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唯一性。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从紫砂矿料演变成紫砂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特征,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前面学到的知识来倒推这个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我认为,一把有晶润之光的紫砂壶,首先肯定的是,这壶在最后出窑的时候已经烧熟了,没有烧到结晶的紫砂壶不可能有晶润之光。再向前推,这把壶的做工肯定是上乘的,没有上乘的抿针功力把砂粒磨平、把脂泥抿净是不可能发出晶润之光的,最好的泥如果没有抿针工烧出来是泥浆色,或制作时含水多(就是注浆)烧出来的是水光多,所以,有晶润之光的壶一定是好做工。
江晓燕鸿福二式(描金)编号:44730
再向前推,做这把壶的泥一定是纯正的好砂料,只有砂粒纯度高的泥料,砂粒才会相互固定,抿针的打磨才会对砂粒起作用,如果是等外泥,抿针一用力,砂粒陷进去了,粉末泥上来了。再就是砂粒一定是很整齐的砂粒,如果是杂质多、或者是岩化不均的料,因为它们的烧结温度不同,显色不同,也很难有晶润之光,所以,有晶润之光的壶,一定是用的好泥料。既然是好泥料,那一定是用好矿料炼的泥,因为,紫砂与别的材料不同,差矿料是很难炼出好紫砂泥的,既然确定是用的好矿料,就没必要纠结这个矿料在是那里挖出来的了。
古人周高起这个鉴别紫砂壶的方法可以说是精、准、狠,简单、准确、高效,一锤定音。而现在消费者买把壶却本末倒置,追求矿料,仿佛是矿料就是壶,追求原矿,却又不识原矿,结果追得全天下都是原矿,追求老泥,反而老泥是越来越多,乱追的结果是,紫砂市场越来越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今又流传起“现在没真紫砂啦,不敢买紫砂了”的危言耸听的言论。根本问题是:不是没有真紫砂,而是不识真紫砂,所以,要让更多的人识紫砂,这才是根本。
根据周高起的这个方法,要识紫砂壶,只要学会看晶光、润光就行了,这就是大道至简,往往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晶光、润光、和尚光,很多人认为都是光,没区别,所以,基本上都是看颜色说泥。紫砂被称为五色土、七彩泥,紫砂本身的颜色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看颜色就会把一个泥说成很多种泥,壶的颜色,并不代表壶的好坏。代表壶好坏的是内在气质,反应出来的是光泽。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的眼睛能看到五彩纷呈的各种物质,是因为,能被我们看到的物质能反光,反光率越小,看起来就越暗,如果一点光都不反,就是在太阳下我们也看不到,这就是隐形。紫砂壶烧到结晶后因表面收缩挤压而形成砂皱,大部分的光被皱面吸收了,所以,新紫砂壶相对其它物件看起来灰暗,只有少部分的光在晶面上折射出来,所以,我们又能看到她的存在。当紫砂壶经过一段时间的擦养后,在不同深度的皱面上因吸附上茶水油脂而反出折射光,反光点的密度也大大增加,且这些光点是在不同深度折射出来的,所以,看起来光有厚度,感觉象光云,又由于晶体点折射出来的光是散的,又象光雾。所以,真正紫砂壶看起来不艳,强光下又不刺眼,给人以温润的感觉。下面来看看实际的紫砂壶表面的结构情况。
上面两张图是均等颗粒纯砂料壶的与表面显微,从显微上看,砂粒基本匀称,晶体面相对大,折射出来的光点也相对大,大而强的光点就是晶光。由于紫砂不是透光体,所以,紫砂壶上的晶光实际感觉是很微弱的。
上面两张图是传统底槽清料紫砂壶的与表面显微,从显微上看,有大而散的反光点,也有小而密的反光点,视觉上的感觉就是晶润之光。
上面两张图是传统朱泥壶的与表面显微,从显微上看,传统朱泥壶的表面呈脊角纹状,这是因朱泥细嫩、颗粒细小烧成收缩结晶形成的,这就是通常说的朱泥壶的砂皱,但真正会看的似乎不多,大多数人把波浪纹、布料上的褶皱当成了砂皱,结果是真朱泥蒙冤,假的被发扬光大。从显微图上看,反光点细小而密集,我们在实物上的视觉感觉是细微密集的光点,这就是润光。
上面两张图是等外泥紫砂壶的与表面显微,从显微上看,虽然也是凹凸不平,但颗粒表面与与颗粒之间都是脂浆,反光面是连续的,所以,这类壶经过擦养后、油光锃亮,这就是和尚光。
以上介绍了晶光、晶润之光、润光与和尚光,基本了解了它们的变化关系。晶光、润光的区别实际是视觉感觉上的区别,大而强的光点叫晶光,细而密的光点叫润光。我们在观察或使用紫砂壶时,通常眼睛与壶的距离在三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如果把一把好壶放在与眼睛三十厘米远的时候,感觉的是晶光,如果放在一米远看,这时感觉到的就是润光,只是强度密度不同而已。润光与和尚光的区别,润光是密集的、有厚度的点光,和尚光是平面光,当光点越来越密,就是光的深度越来越浅,当迫近平面时,就变成了和尚光。所以,紫砂壶,没有绝对全是晶光,也没有绝对全是和尚光。晶润之光越多,紫砂壶则越好,和尚光越多,则越差。实际鉴别紫砂壶的好坏,只有看两个相就够了,晶润之光,就是晶相,和尚光俗称玻相,晶相越多,壶越好,玻相越多则越差。
紫泥是紫砂的一种,应该问的是哪种紫砂泥好吧?最好是底槽清,本来朱泥很好,但是现在水很深,能弄到正牌的可能性很小。
泥料的好坏,就需要很丰硕的经验来鉴别了。一般来说,好的泥料看上去较柔和、养出来“润”且出浆速度快,包浆“肌理丰盈”。?至于哪种泥料最好,这个题目很难说。由于每种泥料都有它的特性,很难比较,也很难有个权势巨子的尺度。通常,好的泥料的壶养成包浆的速度要比普通泥料的壶养成的速度快。实在一把壶养的好坏,泥料是最重要的因素,好的泥料养出来的壶肯定会很漂亮的,反而言之,泥料不好,花再多的心血,壶仍是老样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用什么办法去鉴别,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晰的,需要长年累月累积的经验。假如很直观的以为一种泥料很漂亮的话,就应该考虑一下了。
老泥、新泥是泛博壶友都存在一个误区。实在,紫砂的形成到今天都是经由了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间了,都可以说是老泥。至于泥料的风化期、陈腐期倒有是非之分。紫砂都是经由几亿年的时候形成的,所谓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陈腐期上区别而已。泥料的陈腐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越久越好,但在制壶前需重新回炼一下。陈腐期久的泥料相对于陈腐期短的泥料要温润,可塑性要高一点。感觉没有那么硬。制好的壶一个无水色,较丢脸。一个有水色,较好看。
紫砂泥也有档次之分,个人以为依次是:朱泥、底槽青、缎(团)泥、拼紫、普泥。但是纵观大大小小的紫砂书籍、权势巨子的工艺师,对紫砂泥档次的顺序也没有一个权势巨子、全面的说法。实在,泥料只要自己喜欢、觉得好、易养,那么它就是好的。
好的泥料加上好的火候,烧出来的紫砂壶光彩丰满、温润易养。否则,要么干巴巴,要么表面非常光亮(称之为玻璃光或贼光),一般都是加有化工颜料和经人为加工的,不可取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