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培育的人造肉,它还能定义为“肉”吗?
人类是杂食型生物,食物如何太单一对健康不利,吃肉多了容易肥胖,对身体不好,但如果常久不吃肉,身体的营养上不去,也不利于健康。因此,肉类是人类离不开的食物。
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养殖业的肉食有时供就不上,于是科学家们就通过一些基因合成的方式来人工合成一些食品,像以前的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到纳米技术,这些曾经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早期推出转基因食品的时候,很多人对它的安全性都有忧虑,社会上曾经一度分成两个阵营,有说转基因是安全的,有说是不安全的,到底谁对谁错,目前也没有定论。但转基因食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市场进行销售。
肉类自然也有实验室培育的一类,而最近有消息称 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作为一种新兴食品,预计将很快投入市场。生产商一方面想标榜肉类来源无?受害动物?,一方面又想将其作为肉类出售。人造肉的食品标签是否可以含有?肉?字?
有报道称,今年市场上将出售实验室培育的肉类。美国牛肉生产者协会于今年2月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倡导对?牛肉?和?肉?进行法律定义。
他们希望通过法律,将?人造?或?人工合成?肉制品排除在外。他们坚称,被标记为牛肉和肉类的肉制品,应该来源于?以传统方式获得的动物组织或肉?。
那何为实验室肉类,和传统的肉类有何区别呢?实验室肉类和传统肉类以饲养、屠宰动物是截然不同的过程,培育肉类的过程首先是将来自供体动物或胚胎的干细胞浸没到生物反应器中的血清里,这种血清通常来自死牛的胎儿。为了从实验室培养的细胞中培育出动物肉,研究人员需要用到几项技术,例如理论上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使其不仅具有多维形态,还包含脂肪和血液。
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实验室肉类其实是以动物的胎儿血液中提取的胎血清,通过这些胎血清进行培育合成就成了实验室肉,也就是人工肉类。这种肉的口感和传统肉有何区别,营养价值是否高,现在还没有定论。
现在争议的中心就是如何给这种实验室肉类定义,名字中是否能含有?肉?字,但根据目前的消息,估计这种实验室肉上市后,也不会以肉类定义,它并不满足?肉类?的法律定义,如果没有这种定义,上市销售它的卖点就会大大降低。
每一种新产品食物的上市,都会有很多争议,这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当初的转基因食品,一开始很多人也接受不了,但后来慢慢人们也接受了,在不断的食用中,发现转基因也没什么危害。实验室肉也一样,刚上市人们肯定也难以接受,不敢去尝试去食用,但过一段时间,当人们发现,这种人造肉其实也是不错的,就会慢慢接受了。
随着我国国产人造肉在上海通过肉馅月饼的方式进行口味测试以来,国产肉逐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国国产人造肉和普通肉类的区别。
作为国内第一款人造肉,即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健实验室团队与植物肉品牌Starfield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代“人造肉”,是用大豆等其他植物蛋白制成的,含有大量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这种制作方法也是现如今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其成本相比用动物干细胞培养较为便宜。
就目前研究表明,人造肉也可能比普通肉类更健康。因为人造肉的生产过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还可以人为地控制肉中的营养物质, 在生产的过程中可用健康的ω-3脂肪酸来代替易导致高胆固醇的ω-6脂肪酸,这对于“三高”人群而言,可以说是一个福音。同样的,人造肉相比于普通肉类,其病毒风险也是大大的降低。在环境方面,人造肉的诞生可以缓解不少环境压力。有数据表明,当前全球陆地面积有30%都被用于养殖业? ,而在我们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 有18%来自养殖业,这是一笔极大的环境负担。人造肉不像动物一样产生毛、皮、角、骨排泄物之类不能吃的东西, 生产占用的土地很少,有效地缓解了温室效应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局势。
但就目前为止,人造肉研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所生产的人造肉,主要是仿制碎肉形式,比如饺子、月饼和肉丸之类的食物,而牛排、排骨等还处于研发状态。希望我们的研究人员努力攻关,为百姓带来口感更好,种类更多的人造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健康。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