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地主是地多还是钱多?
地主、士绅两个阶层紧密结合、随时互换,撑起了整个封建时代。真正有名的豪强地主,也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土地兼并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这种事屡禁不止,一次次朝代更迭,无非是把土地和权力从一小撮人手中转移到另一小撮人手中的过程。
建国次年,根据土地改革法,依法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贫民,同时出台划分成份的决定,根据土地多少和比例指标,在全国各地除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之外的几乎全部地区,实现了“消灭地主阶级”的既定目标。
北伐成功后的国民政府,也在全国各地试点实行过以减租、赎买为方式的土地改革运动,各处试点均遭到官绅地主的杯葛,未得到长期实行,究其原因,国民政府赖以生存的基础即是仰仗官绅地主阶层的支持,土地改革进行得越深入,越相当于自戮身体,不仅是官绅地主阶层不满意,连底层贫苦民众也因为药力见效太慢而相当不以为然,他们更需要立竿见影的粗暴免费模式。
远赴台岛后,“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运动反倒顺风顺水搞成了,原因很简单:一、之前本岛土地(21.6%)已经成为日人产业,完全可以相对粗暴一点;二、针对其他大地主的产业,“国民政府”的赎买资金也比较充足;三、本岛没有错综复杂的人员关系背景,赎买意志比较坚定,执行起来阻力不大。回过头来说地主的定义和数量。1933年对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六省农村调查的总结:占农村人口3.5%的地主占45.8%的耕地,6.4%的富农占18%的耕地,19.6%的中农占17.8%的耕地,70.5%的贫雇农占18.4%的耕地,东北及西北地区由于土地面积广,人口较少,情况稍好一些。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地主富农阶层,除了极少数的官绅豪强势力(当然他们占据的土地人均数量也最多,民怨也最大),在土地自由买卖的基础上,大部分人其实也是靠勤俭节约发家致富,从晚清到民国,法律相对封建社会还是比较健全的,能在很大程度上封堵住土地上的霸凌抢夺现象。
像我们在电视剧《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一家人拥有7晌土地,每晌15亩,加起来超过一百亩,还有长工7人,按照后来的等级评定,他必须是一个地主。
记得上小学时学过几篇文章,一个是《范进中举》,一个是《社戏》,一个是《润土》和《阿Q正传》。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此人的文章在教科书里越来越少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而今天作者要讲的士绅,就和这4篇课文有关。古代有句名言叫做“皇权不下县”,那么县以下的靠什么来维持呢?那就是士绅。什么是士绅?为何这个阶级在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又为何突然消失了呢?
·士绅阶级的形成
在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之前,读书和学武艺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当然是卖于帝王家了。
所以,古人才说:书中有黄金,书中有美女,书中有官当。而在科举制度没形成之前,读书人想当官,得有人推荐。
为了当官,这时出现了各种隐士,其实很多人靠这个来炒作自己,从而让自己变得出名,最终目的还是当官。
当然,如果出身门阀世家,那就容易多了。有了科举之后,大家就有了竞争的机会。
但三万人,一次也就录取几百人,中举率不到3%。剩下的这些读书人怎么办?如果不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很容易闹事的。
例如著名的黄巢军起义,就是一个多次落榜的读书人因为怨气发起的叛乱。
为了安抚这些落第的读书人,就出现了所谓的士绅阶层。其中,朱元璋是最聪明的一个。
·朱元璋给士绅的特权
在朱元璋之前,秀才和举人是有保质期的。过了这个期限你再没有上进,那就取消你所有的特权了。
朱元璋为了安抚这些受伤的读书人,更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他宣布从此秀才和举人是终生制的。
只要考中的秀才,不但终生免税,还能享受一系列的特权,比如升堂不用下跪,在乡间也永远都有面子。
如果考中举人,一般人真的会像范进一样发疯,因为中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机会。
不但县太爷会登门拜访,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都会给你送钱、送物,甚至送女儿。
在古代就是如此。有了身份,就有了名气,有了名气就能接触上层的人,接触了上层的人,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财富。
而士绅,就是那些做不成官或当官退休后的读书人。这些人,介于官和民之间,是管理地方事务的地主加文人。
·士绅阶层的巨大作用
士绅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是维持地方治安和伦理道德的主力。另外,士绅还有修桥、修路、演社戏等提供公共性服务的义务。
那乡绅能得到什么呢?能得到声誉和名望,有了这些就会有钱。
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家里的学堂,像鲁迅笔下在城里生活的大家族迅哥儿,都属于这类人。由于他们掌握着民间最好的资源,他们的子弟就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就有了更多当官的机会。
为了维护这样的优势,士绅必须保持表面的良好形象。尽管红楼梦里贾府除了门口的两头石狮子是干净的,里面全是肮脏的。但表面,他们还是很风光、很讲究的。
士绅为何就消失了呢?这还要从八国联军进中国开始说起。
·士绅阶层的消失
当西方列强打开了大清的国门之后,不仅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屈辱史,也严重破坏了维护了上千年的乡间伦理道德和乡绅阶层。
因为洋火、洋油、洋布的出现,严重打击了乡村的手工业,并因此导致了佃户业余手工业的破产。
佃户没有了副业,就很容易破产。破产后,就加剧了和士绅的矛盾。更何况到了近现代,士绅家族都搬城里去住了。像阿Q的雇主,迅哥儿、黄四郎等等。这就有了“二房东”一样的中间商,也进一步加剧了佃户和士绅的矛盾。
而到了后来,士绅阶级就变成了后来的土豪劣绅,也就彻底消亡了。对于士绅阶层的这些历史,读者您知道多少呢?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