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怎么得的?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1、 什幺是痛风?
痛风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是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女性,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0比1。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痛风即内经痛痹”《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
2、 痛风是什幺引起的?
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酸。尿酸在人体里没有什幺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1/3由大肠排出。体内的尿酸是在不断地生成和排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全成增加或排出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导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如治疗不彻底可致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并发痛风性肾结石、痛风性肾功能衰竭,痛风性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泌尿系统结石等脏腑病症威胁患者的生命直致生命的终止。
3、治疗方法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耐心长期服药是成功治疗的不二法门。如果服用降尿酸药物一段时间之后,因痛风不再发作而停药,血中尿酸不久后会再度升高,通常痛风也会不定时再度发作! 未曾发作过之高尿酸血症通常不须要用药 ! 无症状之高尿酸血症大多不需要服药,但应找出其基本原因,并可使用饮食疗法降低尿酸以及预防痛风发作。如果曾经发作过就要积极开始治疗 ! 如果有过关节炎发作,就要开始〔低嘌呤〕食物控制,之后若是再有发作,就要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这样一来既可使痛风不会再发作,更可避免痛风并发症的产生。 即使现在不痛还是要长期服药,因为根据观察没有治疗的痛风患者,几乎都会得到痛风石,虽然痛风石大部分时间不会疼痛,但它对关节的破坏是持续在进行。
饮食控制
由于严格饮食控制大多只能使尿酸下降1—2 mg/dl,所以在更有效的降尿酸药发明以后,这项疗法已较不受重视,但在未使用降尿酸药物及某些特殊情况下,仍为一可行的方法。
痛风患者如果食物控制后仍会关节炎发作,应与医师讨论使用药物长期治疗。
食物控制的三大原则 1. 不喝酒 2. 不吃内脏 3. 少吃海产,并且喝充足的水分。
使用药物注意事项
治疗时患者自己首先要分清楚并且了解,哪些是止痛药或是降尿酸药物,两者使用的时机完全不同。止痛药是突然关节急性疼痛时使用,不痛时就要停用,而降尿酸药物一般没有止痛效果,但可以使尿酸降至正常范围及预防痛风发作,所以平常要每日服用。
急性疼痛期使用的止痛药有两大类:
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剂 [如 Indomethacin,Voren]
可以短期内迅速解除疼痛,已渐成为止痛药的主流。但若患者有消化性溃疡或本身肾脏功能不好者应避免或小心使用〔应依医师的处方指示〕,不可擅自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秋水仙素 [Colchicine]
因大量使用常有胃肠不适或腹泻等副作用,因此渐少在急性期使用。目前它较受重视的是有预防痛风发作的功能,例如在经常发作患者或是在调降尿酸药物使用初期,少量使用它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若不再发作则可尝试将它停用。
不痛时期是使用降尿酸药物的时机
降尿酸药物分成两大类:
一为促进尿酸由肾脏排泄的药物 — 例如 Benzbromarone 或 Probenecid 服用此类药物须白天使用,并喝充足水分,以避免结石。
一为抑制尿酸在肝脏产生的药物 — 例如 Allopurinol 服用Allopurinol时,须注意有无药物过敏〔身上起疹子或皮肤痒〕!!! 如有过敏应马上停药!并应回诊请医师做鉴定!
上述两种药物使用的时机不同,应由医师根据病情及个人需要处方,才可使不必要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或零〔这是医师的专业〕。常见的状况是,朋友介绍什么药物就拿来吃,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等到有副作用出现再去找医师,就只有自作自受了。
要喝足够的水分 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尿酸由肾脏排泄,并可预防尿路结石。
相关的疾病也要一并治疗
如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肪过高,动脉硬化等也要找出并同时治疗。
4、什么是嘌呤:
嘌呤:(piào lìnɡ)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5H4N4,五色结晶,在人体内嘌呤氧化而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俗称富贵病.一般在男性身上发病,而且会遗传.海鲜,动物的肉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所以有痛风的病人发病时用药物治疗外(医治痛风的药物一般对肾都有损害),更重要的是平时注意忌口。
5、生活常识
海鲜不宜下啤酒。食用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尿酸过多便会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进而引起关节和组织发炎。
如何吃海鲜更安全
⑴、海鲜生吃先冷冻、浇点淡盐水。牡蛎及一些水生贝类常存在一种“致伤弧菌”细菌。对肠道免疫功能差的人来说,生吃海鲜具有潜在的致命危害。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将牡蛎等先放在冰上,再浇上一些淡盐水,能有效杀死这种细菌,这样生吃起来就更安全。
⑵、海鲜不宜下啤酒。食用海鲜时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尿酸过多便会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进而引起关节和组织发。
⑶、关节炎患者少吃海鲜。因海参、海鱼、海带、海菜等含有较多的尿酸,被人体吸收后可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结晶,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⑷、海鲜忌与某些水果同食。鱼虾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含有较多鞣酸的水果同吃,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容易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质。含有鞣酸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
⑸、虾类忌与维生素C同食。美国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同时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致人死,因为一种通常被认为对人体无害的砷类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砷。
什么是痛风 ?
痛风实际上是尿酸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代谢疾病。
它的发病原理是:人体内嘌呤长期代谢障碍,尿酸产生过多或因为尿酸排泄不出去而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骨关节、肾脏等相关部位,形成慢性反复急性发作的炎性疾病。
不过高尿酸不一定都会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只有当关节因运动不当或过劳而发生劳损,特别是低温或局部组织因乳酸增多而呈酸性时,尿酸沉积析出才出现关节炎。
尿酸沉积有一定规律,往往在劳损且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排泄管道,如大拇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耳廓和肾。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引起炎症反应,从而诱发痛风发作。
痛风名字的由来 ?
痛风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形容痛感,连风吹过患处都剧痛难忍。
另一说法形容这种病来去如风,来的时候剧烈疼痛,一周左右,又自然好了。
但不注意的话不久就又复发,来无隐去无踪。故而得名。
但我们查史料发现,痛风,在古代医书常被称为“白虎历节”,发作时痛如虎咬。
而痛风一词,最早来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这里详细地描述痛风所形成的原因以及呈现的一些典型症状。
痛风古称“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贵病”,因为此症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使他无法走路和骑马领兵上阵。
世界其它地方亦有痛风疾病的古代纪录,如西元前2640年,埃及人的身上已经发现有痛风引至大拇趾关节病变。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称痛风为“不能步行的病”,并指出痛风是富者的关节炎,而风湿则是贫者的关节炎。
在他的《格言》(Aphorisms)中,他对痛风下了以下的结论:“太监不会得到痛风,女人在更年期以后才会得到痛风,男性在有性生活后才会得到痛风,痛风的发炎在发生后40天内就会消退,痛风在春秋两季较会发生。”
以当时中世纪的医学概念“四体液说”,痛风是被认为关节的部位多了恶毒液体。颇为有趣的一点是在历史上,患上痛风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社会向往的疾病,因为只有达官贵人,有权有势的上流社会人士才有机会患上痛风。此外,亦有认为痛风的发作是可预防瘫痪和中风等更严重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如蛋白质摄入过多、爱吃火锅、常喝老火汤等等,痛风已经成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引发痛风的这些元凶你中招了吗 ?
1、肥胖
引起高尿酸的原因,与体内酮体生成有关。肥胖者摄入过多,增加嘌呤生成,也使血尿酸升高。肥胖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胰岛素抵抗会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尿酸排泄障碍。通俗点说,就是尿酸排泄出去的通路被堵住了。
2、饮酒
要说痛风最突出的元凶,莫过于饮酒。酒水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不仅会抑制尿酸的排泄、促进尿酸的生成,还会加速高尿酸至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这一发展进程。长期大量饮酒人群发生痛风是十分常见的,尤其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很容易诱发痛风。
3、高嘌呤食物
嘌呤代谢后的最终产物就是尿酸,当摄入过多的嘌呤,超过了自身的代谢能力,就会堆积在体内,形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引起痛风。
为什么痰湿体质容易得痛风 ?
从中医的角度看,痛风主要表现出关节疼痛,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疼痛。而内在因素是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加之饮食不节或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影响,导致湿滞在体内累积,日久化热,湿热痹阻,导致经络不通而发生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
俗话说,“十个痛风九个胖”,从中医临床观察,痛风偏好痰湿体质,患者尤其以形体丰腴、有饮酒史的男性及喜进“肥甘厚味”的中老年人为主;关节疼痛发作起来尤以下肢关节为多,入夜痛甚。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的表现,通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患者本身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加之饮食不节或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影响,湿滞在体内累积,积而化热,
痰湿体质自检卡 :
判断一个人是否为痰湿体质,可以对以下8个问题打分来衡量:
什么年纪容易得痛风 ?
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特别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男性,男女发病比例是20∶1。
近年来,痛风的发作越来越年轻化。
得了痛风,如何注意饮食?
得了痛风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调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这是健运脾胃、避免湿热血瘀,防止痛风反复发作的基础。
1、少吃高糖水果
水果中富含果糖,而果糖会升高血尿酸含量,因此,我们要注意避免大量摄入富含果糖的水果,尤其不宜选择果汁和水果干等食物种类。
痛风患者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其中,有研究证实樱桃对痛风有益处,有条件的还是可以适当吃些!
2、不吃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因,痛风饮食首要原则是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除了老火靓汤,日常高嘌呤的食物还真不少,这里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份高嘌呤常见食物清单:
动物内脏类:猪杂、牛杂、羊杂、鸡杂等,尤以肝脏、肾、胰、脑等部位嘌呤更高。
海鲜类:小鱼干、沙丁鱼、带鱼、三文鱼、凤尾鱼、鲢鱼、八爪鱼、鱿鱼、皮皮虾、生蚝、紫草、淡菜等。其实海鲜类食物大多数都是嘌呤比较高的,只有海参、海蜇皮、桂花鱼、枪鱼这为数不多的几种是低嘌呤的。
其它类:肉馅、肉汁、肉汤、鱼卵、鹅、斑鸡、石鸡、大豆制品、酵母、香菇等。
3、喝水有讲究
痛风患者每日饮水最好在2500-3000毫升,这样既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又能使体内尿酸水平下降。建议多喝碱性矿泉水,这样有助于碱化尿液,当尿液中的PH值下降,尿酸的溶解度增高,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痛风患者不宜饮用纯净水,纯净水偏酸性,且不含任何矿物质,长期饮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或缺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痛风并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有明显水肿的患者,不宜多饮水,否则会造成水中毒并加重水肿
4、多吃碱性食物
多吃碱性食物有助于中和尿酸,建议吃些含钾多、含钠少的碱性食物。如:慈姑、黄瓜、柿子,萝卜、板栗、生菜、茄子、白菜、卷心菜等。鸡蛋和牛奶属于低嘌呤食物,又能提供优质蛋白质,是痛风患者不错的选择。
5、禁酒
尤其是啤酒,或少饮酒也很重要。每日嘌呤的摄取量,应限制在150毫克以下。
痛风该怎么治疗 ?
1、西医药物治疗
对于目前西医已经证实有作用的药物,请咨询医生并遵医嘱即可。
2、中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
痛风急性发作时一般是脾胃湿热证,表现为发热、头痛、关节明显红肿、胀痛,伴为饮食减少,大便不通,口
气臭秽,舌苔黄腻以标证为主,应当急则治其标,此时中医治疗多用清热利湿、消痹止痛法。
推荐四妙汤
材料:苍术10克,怀牛膝15克,黄柏15克,薏苡仁30克(1人份)。
做法:以上药材洗净,药材洗净,加入锅中,三碗水煮成一碗水,趁热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消痹止痛。
适合人群: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属于湿热痹阻者,常见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不得屈伸,关节患处喜凉恶热,甚至疼痛不可近手,口干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腻。
*间歇期或慢性期:
这个阶段一般疼痛症状不明显,但时有关节疼痛发作,或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标证基本已去或者轻微,中医辨证多以脾虚湿困为主,治疗上多采用健脾祛湿的方法。
推荐玉米须土茯苓陈皮五指毛桃茶
材料:玉米须30克,土茯苓30克,陈皮10克,五指毛桃15克(1人份)。
做法:以上药材洗净,药材洗净,加入锅中,三碗水煮成一碗水,趁热温服。
功效:健脾祛湿。
适合人群:脾虚湿困型高尿酸血症者,常见于大鱼大肉或喜食肥甘厚腻者,形体偏胖,口黏不爽,大便溏烂,舌苔厚腻。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