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抗原就产生抗体吗,有无时间间隔
肯定是有时间间隔的,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要被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为异源物质,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经过抗原加工,抗原递呈,递呈给B细胞,B细胞激活后,分裂增殖,诱导特异性的抗体分子,B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的类型有IgM,IgA,IgG,IgE,IgY等。M出现的最早,要想检出也得48小时或者更长时间。IgG抗体到底高峰水平,如果是活病毒抗原的话,多在7天后,如果是蛋白质抗原,需要到15天以后才有保护性抗体。
抗原体外刺激B细胞,也需要几个小时,才可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也需要细胞分裂几次,不可能一有抗原就产生抗体的。
氨基酸的缩写符号
IgY的性质与哺乳动物的IgG相似。正常鸡IgY的分子量约为180KDa,由两条轻链(2L)和两条重链(2H)组成,分子量分别为60-70KDa和22-30KDa。其等电点约为5.2。
IgY与一般哺乳动物IgG相比,IgY具有较强的耐热、耐酸、抗离子强度和一定的抗酶降解能力。
在低于75℃条件下,IgY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IgY制剂在4℃贮存5年或在室温贮存6个月其活性仍无明显变化或下降,65℃时可保持24h以上,70℃时加热90min后其活性才明显下降60℃,30min条件下巴氏消毒不影响IgY;高于80℃,大部分IgY失去活性。
IgY在pH4.0-11.0时比较稳定,pH3.0-3.5时活性迅速下降,pH12时活性亦有所下降。
IgY对胃蛋白酶有较高的抵抗力,但对胰蛋白酶十分敏感。将胃蛋白酶和IgY在pH2.0温育1h后,几乎所有活性丧失,但在pH4.0时1h后可保持91%的活性,甚至温育10h后仍有63%活性。IgY分别与胰蛋白酶和胰凝乳酶温育8h,活性分别保持39%和41%。 卵黄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比例为1:2。大部分蛋白质都是脂蛋白,存在于卵黄颗粒中,不溶于水,只有卵黄球蛋白(α、β、γ)是水溶性的,而IgY是γ卵黄球蛋白。因此IgY的分离纯化首先需要有效地去除卵黄中的脂类,从水溶性蛋白中分离IgY。
多年来,已建立了许多较为高效而经济的方法,这些方法大多以PEG、硫酸葡聚糖、天然胶,如藻酸钠、角叉聚糖或乙醇沉淀等方法初步纯化蛋白质。
1980年,Polson首先提出聚乙二醇(PEG)两步沉淀法,分别用终浓度为3.5%和12%的PEG分步沉淀,用硫酸铵盐析法去除PEG。1985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冷乙醇沉淀的改进方法,使产量提高,而且能有效地去除残留PEG。1981年Jensensius等提出了硫酸葡聚糖沉淀法(DS法),PEG法和DS法的产量相当,但提取的IgY制品含有一定量的杂蛋白。Bade和Stegemann(1984)用预冷的丙烷和丙酮(-20℃)沉淀蛋白质并去除脂质,经DEAE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其IgY抗体活性与用Polson法提纯的IgY之间无明显差别,且稳定性好,经3次以上冻融,抗体活性未见改变。1992年Akita等用水稀释法(WD)提纯IgY,每个卵黄可获得100mg以上的IgY。此后,Akita等比较了WD法、PEG法、DS法和黄原胶法(Xanthan法)的提纯效果,结果表明:WD法产量最高,其次为DS法,WD法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1993年,Horikoshi提出了冷乙醇分级离心的方法,分别用60%、30%、25%的冷乙醇沉淀离心,得到纯度达99%以上的IgY。此法适用于大规模制备IgY。
工业上大规模生产IgY的方法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气体抽提法、卡拉胶法、硫酸铵盐析法。
氨基酸的缩写符号是AA,英文全称:amino acid。
氨基酸为无色晶体,熔点超过200℃,比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熔点高很多。α一氨基酸有酸、甜、苦、鲜4种不同味感。谷氨酸单钠盐和甘氨酸是用量最大的鲜味调味料。
氨基酸一般易溶于水、酸溶液和碱溶液中,不溶或微溶于乙醇或乙醚等有机溶剂。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例如酪氨酸的溶解度最小,25℃时,100 g水中酪氨酸仅溶解0.045 g,但在热水巾酪氨酸的溶解度较大。赖氨酸和精氨酸常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因为它们极易溶于水,因潮解而难以制得结晶 。
各种常见的氨基酸易成为无色结晶,结晶形状因氨基酸的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L一谷氨酸为四角柱形结晶,D一谷氨酸则为菱形片状结晶。
扩展资料
氨基酸在水溶液或结晶内基本上均以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的形式存在。所谓两性离子是指在同一个氨基酸分子上带有能释放出质子的NH3+缬氨酸离子和能接受质子的COO-负离子,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
氨基酸的等电点:氨基酸的带电状况取决于所处环境的pH值,改变pH值可以使氨基酸带正电荷或负电荷,也可使它处于正负电荷数相等,即净电荷为零的两性离子状态。使氨基酸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时的溶液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同时含有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因此,氨基酸既能和较强的酸反应。也能与较强的碱反应而生成稳定的盐,具有两性化合物的特征。
当调节某一种氨基酸溶液的pH为一定值时,该种氨基酸刚好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在电场中,既不向负极移动,也不向正极移动,即此时其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此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通常用pI表示。
在等电点时,氨基酸主要以偶极离子的形式存在。当氨基酸溶液的pH大于pI时(如加入碱),氨基酸中的一NH3+给出质子,平衡右移,这时氨基酸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若在电场中,则向正极移动。反之,当溶液的pH小于pI时(如加入酸),氨基酸中的一COO-结合质子,使平衡左移,这时氨基酸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若在电场中,则向负极移动。
百度百科-氨基酸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