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三族、夷三族、灭三族有什么区别?
夷三族系秦、汉时代之刑名。即凡犯特殊重罪,尤其谋反谋判谋大逆等十恶之罪名者,虽无犯意之联络,但基于政策上之考虑,处以诛灭三族之极刑,以收威吓惩戒之效。此乃亲属一体之观念在刑事法上具体之表现。依史记奏本纪说:‘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杨终传亦说:‘秦政酷烈,一人有罪,延及三族。’可见夷三族首创于秦代之刑名。自汉取代秦后,汉高祖令萧何作九章之律时,有夷三族之令。至高后元年(西元前一八七年),鉴于该刑之残酷而加以废除。其后发生新垣平之叛乱。为惩治叛徒,不得不恢复三族之诛。汉初,彭越、韩信等诸名将受夷三族之刑。三族之范围,因时代不同,说法不一。仪礼士婚礼注说:‘三族限于同宗之久昆弟、己见弟及子昆弟。’史记秦纪张晏注则谓:‘父、兄弟及妻子。’史记秦纪如淳注则谓:‘父族、母族及妻族。’汉书刑法志之夷三族,乃依据张晏注之见解:‘孝文元年,诏丞相、大尉、御史,今犯法者己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收,朕甚勿取。’至于当三族之人,依刑法志,先黥、劓、斩左右趾、答杀之;其后,袅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之人,又先断其舌,故谓之具五刑。 (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
(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
(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若是说法二,那么夷三族好像重一些。
杀和弑有什么不同呢?
满门抄斩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野蛮律令。一人犯罪,全家牵连,财产没收,老幼杀绝。
三族是指: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两者区别:满门抄斩不包括三族,要是满门抄斩诛灭三族,就是连你外系亲戚一并杀死。
杀和弑有什么不同?简单来说,杀的意思更丰富一些,表达感情好恶更丰富一些,所构成的词更多一些;而弑的意思相对而言单一。
一、杀字释义
杀的基本意思是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如我们常说的杀生、杀鸡、杀人、杀敌、杀头等等。杀的手段或形式多种多样,如砍杀、棒杀、刺杀、扼杀、饿杀、缢杀、鸩杀等等。杀字表示凶残、毒辣等感情意思时,常用杀人不眨眼、杀人如草、杀人如麻、斩尽杀绝、杀人盈野,等等。杀字表示谴责不正当的目的杀人致死行为时,常用杀害、杀略、杀掠等词。杀字还有的一些意思是弑字所没有的。
如表示战斗,搏斗的意思:如杀出重围,杀伐。表示消弱、减少的意思:如常说的杀价、拿人杀气等。表示收束、勒紧、扣紧的意思:杀价、杀车等。二、弑字释义
弑:古代称地位在下的人杀死地位在上的人为弑,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君、弑父。简单理解就是以下杀上,只是比常说的以下犯上更重一些。如?赵盾弑其君。?
与弑字组成的词多为弑君、杀父的意思。如弑虐、弑逆、劫弑、放弑、篡弑、鸩弑,等等。
比弑君、弑父更为歹毒的一个词是?烝弑?,谓*辱母辈,残杀君父,真是禽兽不如。
三、杀字常见的同义字
与杀字相同的字还有宰、斩、诛、戮等。
宰字更通俗,常说的宰牲畜、宰杀、宰人。斩也有杀的意思:斩首、斩决、斩除、先斩后奏,等等。诛有三个意思,一是把罪人杀死。如诛灭、诛锄、诛戮、伏诛、诛凶讨逆、诛尽杀绝。二是责罚:如口诛笔伐。三是责求:如诛求无已、诛求无度。戮(l?)也有杀的意思,如戮尸、杀戮。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