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道家也有金身!不过金身和元神有什么区别?
偶也不是很懂,估且按偶的理解简单说下,希望能抛砖引玉。
元神的理解偶与你差不多。就不多说了。金身是个比较广义的说法,比如修行有成的人羽化后蜕下的肉身不腐,也可以称为金身。不过老兄在这里的意思应该类似于佛教的“金身罗汉”的意思吧?据偶所知,道教在唐宋以降,由外丹转为内丹修炼后,就一直讲究“性命双修”,性,其实大概就是老兄说的“元神”的修炼,“命”则主要指肉身的修炼。各派尤其南北两派虽然各有侧重,或者说对性与命的修炼上各有先后,但最后都要求性与命的修炼达到圆满,以期青春永驻,或者叫“肉身飞升”。比如《金莲仙史》中王重阳羽化前要求其兄子将其肉身装在一个柜子里。羽化后,弟子们抬着柜子回其老家安葬,但路上却远远看到了师父站在山坡上看着他们微笑随即又不见了,惊讶之下打开柜子发现肉身也不见了。这就是肉身飞升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而以王重阳为代表的全真一派正是讲究性命双修的。
至于金身是否把内身能量化,这个偶也说不好。不过想来,其实咱们的身体,如果往细微了研究,严格来说都是算是能量微粒组成的吧。只是排列上非常复杂。关键是这个肉身肯定要按照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则,有个生老病死的过程。而道教(丹道)修持中的修“命”,就是以特殊的方式让肉身(丹道中叫炉鼎突破规则的限制,以期“长住不坏”。
偶的理解是如此,当否,请高人指点!
佛有法身、报身、化身三身。 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而显现的应身,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得见的色身、肉身。?
报身是佛的智慧身、光明身,是佛在因地修行,积累的智慧功德,是福德庄严、不可思议的光明大报身。
报身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的内证法乐之身;另一种是他受用报身,是佛慈悲,为摄引菩萨向上而显现的光明报身,就象经上所说的佛之丈六金身。
菩萨看到佛有这样好的光明报身,发心也要取得象佛一样的好报身,所以就促进、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精进用功。有光明就有相,所以智慧光明身也是有相的。
扩展资料:
担当为放下
无我之实践
佛教给予士大夫的不仅有超逸的处世态度,也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突出自性的禅宗激发人自立自强,以佛禅心性论为主导,就会促生不惜牺牲的精神、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再加上禅家讲随缘任运、处处是禅,那么又何必逃避社会责任呢?
所以宋代大慧宗杲禅师就提倡以“忠义之心”入世,欲激励人们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很多士大夫因此与之交游。明末黄端伯是崇祯年进士,平素精修禅学,在清兵破南京城后面对威逼利诱不降被杀,他曾作偈曰:“觌面绝商量,独露金刚王。若问安生处,刀山是道场。”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有深厚佛学修养,他的《仁学》一书,正体现出以佛法求世法、经世致用,积极入世的佛学思想。
在他看来,佛教积极入世、普渡众生的精神与“孔孟救世之深心”是一致的。“度众生外无佛法”。谭嗣同最终因参加社会革命而慷慨就义,他是怀着佛教舍身救世的无畏精神慷慨赴死的——慈禧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并下令搜捕维新派的时候。
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走。这时有人劝谭嗣同也赶快离开,但他态度十分镇静,回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诚如梁启超所说:“然真学佛而真能赴以积极精神者,谭嗣同外,殆未易一二见焉。
百度百科--佛教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