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HIV的区别是什么?
谈到艾滋病,一个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误解的问题是,HIV与艾滋病的区别。HIV作为一种病原,当HIV感染人体以后,主要攻击人的免疫系统,这一系统主要是由被人们称为“白细胞”的物质构成的。在那些免疫机能健全的机体,侵入体内的各种微生物,包括原虫、霉菌、细菌、病毒等,很快被清除了,或只呈隐性感染的形式。而进入机体的HIV用几年的时间慢慢地吞噬掉保卫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类的“疾病防御系统”不再能够保护自己免遭其他病原的侵袭。当各种微生物随之而至,并且很快将人体消灭时,即为艾滋病了。从感染了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时间间隔为6个月~10年不等,一般约8年左右,可能更短或更长。
迄今所知,HIV感染者为惟一的传染源。科学家们已从人的多种体液如血液、精液、脑脊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宫颈及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到HIV。但在疾病传播上起主要作用的是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因此我们毫不含糊地断言HIV感染来自以下三种途径:(1)与有HIV感染的男人或女人有性关系;(2)输入感染了HIV的血或血制品,或共用已污染了HIV的注射器和针头吸毒;(3)通过妊娠、生育及母乳喂养,感染了HIV的母亲把病毒传播给她们的孩子。这其中,性行为是HIV传播的主要渠道。至于其他的体液中可能病毒的数量太少,不足以造成感染,目前尚无证据表明HIV能够通过接吻、食物、餐具、门把、握手、马桶、游泳池或其他日常设施传播。
基本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2.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3.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4.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6.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7.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8.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9.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10.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重要信息
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体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 已有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虽不能治愈艾滋病,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 要在经过艾滋病防治技能培训的医生指导下,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
▲ 艾滋病病人要坚持规范服药,治疗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随意停药或不定时、不定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
▲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
▲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在我国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的比例逐年上升。
▲ 艾滋病可通过性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 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3.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 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策。
▲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多性伴且没有保护的性行为可极大地增加感染、传播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
▲ 卖*、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 青年人过早发生性行为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夫妻之间忠诚可以保护双方,避免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4.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 安全套可大大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都应该全程使用。
▲ 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虽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要安全的多。
▲ 除了正确使用安全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有效预防艾滋病。
▲ 由于生理上的差别,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传给男性。妇女应主动使用女用安全套或要求对方使用安全套。
▲ 安全套不能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应打结、丢弃。
▲ 性病患者或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及早发现和规范治疗性病和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 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时,要尽早检查、及时治疗,争取治愈,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接受检查和治疗。
▲ 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多性伴等高危行为,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 正规医院能提供规范、保密的性病咨询、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服务。找游医药贩求治、购药自治,会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治疗困难,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5.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
▲ 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可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 与注射吸毒的人发生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很容易感染艾滋病、性病。
▲ 在注射吸毒人员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或针具交换,可切断因注射吸毒经血传播艾滋病的途径。
6.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
▲ 提倡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管理和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 严格筛选献血员,劝阻有危险行为的人献血,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
▲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
▲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或自身血液。
▲ 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如没有条件,注射器具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 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行业所用的刀、针和其它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7.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感染的可能性。
▲ 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力推行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艾滋病咨询检测和住院分娩,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
▲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怀孕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
▲ 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 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终止妊娠,应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咨询和终止妊娠的服务。
▲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
▲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8.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 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卖血、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要主动到当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室)进行咨询检测。
▲ 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法医疗机构,都可设立艾滋病咨询室和筛查实验室。
▲ 咨询和检测是保密的。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个人可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可通过咨询获得有关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认试验、治疗、预防母婴传播、预防感染他人和得到关怀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或转介信息服务。
▲ 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可消除或缓解因怀疑感染艾滋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可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采取适宜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
9.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 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
▲ 各级政府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并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活动。
▲ 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和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力量,应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并为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条件。
10.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处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临界点。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旺带来严重影响。
▲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 艾滋病防治决不只是卫生部门的责任,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机制,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 非政府组织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点人群宣教、高危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关怀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 公民应积极参加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并把了解到的知识告诉他人。
▲ 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拒绝毒品的教育,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和青春期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和毒品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